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練琴方法
科學的練琴方法,是學好鋼琴的根本,一切鋼琴技術都必須通過完全正確的練琴方法而獲得。作為鋼琴教師,要不厭其煩地重復分析、強調科學的練琴方法,并根據學生每周的具體情況,不斷地對其練琴方法進行調整。 從學習一首作品最初的讀譜開始,就必須明確練琴方法,這是成功的第一步。 眾所周知:練琴的時間對能否成才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可以說,長時間不知疲倦的磨練,是造就一個鋼琴演奏家的關鍵。然而,花同樣的時間在練琴上,而練習的方法不同時,將導致截然不同的效果。這就說明:練琴方法的重要性絕不亞于練琴的時間,練琴方法對練琴的效率、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李斯特有句名言:“問題不在于技術練習,而更多的在于練習的技術”。肯下苦功去練琴的不乏其人,但真正練琴有方的人卻不多,很多人沒有學好電子琴,其問題根源不在于練得多少,而是不會練。可見,練琴的方法是何等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必須絕對集中精神,冷靜而又熱情的去練習。許多專家根據研究指出:心不在焉的練習幾個小時,還不如集中精神練習半小時的效果好!可見,聚精會神地練習,是一切的基礎和前提! 在彈奏中,要把每個音都彈好,不溜掉,不虛、不砸,手腕、手臂配合自如,需要使用多種方法才能把樂曲彈得完美。練琴方法主要有:慢練、分細部練、抓重點練、變速練等。
一、慢練與變速練 1.慢練。慢練的重要性是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的。慢練是克服一切技術障礙最有效的方法;慢練,使演奏者從一接觸到樂曲開始就走上一條正確的軌道;慢練猶如“放大鏡”,把樂曲的所有細節都擴大,使演奏者能注意到音樂中的每一個細節;只有在慢練中,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各個關節的動作,使動作簡練,體會到觸鍵的細微感覺,使每個音都充滿“美”...... 慢練是彈好鋼琴的秘訣!慢練應貫穿于練習的全過程。直到考試或登臺演奏之前,仍應堅持以慢速練習為主,兼顧變速練習。同時,必須正確理解慢練的含義:在多數時間里,是比原速慢得多,甚至慢一倍的速度練習,而不只是“慢一點”。許多學生由于擔心考試時演奏得不理想,因此,臨考前總喜歡重復地通篇彈奏全曲,殊不知,此時由于情緒緊張,導致小的失誤出現,考生直接把小問題擴大,從而感到恐懼,并錯誤地認為自己還不熟練,沒把握,繼而越重復彈奏失誤越多,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考場(舞臺)上的信心不足,是心理壓力的直接成因,當演奏者把這種壓力帶到考場上時,極有可能導致演奏的失敗。因此,上臺前,必須以自己絕對有把握的速度進行分段練習。 在慢練中,應解決以下問題: (1)確定基本的動作走向。慢練時,整個演奏動作都被夸張、擴大,這樣,就能使演奏動作連貫、掌握正確的觸鍵及動作并使演奏者清楚每個動作及其走向。 (2)注意基本的強弱變化。在慢練中就應當注意整體音量及觸鍵力度的變化問題。如果一開始就注意力度的變化,你就會更早地體會到音樂的美,從而加強學習的興趣,以便更快的掌握樂曲。而等到原速時才開始解決力度問題的話,你就會覺得力不從心而不能兼顧。 (3)針對難點的彈奏方法。對于困難片段,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慢練!要有足夠的耐心把一首飛快的練習曲當作夜曲中緩慢的經過句來練習,這樣,問題就解決大部分了。我門必須抓住難點,用慢練及其它方法反復練習,給予足夠的重視,以最大限度減少演奏時在難點上發生的“事故”。 2.變速練。對于快速的樂曲,可由很慢的速度逐漸加快到需要的速度或每一次用不同的速度,甚至超原速練習。這對于克服手指連續跑動的困難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也可以避免在舞臺上由于超速而發生的意外。