LED 滲透率提升,供需改善催生行業高景氣度 LED 性能優異,成本降低推動滲透率提升 LED 照明具有多項優異的性能,發光效率高達 80-120 lm/W,壽命長達 2.5-5 萬小時,具有快速的反應速度和優異的顯色指數,相比其他光源具備明顯優勢。 LED 芯片的價格已通過光效的提升得以降低。芯片生產的成本主要有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兩部分,可變成本包括襯底、金屬有機反應源和氣體等約占 65%,固定成本包括折舊及其它約占 35%。 廠商技術的提升帶來 LED 光效的提高,單位面積外延片上可切割的芯片數量增加,芯片成本下降,芯片價格亦逐年下降。 芯片作為 LED 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占產品成本的比例高。以通用照明為例,芯片占通用照明產品成本的 18%。 芯片價格的下降直接促使 LED 燈泡產品價格的下降(價格約是節能燈的 1.3 倍),較低價格推動LED 照明滲透率的快速提升。 從 2011 年開始 LED 照明滲透率迅速提升,到 2016 年,全球 LED照明滲透率接近 30%,預計到 2020 年將超過 60%。 海外轉移及下游增長帶來國內龍頭高增長 供給端收縮引發并驅動 LED 芯片行業景氣轉好。2014 年以來 LED 芯片的產能明顯過剩,LED 芯片的價格被不斷壓低、利潤空間被擠壓等導致企業虧損,LED 芯片龍頭晶元光電以凍產和漲價的方式扭轉虧損的局面。 2016 年年初,LED 芯片龍頭晶元光電率先關閉藍光 LED 芯片產能的20%-25%。作為龍頭企業,晶元光電占據市場份額大,其供給端收縮促使 LED 芯片供需結構得以改善。 2016 年 5 月晶元光電又將部分藍光芯片價格調漲,幅度最高達 15%,隨后三安、華燦等LED 主流廠商提價,行業供給過剩的格局被打破。 LED 芯片高端產能緊缺,國內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等龍頭廠商受益。 2017 年國內主流芯片廠轉向高端產能并進行擴產,三安光電預計 2017 年擴產 30%-40%,華燦光電將擴產翻倍以上,由于多年持續布局高端產品并進行大額的研發投入,華燦光電和三安光電在高端芯片的性能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下游需求增長是新增產能消化的途徑之一。LED 照明行業是 LED 應用比重最大的部分,占整體應用市場的比重達 48%,其需求也將帶動 LED 市場發展。 2016 年全球 LED 照明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 350 億美元,到 2020 年有望提高至 650 億美元,將拉動新增產能的消化。 受到需求增長的影響,2017-2020 年 LED 芯片產值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8%,到 2020 年全球 LED 芯片產值將超過80 億美元。 中國 LED 芯片在全球的市占率持續提升,海外訂單轉移將是消化新增產能的另一重要途徑。 經過LED 行業洗牌,海外 LED 芯片企業減產,三星、LG 關停部分產能,Cree 在高功率芯片上減產 25%,國外芯片企業將部分產品移交至國內企業進行代加工,2016 年國內芯片出口占國內芯片總產值的9.6%,同比提高 1.6 個百分點,同時國內產能增速為 24%,超過全球增速 13 個百分點,2017 年國外外延芯片減產、訂單轉向國內的局面仍將延續。 海外訂單轉移主要由于海外 LED 芯片企業競爭力已不如國內,國內 LED 芯片廠商的成長更為可期。 國內 LED 芯片企業相對更強的盈利能力將有利于規模擴張。與晶元光電相比,華燦光電、三安光電的毛利率、凈利率等盈利指標都更好。晶元光電雖然營業收入規模大,但由于生產成本高,其盈利能力不佳。 海外 LED 芯片廠多與晶元光電有類似的盈利問題,競爭力大不如國內企業,而海外的芯片產能仍占比較高,因此海外產能轉移帶來的訂單仍有持續增長空間。 在海外產能轉移、下游需求增長和國內大廠大力擴產的市場情況下,我們大致測算了未來幾年 LED芯片行業的供需情況。LED 芯片的測算在外延片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外延片產量根據 MOCVD 設備的數量進行測算,測算以全年為準,并假設 2016 年芯片的需求數為 1。 供給端: 1) 海外產能關停,國內擴產情況。 2) 低端產能逐步淘汰,以 Veeco 為例,設備每 4 年面臨一次重大升級,未來應逐步淘汰 2012-2014 年的機型,全球購置的折合 K465i 機型 MOCVD約為 800 臺,目前全球保有量為 3100 臺,保守估計每年淘汰 100 臺。 