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講陜西故事,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中國古代王朝的國運一般不超過兩三百年,如漢朝390年、唐朝289年、宋朝319年、明朝276年。國運最長的當屬周朝,西周和東周加一起前后八百年國運。那么周朝為何會有八百年的國運,其最大的優勢就是采用了封建制,這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哪個年代,可謂是一個最好的舉措。 【周禮】 西周社會的分封制主要表現為周天子分封諸侯建國拱衛王室,故又稱之為封建制。周滅商后,定都鎬京(今西安市長安區西)周天子分封姬姓宗親、功勛貴族、先王后裔為諸侯,前往指定地點建立諸侯國,代表周天子統轄當地的部族與百姓。 按照《周禮》約定,受封的諸侯可將其封國內的部分土地分封給卿大夫作為“采邑”,而卿大夫也可將采邑內的部分土地分封給士作為“祿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層層分封的格局,這就是西周社會的分封制。相比于夏朝和商朝的方國,周天子在自己分封的諸侯國里更具有權威性。 【宋周武王畫像】 按照宗法制的原則,其它諸侯參照周天子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余嫡子和庶子分封為諸侯;諸侯的嫡長子繼承國君位,其余諸子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長子繼承卿大夫之位,其余諸子分封為士的原則。天下諸侯以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各地諸侯共同拱衛王室的眾星拱月般的周朝格局。(豐鎬遺子/書文 ;頭條號“睜眼看西安”首發) 【西周諸侯國】 綜觀西周分封,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以姬姓貴族為主。武王克商,封兄弟十五人建國,姬姓貴族四十人建國。到了周公攝政期間,《荀子·儒效》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其中管國、蔡國、郕國、霍國、魯國、衛國、毛國、聃國、郜國、雍國、曹國、滕國、畢國、原國、鄷國、郇國、邗國、晉國、應國、韓國、凡國、蔣國、邢國、茅國、胙國、祭國、芮國、息國、隨國、賈國、沈國、密國、鄭國、虢國、滑國、樊國等皆為周朝宗親姬姓貴族封國。這些姬姓諸國,多在黃土沖積地帶,是最好的農業土地。姬姓封國的權利也明顯大于其他封國。魯國可以代天子征討夷國,衛國享有兼并小國之權,唐國享有征伐戎方之權,燕國有代天子征伐之權。 第二類以功臣貴族為主。如齊國、蘇國、即屬此類。這些貴族在武王滅商和周公東征中建立了不朽功勛,或與西周王室結成了世代的姻親關系。這類封國數量雖然較少,但因與王室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故而亦發展成為西周王室倚仗的重要力量。齊國享有征伐大權,逐漸成為大國。但是與姬姓諸侯國比起來,仍然遜色不少。姜子牙的齊國,雖然與姬姓世為婚姻之國,但終究是異姓的諸侯。而齊國所在中心區域營丘,就屬于典型的鹽堿地,雜草叢生,地薄人稀。相比于其它功臣封國,齊國還算好的。 第三類為上古三皇五帝之后。如伏羲氏后裔封于蘇國。神農之后封于焦國。太昊后裔封于風國。少昊后裔封為莒國、黃國、江國。黃帝之后封于祝國、楊國。堯帝之后封于薊國、舜帝之后封于陳國、遂國。大禹之后封于杞國、越國。商王后裔封于邶國、宋國、朝鮮國。上古帝王的封國規模一般較小,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都是后期最早遭到吞并的國家。 【西周分封制】 各諸侯國后代相繼聯姻,形成錯綜復雜的姻親關系。周天子稱同姓諸侯為伯父、叔父,稱異姓諸侯為伯舅、叔舅。宗法制度作為一種權力繼承制度,將君位的傳承以嫡長子繼承的形式固定下來,完善和鞏固了分封制,有效防止了貴族之間因權力繼承問題而引發的紛爭。它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君臣關系為綱紀,維護了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成為西周社會有序運轉的制度保障。 【三家分晉,周禮崩塌】 這樣就形成了,周天子居于正中,姬姓宗親諸侯國實力強勁,居于四周。功勛諸侯國居于外圍。上古帝王封國勢力弱小,穿插其間。各諸侯國以周天子為核心,拱衛王室。到了春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禮樂崩壞,宗法制度徹底毀于一旦。周朝進入戰國時期,大魚吃小魚相互兼并,周天子無力制止。著名的史書《史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后來的戰國七雄,燕國韓國魏國都屬于姬姓宗親后裔,作為功勛封國的姜子牙的姜姓齊國也被田姓篡奪,秦國趙國楚國都屬于上古帝王玄帝顓頊的后裔。而姬姓總體來說也是玄帝顓頊的后裔,歸根結底,戰國七雄就是一家子親戚在相互征伐。雖然后來漢朝和明朝也有諸侯王拱衛王室,但是大多封而不建,沒有絕對的權利。所以周朝以后所謂的封建社會大多名不符實。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