每一首作品都有速度要求,一首熱情歡快的作品,如果未能達到速度,音樂情緒必將受到很大影響。而練習曲的速度,往往是衡量演奏者鋼琴技術的主要指標。對于快速的樂曲,可由很慢的速度逐漸加快到需要的速度或每一次用不同的速度,甚至超原速練習。這對于克服手指連續跑動的困難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也可以避免在舞臺上由于超速而發生的意外。當你用慢速練習直至非常有把握時,就應當開始變速練習,逐步達到作品所要求的速度。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學習者切不可急于求成。對于一名普通學生來說,作品所要求的速度往往是不容易達到的。許多學生在技術上還沒達到要求時就片面追求速度,結果在練習過程制造了大量的失誤,更談不上彈奏的質量,給后期的學習帶來“災難性”的影響,也給考試和演奏帶來許多隱患。因此,應時刻以慢速練習為主,根據自己的能力,制定每日的速度指標,不要過早要求自己達到速度。在練習過程中,應多用節拍器輔助練琴,分句練,力求在每一個速度上,絕對準確地跟準節拍器。重復進行練習一定次數之后,再提高一級速度,逐步達到當天預期速度之后,再練習下一句。 當你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之后,就應當去嘗試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達到盡可能快的速度。這類同賽車,安全意識固然重要,但只想保證100%的安全而不追求速度的練琴方法,就永遠也拿不到名次。所以,在準確而高質量的基礎上嘗試達到作品應有的速度是十分必要的。鋼琴演奏尤如手指的“雜技”,必須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勇敢地去嘗試更快的速度,但必須記住:快速彈奏的前提是極端耐心、苛刻的訓練,達到相當的把握,確保每個音都彈奏得清晰、準確,均勻、干凈、音色良好。 另外,可以安排小部分時間用中速與中等力度練習。做這種練習,可以使所有的樂句都彈得清楚、均勻而準確,這種方法十分有利有于把整首樂曲彈的勻稱;對于上臺演奏時,在緊張狀態下保持對每個細節的嚴謹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分細部練 利用大部分的時間把樂曲分為細部,一小塊一小塊的練習是極為必要的,切忌“通篇練”。把樂曲分解為一個個樂句,集中精神,以最大的耐心,一句一句仔細磨練。這是在短時間內提高整體演奏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必要時,還可分手練,以便更好地雕琢音樂的每個細節。這如同制造一輛汽車,必須非常嚴格、精密的做好每個零件,才可組合成部件,而不可粗制濫造,等著“返工”。每一名演奏者,都應該以制造航天飛機的苛刻要求,用極為嚴謹、細心的態度去練琴。 許多學習者在練習中喜歡一遍又一遍地從頭到尾重復彈奏整首曲子,殊不知,這種方法實在是百弊而無一利,這樣練習的話,很容易帶出很多壞毛病,并且很難彈得熟練。因為在這樣的練習中,無數的細節被忽略,甚至總是在鞏固某些錯誤的東西,反而把應該注意的地方忽略了。正確的方法如下: 1.分手練。經常分手練習,有助于注意到音樂的每個細節,使每個音都到達要求,且學習效率更高。不但在練習的初級階段要分手練,而且在準備演奏的全過程中(包括臨上臺前)都必須隨時穿插分手練習。 2.分句練。把樂曲分解為一個個樂句,集中精神,以最大的耐心,一句一句仔細磨練。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地提高整體演奏水平。 3.分聲部練。經常把各個聲部、各個層次分開來練習,不但復調音樂如此,主調音樂也必須這樣做。這樣才能做到每個聲部、每個層次的音色有所區別,真正挖掘出音樂的內涵。
