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哈佛商評 Reframe(重新框架)——從另一個角度討論問題。要適當地形容對方的言語或行為,使對方有責任繼續交流。如果有人說:“我不想為這個而爭論”,將這句話重新框架的一個好方法,就是:“這只是一場辯論,絕對不是一場爭論。我還記得你是個很好的辯論員。” Rephrase(重新表達)——以另一種較不消極的方式說話。如果有人指責你在會議中太過強勢,你可能會回答:“我是充滿熱情的。”如果有人形容你很固執,你可以說:“當某件事對項目的成功很重要的時候,我就會非常堅定。”不要對不準確或冒犯的話置之不理;反之,要建議一些代替的字眼。 Revisit(重溫)——利用之前的成功來重新定義眼前的失敗。假如對話雙方在之前曾經積極交流過,你要提醒他們,雙方都曾經成功過,而且都有能力找到共同點:“我們一直都能很好地合作,現在沒有理由改變這樣的關系。” Restate(重申)——澄清負面字眼,或者改變它們的方向。任何人都有可能無意地冒犯別人或引發爭論。在這種情況下,我最喜歡的策略之一就是:給他們一個機會做對的事。“這樣的話肯定有另一種說法。”“你的意思跟我聽到的一樣嗎?”這兩句話能夠鼓勵對方重新考慮與修改他們所說的話。 Request(請求)——提問。當你不清楚對方的意圖時,一個明智的做法,就是在消極地應對他們之前先詢問,借此確認你的觀點:“可否澄清一下你這話的意思?” Rebalance(重新平衡)——調整對方的勢力。當人們任由另一個人使自己難受,或者任由對方破壞自己的工作,他們就是在不必要地放棄自己的勢力。這種勢力的不平衡通常可以改變。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利用你的態度減少對方對你的影響——拒絕憤怒——或者你可以說:“幸好我不會輕易被冒犯,尤其是被這樣的一次性情況冒犯。” Reorganize(重新組織)——改變問題的優先順序。把焦點放在過程上,借此將對話從自己身上引開。例如,一種反駁可能是:“我們同意了該做什么,卻似乎很難同意要怎么達成。”這樣,你就把問題削減了一半。這似乎是個棘手的僵局,但是雙方現在只需要專注在這個問題的其中一個層面。 有些人能有效地溝通,而有些人則是被動地參與對話,被動地過日子。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何者較會變通。當你下一次遇到障礙的時候,不管這是因為別人的冒犯或大家的混亂,你就要考慮上述的反駁。若要為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負起至少75%的責任,唯一的途徑就是實驗。不然的話,我們會花很長的時間停滯不前,被人看穿,一無所獲。這樣對我們完全沒有任何樂趣或益處。 凱瑟琳·里爾登(Kathleen Kelley Reardon)是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的榮譽退休教授,也是辦公室政治、說服技巧和談判領域的專家。她是亞馬遜最暢銷書籍《The Secret Handshake》、《It’s All Politics》及《Comebacks at Work》的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