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一、治療風濕的中成藥
- 1. 治療風濕的中成藥有哪些
- 2. 治療風濕有哪些方法
- 3. 治療風濕的偏方
- 二、治療風濕吃什么好
- 三、治療風濕要注意什么
治療風濕的中成藥1、治療風濕的中成藥有哪些1.1、風濕寒痛片 藥物組成:青風藤、桂枝、附子、生薏苡仁、鹿茸、枸杞子、黃芪、黃芩等。 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穩定期。 用法用量:每次6~8片。病情重者可加倍服用(12~16片,不超過20片)。每日2~3次。 
1.2、痹苦乃停片 藥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藥、制馬錢子、懷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除濕,溫通化陽,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于寒濕偏重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7片,每日4次,兒童酌減。 1.3、麝香丸 藥物組成:川烏3枚,地龍5條,全蝎、黑豆各21個。 制法:上藥俱生用,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研勻,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祛風散寒,通經活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風寒偏盛者。癥見歷節諸風疼痛,游走無定,狀如蟲咬,晝靜夜劇及一切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甚者10丸。夜臥令腹空,溫酒下,每日3次。 1.4、防風丸
藥物組成:防風、羌活、桂心、茯神、人參、炒枳殼、酒牛膝、五加皮、麥冬、元參、薏苡仁、生地黃、芍藥、丹參、檳榔各60g,大黃、炒松子仁、木香各15g,磁石(火煅醋淬7次 )適量。 制法: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益氣養陰。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濕熱偏盛,證見關節疼痛,紅腫,微熱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漸加至40丸,空心溫酒服下,每日3次。 2、治療風濕有哪些方法2.1、心理療法 就是用心理學方法,通過語言或非語言因素,對患者進行訓練、教育和治療,用以減輕或消除身體癥狀,改善心理精神狀態,使之對戰勝風濕的信心大增,更加配合科學的治療療法和完成規范的療程。 2.2、運動療法 生命在于運動,尤其是病人,運動可以緩解疾病的痛苦,同時也可縮短治療時間。風濕的治療也不例外,其運動療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即關節可動范圍訓練、增強肌力運動和日常生活運動、步行訓練。 
2.3手術療法 主要是關節鏡手術,這種風濕的治療方法有切口小,并發癥少,感染少,住院時間縮短等優點。 3、治療風濕的偏方生姜加蔥敷。取鮮生姜、鮮蔥白,按1∶3比例配用,混合搗爛如泥,乘熱敷于患處,每48小時更換1次。 生姜外敷。鮮生姜切片炒熱敷于膝上,兩個晚上后再將陳小麥打碎,炒熱包之。 泥炭療法。將泥土塊在火中燒成黑黃色,研成粉末與水調和,涂抹全身或患處,亦可將粉末倒入浴盆浴洗。這種療法對風濕有顯著療效,在歐洲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其中德國就有近百個“沁炭醫院”用泥炭療法治療風濕病。
日光浴療法。夏天中午陽光最強時,可將病變部位暴露于日光下,其余部分可用傘遮擋陽光。一般身體上部一次照射20分鐘左右,下部一般照射30分鐘左右。 治療風濕吃什么好1、蔬菜水果類 苦瓜、苦菜、馬齒莧、絲瓜等有清熱功效,有利于緩解局部發熱;薏苡仁、豆腐、芹菜、扁豆等有清熱解毒功效,有利于緩解局部疼痛;香菇、黑木耳等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對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癥狀有效。 2、肉類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用豬、牛、羊等關節骨或脊椎骨熬湯食用,尤其是對類風濕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的骨關節脫鈣、骨質疏松有較好的補償與調節作用。 3、干果類 松子仁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類風濕患者每日可食用3~5克;栗子有補腎壯腰、養胃健脾的作用,腎虛、腰膝酸軟者可適當食用。 治療風濕要注意什么1、加強鍛煉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御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干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于疾病恢復期,往往由于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4、預防和控制感染 人們認為這是由于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