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登基后的第十二個年頭里,秦王嬴政先后鏟除了阻礙其掌權路上的呂不韋、長信侯嫪毐后,便立刻開始周密部署對六國進行一統的戰爭。這里面秦國滅六國的戰略部署實際上也是中國歷史上慣用的策略。
秦國內部對六國的方案就是這么簡單:牽制趙國則韓國必亡、韓國亡了魏國則然不能獨立、這樣就將趙韓魏三國“囚籠打破”,最后再靠著籠絡燕、齊,拖住魏楚,先滅韓趙的逐個擊破。 秦國對比其他六國,就開始自商鞅變法后開始集中改革國家的體制、加強中央集權(這和其余六國的世家貴族與君主共掌國政不同),加之變法以來帶動了新興的地主階級、經濟才得以建立在軍事上比其他六國更強的軍事實力。這些是秦國在嬴政即位前就已經打好的基礎,而到了嬴政在位時期,內部條件成熟,外部條件在一步步計劃下逐漸實施,才讓秦國得以唯一有資格成為一統天下的諸侯國。六國自身實際上也從某個角度而言,在幫助秦國早點完成一統!其實看看當時秦王嬴政在位時期,其余六國國內的具體政治環境就知道了,這次統一的條件是最成熟、最具備的(六國對秦國一統時期,不經意采取的助攻)。
如秦國一樣,以一滅六的王朝還有 (單選) 0人 0% 北魏(掃平北方) 0人 0% 后唐(以一挑三) 0人 0% 朱明(稱吳王時期) 0人 0% 唐初(橫掃逐鹿群雄) 0人 0% 八路(遍地開花掃群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