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到「飛信」這一名稱時,機哥的第一反應是,飛信竟然還存在? 似乎,機哥都沒有意識到,背靠中國移動這棵大樹,巔峰時用戶數達5億,在機哥的青春記憶里占有一席之地的飛信,是什么時候慢慢消失的。 曾經站在巔峰,衰落后卻沒有在用戶心中泛起一絲波瀾。飛信,幾乎是移動互聯網大潮沖刷而過之時,埋葬掉的萬千鋒芒中的一個縮影。而這個縮影,卻要逆流而上,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去。 近日,中國移動發布了兩則關于飛信的招標公告,關于飛信的兩大項目招標金額總計8391.1萬元。盡管對于中移動來說,這不是大數字,但相對于去年飛信招標金額的1385萬元,著實是一項不小的投入。 飛信招標公告,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根據機哥的了解,飛信并不是為了挑戰當前騰訊在即時通訊領域的地位,飛信之后的發展方向,是企業管理辦公平臺,他要挑戰的,是阿里的釘釘,騰訊的企業版微信,和辦公版 QQ 軟件 TIM。 在機哥眼中,過去的十幾年,飛信與騰訊較量過程中的慘敗,以及在移動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不作為,已然讓飛信過去的輝煌,變成了如今的落寞,和將來的未知。 中國移動用飛信放逐騰訊移動QQ,飛信崛起 2000年4月,中國移動正式從中國電信剝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從事移動通信業務的手機運營商。在成立幾個月之后,中國移動便推出了移動互聯網業務「移動夢網」,并開始了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而首批合作企業中,就有當時還是小公司的騰訊。 那時騰訊旗下的即時通訊軟件 QQ,已經逐漸成為最受年輕人喜愛的社交平臺。那時候,手機用戶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短信,電腦用戶之間則可以用 QQ 進行溝通。 而騰訊與中國移動合作的項目,名為「移動 QQ」,是讓用戶通過手機號注冊QQ之后,可以運用移動夢網的短信平臺,與電腦端的 QQ 相連接,從而實現手機和電腦端的實時溝通。而短信資費所產生的盈利,中國移動和騰訊進行分成。 移動 QQ 業務查詢,圖片來自網絡 這一業務推出后,成為了中國移動和騰訊兩者最重要的盈利點。在之后的幾年里,移動 QQ 憑借龐大的用戶基數,獲得了巨大的收益。而作為核心的平臺方,中國移動也試圖擁有屬于自己的類似移動 QQ 的產品,從而形成自己的閉環。 2006年,中國移動正式發布自家的即時通信工具,命名「飛信」,并試圖與騰訊移動 QQ 項目進行業務合并。由于掌握了數據的核心入口,中國移動在騰訊面前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最終,騰訊妥協,與中國移動合作發布了產品「飛信QQ」。 早年飛信QQ宣傳海報 這一事件,意味著中國移動開始通過飛信,將短信入口收回,不再對外開放,對移動 QQ 進行放逐。2006年之后,所有通過短信無線增值的業務項目,紛紛撤離了中國移動的夢網平臺,自尋出路。而短信業務則迎來的新的增長,飛信,進入了屬于自己的最好的時代。 2007年5月,脫離 QQ 獨立運營的飛信正式上線。此時,功能手機已經完成了普及,成為移動通訊的主要工具。 憑借中國移動的巨大支持,第一版飛信,完全打通了手機 2G 網絡、短信以及電腦。用戶可以通過客戶端,進行手機與電腦之間的實時通信,同時,還可以通過微信客戶端,發送免費短信。 微信電腦端界面,對方不在線時可發送為短信 而我國的用戶,對于短信有著無比的偏愛。根據統計,2008年全球短信總數約為2.3 萬億條,而中國用戶一共發送了6000億條。而提供免費短信的飛信,更是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在巔峰狀態,飛信用戶數突破5億,活躍用戶9000萬。 在那個一條短信0.1元,移動網絡還不能支撐人們隨意用手機聊天的時代,飛信,成為了一代人特有的存在。 表面的勝利,在巨大浪潮下的不堪一擊 從表面上來看,擁有短信入口的飛信,似乎在與移動 QQ 的戰爭中獲得了完全的勝利。只可惜,飛信的這一勝利,最終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摧毀了自己,成就了騰訊。 當中國移動將短信入口收回之后,失去盈利核心的騰訊,逐步放棄了短信增值業務,而是將目光,放在了核心產品 QQ 軟件上。騰訊開發出了「手機 QQ」軟件,通過和摩托羅拉、諾基亞等手機廠商合作,將軟件內置在手機系統當中。而此時,2G 網絡的普及,已經為手機上網創造了初步的使用條件。 功能機時代的手機 QQ,圖片來自網絡 此時的 QQ,已經不只是簡單的聊天通訊軟件了。通過「QQ 秀」、「QQ 空間」等一些列創新性功能,QQ成為了年輕人在網絡上,打造自身形象的工具。