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條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導讀:歷代傷寒學者對《傷寒論》多有注釋,受個人認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頗,讀者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臨床,注重自我理解。畢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發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無己《注解傷寒論》 下利不渴者,里寒也。經曰∶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寒故也。此下利嘔渴,知非里寒;心煩不得眠,知協熱也。與豬苓湯滲泄小便,分別水谷。經曰∶復不止,當利其小便。此之謂歟? 清·吳謙《醫宗金鑒》 【注】 凡少陰下利清谷,咳嘔不渴,屬寒飲也。今少陰病六、七日,下利粘穢,咳而嘔,渴煩不得眠,是少陰熱飲為病也。飲熱相摶,上攻則咳,中攻則嘔,下攻則利;熱耗津液,故渴;熱擾于心,故煩不得眠。宜豬苓湯利水滋燥,飲熱之證,皆可愈矣。 【集注】 趙嗣真曰:少陰咳而下利,嘔渴心煩不眠,及厥陰下利欲飲水者,是皆傳邪之熱,脈必沉細數,故以黃連滑石等清利之。其少陰自利而渴,欲吐不吐,心中煩但欲寐,小便色白者,是本經陰邪之寒也,脈必沉微,故以附子、干姜溫之。 汪琥曰:下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焉知非少陽、陽明之病?然少陽、陽明若見此證,為里實,脈必弦大而長,此病脈必微細,故知其為少陰之病無疑也。 林瀾曰:下利則邪并于下矣,其嘔而且咳何也?蓋至六、七日渴而心煩不眠,則傳邪之上客者又盛,渴則必恣飲,多飲必停水,是邪熱既不能解,而水蓄之證復作也。熱邪傳陷之下利,非陰寒吐利并作之可比。嘔而渴者,蓋先嘔后渴,為邪欲解,先渴后嘔,多為水停,況又有水寒射肺為咳之可兼察乎?以是知必有挾飲于內耳。 沈明宗曰:黃連阿膠湯之心煩不得眠,較此條頗同而治異,何也?蓋此條乃少陰風熱,轉入陽明而致下利,故以豬苓湯驅導水邪,還從膀胱而去,急救胃中津液為主;彼條之心煩不得眠而無下利,乃腎水枯少,故用黃連阿膠湯滋陰清火,急救腎陰為主也。 魏荔彤曰:咳而咽不痛,渴而口不渴,則知邪雖為傳經而入之熱,惟其有水飲相混,故熱勢不能甚肆。其猛烈雖上沖為咳嘔,而不致咽痛,隔阻正律為口渴,而不致干燥,兼以心煩不得眠,于少陰但欲寐,陰證中見陽證,豈非傳經之熱兼水濕者乎?其所以不發黃者,以少陰病原有下利,濕不能留,熱不能蓄故也。由此觀之,熱邪兼水飲昭然矣。 清·柯琴《傷寒來蘇集》 少陰病,但欲寐,心煩而反不得臥,是黃連阿膠證也。然二三日心煩是實熱,六七日心煩是虛煩矣。且下利而熱渴,是下焦虛,不能制水之故,非芩、連、芍藥所宜。咳嘔煩渴者,是腎水不升;下利不眠者,是心火不降耳。凡利水之劑,必先上升而后下降,故用豬苓湯主之,以滋陰利水而升津液。斯上焦如霧而咳渴除,中焦如漚而煩嘔靜,下焦如瀆而利自止矣。 五味皆潤下之品,為少陰樞機之劑。豬苓、阿膠,黑色通腎,理少陰之本也;茯苓、滑石,白色通肺,滋少陰之源也。澤瀉、阿膠,咸先入腎,壯少陰之體;二苓、滑石,淡滲膀胱,利少陰之用。故能升水降火,有治陰和陽,通理三焦之妙。 清·黃元御《傷寒懸解》 脾陷而為利,胃逆而為嘔,肺逆而為咳,火升而為煩渴,陽泄而廢臥眠,是皆水泛而土濕故也。宜豬苓湯,二苓、滑、澤、滲己土而瀉濕,阿膠滋乙木而潤燥也。 清·曹穎甫《傷寒發微》 少陰病,下利至六七日,正陰盡陽回之候。陽回則病機當見陽明,所謂少陰負趺陽為順也。按陽明篇浮熱在表,水濕內蘊,則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之證,故有豬苓湯方治,導水邪而清血熱。今下利未止而見咳與嘔之兼證,則為水濕內蘊,與陽明篇小便不利同。渴、心煩不得眠,則為熱在血分,與陽明篇渴欲飲水同(飲水為飲寒水)。況心煩不眠,尤為濕熱留戀營分之顯據,此所以宜豬苓湯。豬苓湯方中,所以重用阿膠也。 劉渡舟《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這一條論述少陰陰虛有熱,水熱互結的證治。 學這一條,要和真武湯作比較。為什么?因為少陰是講陰陽的,陽虛就有寒,有寒的停水就是真武湯證。如果少陰病陰虛有熱,在陰虛有熱的時候出現小便不利,出現了水證,這個就是豬苓湯證。一個是陽虛,一個是陰虛;一個是有寒,一個是有熱,但都有一個停水的問題。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因為少陰陰虛有熱,同時還有水飲,這個水飲就隨著三焦上、中、下發病。