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說】 有時,我們會把達不成目標,歸結于是自己執行力差,但真實的原因可能另有其他。昨天的文章《那些比你優秀的人,也許你可以憑這一點贏過 TA》,結尾部分反復地提到了“認知”這個詞。收到后臺的留言,大家的疑問主要集中在三點:
今天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分享一下橙子的總結,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參與討論。
— 別總錯怪自己「執行力」差了好么 — — 你的根本問題出在這兒 — 認知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我一直在想可以用什么樣的表達去替代這個詞。其實,我們可以把“認知”看作是我們做事情或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舉個例子,我們對“拖延癥”并不陌生。當自己拖拖拉拉不想干活,就會懷疑自己得了“拖延癥”。 假如從你對“拖延癥”現有的認知出發,把它看成一種病,左思右想,給自己訂各種計劃,并表了無數次決心,告誡自己下次一定不能再拖了。但下次自己依舊照犯。 你會發現,當你從制止拖延這一點出發去想問題,你并沒有辦法解決它。因為按出現問題的角度去思考,得到的只會是問題本身。你覺得自己得病了,想盡辦法跟它對抗,但是卻不了了之。 而如果,你對“拖延癥”的認知提升了,意識到拖延癥不是一種病,而是大腦給你的一種信號:想告訴你最近的你真的太累,實在不想干活;又或者是你對工作本身有畏懼感,想要逃避。 如果你真的體察到自己的需要,你會先讓自己休息一陣子再開工,或者把對工作有畏懼感的原因找到,是某項技能不會?還是你把它想象得很難,實際它并不難? 于是,你不再想著怎么跟“拖延癥”本身去較勁,而是去尋找拖延表象之下的深層原因,然后你發現,你不再的拖延了。對“拖延癥”的認知提升,最終讓問題真正得到解決。 你會發現,我們的認知是對某一對象的認知,這個對象可以是某個事物,或者是某個概念。而提升對它們的認知,是值得追求的。
為什么要提升認知? 從拖延癥這個例子,我們能感受到,提升認知有著十足的好處:
1. 幫我們用更高明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不僅是對拖延癥的認知提升能幫我們更好地生活,如果你想減肥,并且對脂肪新陳代謝的認知能夠提升,你能更有效地達成減肥目標;如果你對客戶、市場的認知提升了,就意味著你對目標群體的把握更精準,你就能創造出更能讓用戶喜歡的產品。 提升認知,能幫改善我們切身的處境。你做的事、你創造出的產品,都承載著你對這個事、這個產品的認知。
2. 環境變得太快,我們被迫要去提升認知
我們的思維模式存在著一種慣性,認為未來將繼續跟過去一樣。也就是說,我們傾向于用過去來判斷現在和未來。我們對過去的經驗知識有執念,是因為它曾經給我們帶來了好處。
這樣的一種慣性思維,基于的前提假設是,環境是不變的。
當我們固有的經驗知識形成了框架,而沒有意識去改變它,一旦環境發生了改變,我們幾乎是過不去這個坎兒的。當變化發生了,越是有豐富經驗的人表現得越拙劣。過去的成功,成了未來最大的障礙。
3. 即便雞血一點,我們也需要自我精進不是嗎? 我們總得有些積極向上的追求,想要收獲成長感。而提升認知,就是一種最有成長感的自我精進。想想那些讓你毀三觀的新認知,那種震撼感,會讓你覺得自己如獲新生一般。 怎樣提升認知?