需求端: 1) 隨著成本的演進,單片外延片可切割的芯片數量增加,根據每年平均光效提高約 10%,則可切割的芯片數量增加 1.1 倍。 2) 下游應用市場規模增長,根據 Trendforce 的預測,全球應用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 8%,考慮芯片成本每年下降 10%,折算外延片出貨量。 根據測算,伴隨低端設備出清,我們預計本輪供給缺口從 2017 年到 2019 年將持續存在。 芯片是產業鏈高毛利環節,未來盈利能力有望持續 行業競爭格局改善,邁向寡頭壟斷 行業歷經洗牌,呈現壟斷競爭格局。在行業發展及政府補助的雙重驅動下,大量廠商涌入,導致行業競爭力量較為分散。 2015 年晶電為擴大市場份額挑起價格戰,LED 芯片市場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芯片廠商的毛利率下滑。 在價格跳水的市場環境下,設備和技術落后的小廠生產效率低、成本無法支撐,擠出效應明顯,2009 年國內共 60 余家廠商,2016 年僅存 20 家左右,且行業歷經洗牌后集中度大幅上升,CR3從 2009 年的 29%上升至 2016 年的 44%。 低端產能被淘汰后,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得以扭轉,全球 LED 外延片供需狀況得到改善 國產設備切入市場,龍頭廠商更具優勢 MOCVD 是 LED 芯片最重要的上游設備,主要用于 LED 外延片的生長,具備以技術為核心、更新換代快、價格下降明顯的特點。 此外,由于龍頭廠商持續投資,設備廠提前把最新設備放在龍頭企業里用,量產時調試時間更短。 技術更迭致使效率提高、成本下降:以 Veeco 的三代 MOCVD 設備為例,EPIK 系列折合 2 寸片單批次產能是 K465i 的 4.4 倍,而成本則下降 40%。 國內 MOCVD 廠商憑借價格優勢已切入三安、華燦供應鏈,國外廠商的壟斷格局逐漸被打破。 2016年,本土企業中微半導體和中晟光電的 MOCVD 在國內的市占率分別達到 3%和 8%,國產 MOCVD市占率超過 10%。 芯片大廠向上游整合襯底材料,降低成本 LED 芯片所需的襯底是藍寶石的主要應用,2016 年占應用結構比重達到 80%。 近年來,LED 芯片廠商向上游襯底材料整合,如龍頭廠商三安通過子公司晶安光電布局藍寶石襯底業務,華燦光電通過收購藍晶科技 100%的股份整合上游,兩家巨頭均已具備自產能力。通過向前整合,進一步奠定高盈利能力的基礎。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技術推動行業成長,Micro LED 引領趨勢 技術發展將主導行業的未來走向,具備技術實力的廠商將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一方面,技術的進步可以降低成本,提高 LED 在現有應用領域如照明領域的滲透率,另一方面,技術的進步可以開拓新應用,如 Micro LED 可應用于顯示領域,有望促進 LED 芯片需求量的提升。 超小間距 LED(Micro-LED)指代 LED 微縮化和矩陣化技術。 在一個芯片上集成高密度微小尺寸的 LED 陣列,使其體積約為目前主流 LED 大小的 1%。每一個像素均能夠定址、單獨驅動發光,將畫素點矩陣由毫米級降低至微米級。 Micro-LED 技術提高有望帶來芯片用量的大幅增長。根據測算,每 1 億臺 Micro-LED 智能手表、電腦和電視將分別消耗超過 70 萬片、3000 萬片和 15 億片 2 寸外延片產能。 當 Micro-LED 在消費電子終端年出貨滲透率達到 50%時,即手機 9 億部、智能手表 0.2 億只、電腦 2.2 億臺、電視 1.1億臺,按照折合每片 2 寸片 200 元的價格計算,Micro-LED 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 3800 億元,遠超過現有的 450 億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隨著技術和成本瓶頸的逐漸突破,Micro-LED 顯示器市場有望從 2018 年開始快速成長,在 2025年達到 3.3 億臺的出貨量。 根據 Yole 的預測數據,一旦 Micro-LED 能夠克服既有挑戰并建立其供應鏈,則有望最早從智能手表切入進入商業化量產階段,并加速其技術與供應鏈的成熟,從而在電視、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領域逐漸展開應用。 而智能手機的應用導入可能要到 3-5 年以后,但未來有希望快速滲透到超過 50%的顯示器市場占有率。 點擊下方鏈接,查看更多行業研究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