三、其它練習方法 1.高抬指與貼鍵練。在鋼琴中音色的“像”與“像”的問題上,觸鍵的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應特別注重觸鍵練習。觸鍵練習中,適度的高抬指練習是很重要的,這可以使手指第三關節積極運動,手指動作迅捷有力,以發出扎實、均勻的聲音。然而,手指的真功夫不在于抬得高,而在于控制住每一個手指,使其依靠微小的精確動作,把每個音都彈得結實、集中而均勻。可以說,抬高的目的就是為了能不抬(貼鍵)。經常做貼鍵練習,對于獲得集中而圓潤的“美”的音色是非常重要的。 2.用意念練。在沒有琴的時候,特別是睡覺前,經常在腦海里過一下曲子,可以用快速(如放電影)的方法過一遍,或對某個細節加以推敲、琢磨,或整首完整的去回憶,這樣可以加深大腦對樂曲的印象。偉大人物的一切發明創造都離不開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優秀的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等等,無一例外的是腦子里時時刻刻充滿音樂。筆者的許多藝術處理的靈感都并非在鋼琴旁邊產生。 3.模擬考試、演奏及錄音:在彈熟曲子以后,可以把樂曲象上臺一樣充滿感情的演奏并錄下來,這樣,更容易找到不足之處,也起到適應舞臺感覺的效果。有時間還可以多聽聽好的錄音,拿自己的演奏跟名家對比,找到不同之處,再認真分析,取長補短。 在每天的慢練、變速練、分句甚至分手細練之后,應對當天練習的部分進行一至兩次完整的模擬演奏。此時,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盡量達到作品所要求的標準速度,充滿感情的演奏。隨后,回憶演奏中所有的失誤與不足之處,用鉛筆在譜上做記號,并馬上對出現問題之處重復練習。第二天,首先重復練習前一天存在問題之處,然后用第一天的方法繼續其它段落的練習,依此類推。 當考試的日子逐漸接近(距離考試約15天),完整性的演奏應在每天開始練琴,活動手指之后進行,這有利于找出“安全隱患”。許多學生都有這個經驗:臺上出現問題之處往往都并非難點。究其原因,學習者往往非常重視難點,而對于相對容易之處缺乏練習,導致“安全隱患”的存在。利用上述方法,對存在的每一個“安全隱患”逐個攻破,考試時這些“絆腳石”將不復存在,使勝利在望。 需要強調的是:完整的演奏原則上一天不超過3次,過多的完整演奏往往是有害的。
四、運用節拍器 (一)使用節拍器的必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節拍器是現代鋼琴學習的輔助工具,其出現是有其必然性的。從初學一首曲子到登臺演奏,合理利用節拍器輔助鋼琴練習,往往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節奏難點、技巧難點還是速度難點、節拍難點,都可以借助節拍器來幫助解決,總之,節拍器的運用應貫穿練琴的始終。用好節拍器,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1. 培養良好的節奏感 節奏是鋼琴學習中最大的難點之一。許多學生總是對自己的節奏感充滿自信(包括許多大學的專業學生),殊不知,其彈奏出來的節奏“遠近高低各不同”。比如,從古典作品來說,一首貝多芬的“暴風雨”奏鳴曲,作為一般的演奏著,如果始終沒有運用節拍器進行練習,能做到節奏準確的幾乎絕無僅有!莫扎特的奏鳴曲看似節奏簡單,但如果不用節拍器而能夠彈得非常準確而均勻者,必然是大師級水平了。而對于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許多演奏者片面的認為可以彈得非常自由,隨心所欲,最后使音樂不堪入耳。事實上,無論任何時期的作品,首先都必須運用節拍器協助訓練,在節奏準確的基礎上,才能根據作品風格特點作出一定的彈性節奏。個別教師認為使用節拍器會使音樂變得刻板,但筆者認為音樂的表現(包括節奏的彈性)決定于演奏者的樂感,樂感好的學生不可能因為使用了節拍器而使演奏變得刻板,恰恰相反,在使用節拍器之后,他們的演奏往往顯得從容、有條理,并富有律動感。許多鋼琴大師在為高水平的專業學生上課時,仍在強調節奏的準確性和節拍器的使用,因為它不僅可以完全規范你的節奏,而且可以讓你熟悉各種不同的速度,方便你掌握一首曲子的正確演奏方法。這些足以證明節拍器的必要性。 2.養成正確的的練琴方法,檢驗熟練程度和準確度 任何曲子不管舒緩的的還是快速的,都有慢中有快和快中有慢的成分。