用戶通過不同的頭像、昵稱,以及精心搭配的「QQ 秀」形象和用心裝扮「QQ 空間」,在虛擬的世界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 這使得用戶和 QQ 之間,形成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情感鏈接,而由此產生的用戶黏性,將是其他競爭對手不可撼動的優勢。無論是用電腦還是用手機,只要可以用 QQ,那么用戶就不會忽視它的存在。 反觀飛信,盡管附加了游戲、音樂、支付等一系列功能,但是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它還只是免費發送短信的工具,用戶對其并沒有太多的情感。一旦短信這一交互方式不再流行,那么,飛信也必然遭遇冷落。 或許中國移動都沒有想到,這一切變化來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2007年,飛信正式誕生的這一年,在遙遠的大洋彼岸,一個叫蘋果的公司,發布了世界第一款智能手機 iPhone。移動互聯網,伴隨著智能手機的風潮,席卷而來。 初代 iPhone發布,圖片來自網絡 而面臨移動互聯網的侵蝕,勇于變革的企業將形成飛越,固步自封則必然走向衰落。如手機巨頭諾基亞此等實力,也在這場變革中一蹶不振,直到現在。 騰訊,無疑是有變革勇氣的。盡管,在功能機時代就提前布局了手機 QQ,當移動互聯網來臨時,騰訊依舊做出了不一樣的姿態。2011年,騰訊發布了 QQ 之外的又一款社交軟件,微信。 微信是完全為了移動互聯網而存在的產品,甚至于沒有手機,你在電腦端都無法登陸。盡管微信對與 QQ 產生了一定的蠶食,但是,最終結果可以看出,憑借這兩款軟件,目前,騰訊成為了國內社交軟件不容置疑的霸主。而機哥認為,QQ 本身的用戶黏性,是它不被微信取代,依舊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反觀飛信,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慢慢地消失了。而這一局面,始于2012年,終于2016年。 2012年,中國手機用戶的短信發送量,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總計8973億條。最高點意味著,從此之后,將開始下滑。2013開始,用戶短信發送量迅速下滑,到2015年,已跌至6992億。而這三年內,中國的手機用戶,增長了2個億。而憑借免費短信為主要賣點飛信,也自然在這一過程中,迅速衰落。 2016年,飛信正式更名為「和飛信」,主打企業管理辦公平臺。至此,面向用戶的飛信,變成了面向企業的「和飛信」。曾經的飛信,可謂名存實亡。 和飛信官網介紹,圖片來自和飛信官網 飛信,毫無作為的自我消亡 到這里,機哥似乎明白了,為何飛信的消亡,竟是那樣的無聲無息。 首先,是前文機哥所說,飛信從頭到尾,都只不過是一款免費短信的工具而已。而工具,是可以替代的。短信用不到了,那么飛信也跟著用不到了。 盡管飛信也登陸了智能手機平臺上;盡管,它也可以作為即時通訊軟件,進行聊天,發語音甚至玩游戲。但是,冰冷的飛信,遠沒有 QQ 和微信那樣的「人情味」。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打造的這個虛擬的世界,是人們隱藏和展示自己的無盡空間,只有契合了用戶的心理,這款產品,才能使用戶永遠不離不棄。QQ 空間、微信朋友圈,都是符合這一心理需求的產品亮點。而在這一點上,飛信從一開始,就沒有過思考。 其次,飛信的不作為,是它無聲無息消亡的直接原因。諾基亞盡管失敗了,但是無論是后來發力塞班系統,轉向 Meego 系統,還是最后跟隨微軟的 WP 系列逐漸墜落,都顯示出這一手機巨匠的不甘。最終的衰落,是選擇錯誤所付出的代價,而它的嘗試、突破,所有人都能看在眼里。 而飛信則完全不同。整個行業的變革過程中,飛信幾乎毫無舉動,依舊走著之前的模式,沒有探索,沒有改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唯一的作為,大概是2012年開放了使用權限,聯通、電信用戶也可以使用飛信。而這個時候,它已然被用戶忘卻了。機哥只想說,騰訊早已不是當年的騰訊,而飛信,永遠都是飛信。 就這樣,曾經叫囂著要奪走 QQ 20%用戶的飛信,消失了。機哥不知道該怎樣去探討飛信的衰落。因為幾乎沒有人意識到,它是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背影,消失在用戶視野中的。而機哥的飛信,大概是在某一次換手機的過程中,永遠的停留在了舊手機的桌面上,再也沒有出現過。直到機哥更換了那個手機號,便與飛信徹底告別。 飛信的消亡,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明年,中國移動將會在飛信上花費8000多萬元,或許,明年之后,會有更多人在辦公軟件領域,看到飛信的身影。可是,盡管是這一領域,面對布局已久、實力強勁的阿里和騰訊,飛信如何立足? 飛信方面的負責人表示,5G 時代的到來,會是飛信的一個機會。但是,落后了多年企圖彎道超車的飛信,又能否在這個彎道中順利漂移過彎完成超越?前方的騰訊和阿里,一定不會給飛信以機會。 或許,依靠著移動運營商,會讓飛信成功的概率,不等于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