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一、頻繁用藥或者擅自增加劑量 裴保方說,以孩子發燒為例,不少家長對于發燒的用藥還存在不少誤區,比如說不到38度5 就使用退燒藥,頻繁的喂退燒藥或者增加劑量等,這些都會對孩子造成損傷。 裴保方介紹:“頻繁用藥或者擅自增加劑量,可能會造成孩子肝臟損傷或其他不良反應。對于退燒藥來說,家長應該牢記,孩子發燒38.5度以上再用,且一天不超過4次。” 錯誤二、減半給孩子服用成人藥 “臨床上經常發生的案例是,好多孩子拉肚子了,家長就給他吃地芬諾脂片,但這個藥兩歲以下禁用,因為里面含有阿托品,孩子服用后,會出現面色潮紅或者煩躁的表現。所以,家長要盡量避免給孩子服用成人藥,首選使用兒童專用藥。”裴保方表示,孩子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對藥物的耐受性差,因此應該選擇專用藥。 他提醒,大多數家長都沒有專業的用藥知識,在不確定病情及藥性的情況下,一定要咨詢專業醫師或藥師,謹遵醫囑用藥。 錯誤三、信中藥偏方 裴保方曾接診過一個小患者,5歲,因為鼻炎久治不愈,家里人不知道從哪弄來一個偏方,讓孩兒喝蒼耳子煮的水,連喝了兩個周,孩兒的鼻炎未見好,卻出現了嗜睡等癥狀。家人匆匆帶孩兒來到醫院,經過治療才康復。 裴保方說,家長對中藥認知不夠,都以為中藥危害小,殊不知,是藥三分毒。還有,在一些人看來,有些偏方確實管用,裴保方說,這是跟人的個體差異有關的,不能照搬使用。 錯誤四、海淘藥物就是好 5歲男孩因本身具有基礎疾病,做了手術后,經常發燒,在醫院住院期間,有一天,體溫突然降35℃。一問,孩子媽媽給孩兒服用了一款從德國海淘來的退燒藥。裴保方發現,孩子媽媽給孩兒備的小藥箱,里面治療發燒、咳嗽等的常用藥物不下十多種。“現在,這種現象愈發多起來,很多人在購買藥物時,只聽說藥效好,但不知道其禁忌癥,萬一有不良反應如何處理。” 裴保方說,外國的藥品針對的是外國人的體質,有沒有在亞洲人種種群里實驗,咱們都不得而知,“目前,咱們正常流動使用的藥品,都是經過層層檢驗把關,并在臨床上實驗過的,外國的藥品就達不到這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