但是練琴時,往往需要多次重復練習某一個句子,如果能在每一個速度上準確的重復若干次,則練琴效果非常好,現實中往往是在練習數次之后就不知不覺地加快了,從而影響了練琴效果。而使用節拍器就可以使你按照一個既定的速度持續的重復練習,長久以后,就會得心應手,應對自如,大大提高了練琴效率。同時,使用節拍器使你每天都看到自己的成績(每天都能提高演奏的速度,是何等快樂的事情!),使你信心倍增。例如,當你從一個稍有挑戰性但自己應付得了的速度開始練習,在這個速度上彈奏有了更強的自信后再提高速度。在提速的時候,每次只升高節拍器上的一個刻度,也許你根本不會感覺到在速度上有什么變化,但這樣積累下來,過一段時間后你就會發現自己在速度上有很大的提高。 (二)節拍器使用的方法 1.基本原則一:掌握好程序 當你能夠用較慢的速度完整彈奏一首曲子時,就應該開始使用節拍器了。首先,視曲子的長短,分為幾個部分,每天重點練習若干段落;然后,分段甚至分句跟著節拍器進行練習。其中,要注意一個原則:速度越慢,練習次數越多,反之亦然。首先應該選擇一個恰當的起點速度(能夠彈奏得非常有把握、清晰、音色達到要求的速度)同時,保持這一速度重復練習,直至達到毫無技術障礙(從心理上或生理上均達到放松自如)這時,就可以把節拍器速度進一步提高,當達到上述要求之后,逐步提高節拍器速度……直至這一部分達到當天預期目標(能夠演奏得盡可能完美的速度)之后,在返回初始速度練習若干次,然后才可進行下一部分的練習。對于難度較大的段落(樂句),或當你第一輪練習到感覺到“危險”時,則可用這種方法進行第二、第三輪的練習,其中,每一輪的其始速度均比上一輪快一檔。通過這幾輪的練習之后,你已經可以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了,但你千萬別以為可以一勞永逸了:第二天當你重新彈起這一段時,你就會發現沒有第一天練習最后達到的效果了。其實這是很正常的,這正如人的自然遺忘規律。所以,在未來的幾天里,你還必須重復第一天的工作(只是練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從而使你演奏起來得心應手。這種看似比較“笨”的辦法,其實才是提高練琴效率的捷徑!這種方法最大的障礙就是“耐心”,只要你有耐心這樣去練習,就一定能夠成功!許多小朋友練琴缺乏耐心,總是通篇(不斷的從頭到尾)用中速練習,這才是真正的“笨”辦法!不但練琴效率很低,而且絕不可能出精品,更甭提在正規的考級中得到優秀成績了。 2.基本原則二:把握好速度 對速度的把握就像開車,剛學會開車時一定要保持較慢的速度,以便遇到緊急情況時來得及反應,即使到了車技嫻熟的境界,也要時刻保持一個相對安全的速度,特別是感覺到危險時,就應該盡快減慢速度(當你覺得手指開始不聽話時,就必須降低節拍器速度)。當然,作為演奏或者比賽,則需要有一些“冒險精神”。除了特定的一些緩慢優美的曲目之外,許多作品是有一定速度要求的,特別是不少練習曲,演奏速度越快,越能得到喝彩。演奏這些作品,應在比較有把握的基礎上盡量的加快速度。這就如“賽車”,在盡可能保證生命安全的情況下,還得盡可能的快,這確實需要“冒險精神”當然,還要考慮自己的實力,誰都想當冠軍,但是,如果你暫時只有第三名水平的話,本人還是奉勸你保住第三,爭取第二,否則,過于冒險的“超車”,最終丟了性命,劃算嗎?有不少學生在演奏中一味追求速度,或因過分緊張或激動無意中提高了速度(與對節拍器的使用不重視有關),大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最后導致大片大片的音符演奏得“連滾帶爬”,其結果可想而知!可見,學會在演奏中“理智控制激情”,是成功的關鍵! 3.特殊例子 對于速度太慢的曲子,可使用“打分拍”的辦法,即把兩拍當成一拍;而對于難度較大的曲子,可先跟著節拍器視唱或閉上眼睛在心里哼唱,等跟上以后再使用樂器練習,這有助于把節奏彈得更加精確,而不像某些學生:節拍器是一種速度,而演奏又是一種速度,對演奏速度沒跟上節拍器不在意甚至不知道! 4.具體練習方案舉例說明 (具體速度視作品而定,具體方案請自行作出調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