這是我們最需要知道,也是真正能幫我們解決問題的。上篇文章提到,提升認知的正確方式,就是有效的學習。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無效學習。 對于認知,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框架,這個框架是基于我們從前的經驗知識打造的。從小到大,我們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構成了我們思維模式的條條框框,也就是我們的認知。
但是,我們的固有認知是很難打破的,我們常常是自己認知的囚徒。如果現世安穩,歲月靜好,認知一成不變并沒什么大問題。但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周邊的事物更新換代太快,做晚輩的都教長輩們玩手機和 iPad 了,而老一輩的經驗知識,很多在今天看來已經過時。 這也是年輕人的優勢所在,他們現有的認知框架并沒有那么老舊,很多還沒有固化,甚至對于很多事物還沒有認知,正等待去建立。
所謂的無效學習,就是陷在我們自己舊有的認知框架里,依慣性在框架里填充內容。 所以,真正有效的學習,或者說想要提升認知,就需要從外界打破我們的認知框架,重新建立起新的框架,讓我們能從更高的視角去解決舊有框架束手無策的問題。 它是一個有“破”有“立”的過程。
為什么要從外界打破,我們自己不行嗎?很難。如果沒有與外界的交流和碰撞,沒有在學習過程中聽到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只是在不斷強化固有的認知,僅靠我們自己是很難突破的,甚至很難體察到自己的問題。
比如學英語這個事兒,我們從學生時代起就認為,學英語等于背單詞。一到考試,就翻到教材背后的詞匯表開始背,這是那時的我們對學英語建立起的認知。
而其實,以那樣的方式,對提高英語能力并沒有什么卵用。 假設,那時有一位英語大牛告訴你,學英語,你應該好好讀英文的文章,在文章中去理解單詞的意思,慢慢培養出語感,這才能提高你的閱讀能力。
于是,你對學英語的認知框架被打破了,建立起一個新的框架——學英語得看英文文章。這樣一個包含打破和建立框架的過程,才叫有效的學習。甚至后面當你真的在看英文文章學英語了,這個過程也不是有效學習了,而是屬于在新的認知框架中填充內容。
也就是說,沒有認知的提升,沒有建立新的框架,就是無效的學習。即便你通過看文章記住了十個單詞的意思,也不能稱之為有效學習,你只是在“記單詞”。
但并不是說,記單詞就沒有意義了,它當然有它的用處和價值。只是說,如果你追求的是快速迭代認知,勢必就要盡可能多地有效學習。 有效學習的標準,是讓你之前的認知有所“松動”,甚至要被打破,并建立起新的認知。
唯有認知提升,你才知道應該做什么,做什么事情才是正確的。認知沒到那個份上,不能從更高的視角看問題,困在現有框架中的你,甚至會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般束手無策。
怎樣才算是提升認知說完了,那么為了提升認知,我們需要做到哪幾點?
1. 愿意承認自己的無知 我們很容易陷在自己的認知框架里渾然不覺,自己看自己,永遠都是對的,這是難以跨越的一個大坑,所以從內向外突破非常艱難。 人們總是習慣于用自己的標準&參考系進行世界的認知,所以我們通常只能找到我們所要尋找的東西! 如史蒂夫·喬布斯所說,“保持饑餓,保持愚蠢”。承認自己的無知,就是為建立新的認知框架創造機會。
2. 你要能感知到你的認知 我們需要感知得到自己的認知,才能談去提升它。 我理解的認知,是一種思維模式。所以,當你在思考的時候,你要能意識到自己在思考,能意識到自己在思考什么,能判斷自己的思考方式、思考結果是否正確,還能糾正自己錯誤的思考方式或思考結果。 這樣一種自我內省的能力,是提升認知的關鍵。 3. 跟該領域最優秀的人交流和對撞 我們外面那個舊有的認知框架,唯有跟外界強有力的外力相碰撞,才能達到“破”的效果,新的認知才能建立起來。而如果反過來,從內向外突破,就會很難。 如果你想學一門手藝,自己慢慢琢磨,一點點摸索,十年磨一劍或許也能成才。但市場并沒有耐心等著你慢慢成長,等你把你的產品、手藝磨好了,市場也早被別人瓜分完了。 “匠人精神”固然可貴,而若想比別人成長得更快,需得有更高的認知。假如你想學做壽司,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直接請教“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甚至去成為他的學徒,在跟大神的親密接觸中,提升對做壽司的認知,這能為你后面的練習定好正確基調。 跟各路大神的交流碰撞,甚至被他們虐得很慘,都是讓你迅速提升各領域認知的絕好辦法。有針對性地該領域的好書,也是以另一種方式在與高手碰撞。 自己琢磨實在太慢,不如帶著具體的問題,去問人、去讀書,這是最快的。 在這個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即便是最前沿的書,可能剛出3個月就過時了。知識、經驗都在快速地迭代。為了成為新時代紅利的享有者,我們也唯有緊跟著時代的腳步,不斷地打破、重建我們的認知框架,才能讓未來的自己具備足夠的競爭力。 文 | 白玉湯 橙子想說 聽過很多道理 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或許不是道理出了問題 而是自己出了問題 那就是現有的認知水平 不能支撐你去做正確的事 你是怎么看待提升認知的呢 在留言區分享一下吧 ?? |
|
來自: Via__media > 《自我提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