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印象中,公務員考試雖然限制條件多,但也不過是對專業、學歷和工作經驗的限制,而對畢業院校并沒有具體限制。這一點與一些企業招聘動不動就限制211和985高校不同,所以報名公務員考試在很多“三非”(非985、非雙一流、非211)高校畢業生中,占很大比例,特別是民辦高校的二本、三本畢業生,更是如此。 但是我們也知道,公務員雖然有著穩定、相對輕松、壓力小等眾多優勢,但也有工資低、上升渠道有限、單調等劣勢。在當今“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公務員對于那些名牌大學畢業生來說,應該并沒有多少吸引力。基于此,在我們看來,像清華、北大這類頂尖高校的畢業生,應該是不會有人報考公務員吧? 清華、北大 帶著此疑問,筆者查看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2016年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看完后發現,實際情況與我們的觀點并不一致。報告顯示,2016年清華大學共有279名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是黨政機關,占總就業人數的10%,其中本科生5人,研究生215人,博士生59人。而北京大學共有433名畢業生選擇了黨政機關,占總就業人數的15%,其中本科生29人,研究生350人,博士生54人。 節選自北京大學就業分析報告 看完報告后,多少還是有些驚訝的。畢竟清華、北大作為我國最高等的學府,不僅就業容易,而且薪酬待遇也是遠高于其他大學的。我曾經認為,公務員對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來說,應該是沒有多少吸引力的。但是實際情況確實有10%以上的畢業生都選擇了公務員,而且這一比例在研究生中還更高。 節選自清華大學就業分析報告 我們知道,公務員考試的錄取率還是蠻低的,清華、北大被錄取的畢業生占總就業人數的10%以上,也就意味著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數會更多。我們假設清華、北大的同學都是學霸,公務員考試的成功率按照30%算吧(2017年國考錄取率不足3%),也就意味著有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中有30%以上選擇了參加公務員考試,這個比例還是有點出乎筆者意料的。 雖然,畢業院校對于參加公務員考試并沒有多少優勢,既不會加分,也不會有專門的限制性條件。但是清華、北大這樣的一流大學,想要進入黨政機關成為公務員,還有一個特定的渠道,那就是所謂的定向選調。定向選調屬于選調生的一種,但是會在普通選調生的報考條件中, 加上對畢業院校的限制,一般只針對一流高校。這樣的話,像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高校畢業生,如果想成為公務員的話,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