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前面說的思維導圖和穿線聯想法都很不錯,但似乎你用起來不那么得心應手。我有幾條簡化的方法路徑,咱們不說該怎么熬夜用功這樣的話。 1.從族出發,歸納主要元素的代表物質的特征及反應規律和這些物質在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場合。 硫族給人的感覺是“液”“腐蝕”,鹵族給人的感覺是“離子態”“漂白”,硅族給人的感覺是“硬”,氮族給人的感覺是“怪味刺激”“釋放”。以下是硫族和鹵族的總結,你可以按照這個模式來,其他的硅族元素、氮族元素可以用類似方法。 3.對于原電池和電解池、膠體,注重它們的工程流程,注重它們的粒子的微妙轉移模式,要有輕微電荷轉移的微反應意識。 4.對于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注意歧化反應和歸中反應的變價數學原理;對于多化合價的情況,可以假設零價法。這個要求有很好的組織數學的思維能力。 其它的,有機化學可以用類似分族元素的方法。但是對于同分異構體的數目,需要用點數學上排列組合的思想方法,容易出錯。 高三的化學,知識量不大,但是玩聯接交叉、玩雜技很厲害,所以注意各種變形玩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