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 《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司馬康等人歷時19年編纂而成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個30卷。《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403年),下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5卷、《秦紀》3卷、《漢紀》60卷、《魏紀》10卷、《晉紀》40卷、《宋紀》16卷、《齊紀》10卷、《梁紀》22卷、《陳紀》1O卷、《隋紀》8卷、《唐紀》81卷、《后梁紀》6卷、《后唐紀》8卷、《后晉紀》6卷、《后漢紀》4卷、《后周紀》5卷。 《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治的描述警示后人。 《資治通鑒》的書名,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欽賜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鑒》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意識增強的表現。 《資治通鑒》,具有強烈的正統立場,在分裂時代,如三國,魏有《紀》,蜀、吳無《紀》;南北朝時代,南朝有《紀》,北朝無《紀》;五代有《紀》,而十國無《紀》。 學習和研究《資治通鑒》有助于人們具體的認識這部書在我國歷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價值,有助于我們批判繼承和發揚歷史文化的傳統。也有助于今人以歷史為鏡,為創建新社會新文化而各盡其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