熱在上則心煩而咳嗽,在中焦則嘔,在下焦則下利。因此,這個水熱之邪隨上中下的三焦變動而不拘。豬苓湯證應該有小便不利,為什么張仲景不說小便不利?因為第223條: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已經講了。除此以外,它的脈是弦細的,舌紅而苔往往是水滑的。 豬苓湯澤膠豬茯滑相連,咳嘔心煩渴不眠,煮好去渣膠后入,育陰利水法兼全。這叫育陰利水之法。真武湯是祛寒鎮水之法。這兩個方子要作對兒的。少陰病講陰陽水火,辨證之理在陰陽水火。它有心腎不交、陰虛火旺的黃連阿膠湯證,也有陽虛水停、寒邪內盛的真武湯證,也有陰虛有熱、水氣停留的豬苓湯證。 胡希恕《胡希恕講傷寒論》 這個更不是少陰病了,這個根本是沒道理,「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這個純粹是水谷不別,水谷不別的有自下利,起碼得有小便不利,如果沒有小便不利,只是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你用豬苓湯是不行的,也不知道怎么搞到少陰病來了,我想這個也許這里頭有錯誤。 豬苓湯也是常用的方子,豬苓湯這個藥和五苓散是不一樣的,五苓散有氣上沖,常是表不解,它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變化,所以還有表不解的情況。可是這個豬苓湯單純治小便不利,不能治表證,這個放到少陰篇一點意思都沒有。這個豬苓湯它是個利尿消炎藥,就是利尿去熱,所以我們由于利尿有問題而有炎性癥的機轉的毛病,大家用這個方子都好。 你像咱們這個泌尿系感染這類的病,這方子是常用的,就用這個豬苓湯加生薏仁就行,那么熱的的比較厲害,小便特不利,也可以稍加大黃。大黃這味藥呀它能誘導旁邊的炎癥,從大小便往下行,像咱們在臨床中常見的肝炎吧,真正實證也有用大黃的時候,它雖然往下泄,但是誘導其它的炎癥消失,所以大黃這味藥是個好藥。但我們對泌尿系這方面不要重用,要少用,不能過一錢,那么最常用的呀就是這個豬苓散加生薏仁,這個你在臨床上可以試驗,對這種泌尿系感染的,我認為咱們比西醫要快的很,可以說百發百中。加上大黃呢,對尿結石有很好下的作用,這個生薏仁不要忘了。 子恒試注 少陰病,下利持續六七天,出現咳嗽、干嘔、口渴、心煩、難以入眠等癥狀,是少陰陰虛有熱,伴有水飲內停所致,主方選擇豬苓湯。 少陰熱化主要表現為陰虛陽亢,下利日久則陰傷更甚,若夾有水飲內停,水熱互結,變證百出。上焦肺陰不足、水飲犯肺均咳;中焦水飲內停,胃氣上逆則干嘔,胃陰虛津不上承則口渴;陰虛陽亢,虛火擾心則心煩、不能安眠,治療應顧全育陰、利水兩個方面,所以選擇豬苓湯。 豬苓湯和真武湯均為少陰治水之方,前者育陰利水,后者溫陽利水,有陰陽之別。 繼承和發揚中醫,是我們的責任! 版權說明 版權說明:本文部分內容摘自《劉渡舟傷寒論講稿》,作者/劉渡舟;《胡希恕講傷寒論》,講述/胡希恕。轉載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文中《子恒試注》部分為原創內容,轉載請說明出處。 前文提要 第299條: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第300條: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第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第302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 第303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第304條: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第305條: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第306條: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第307條: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第308條: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第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第310條: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主之。 第311條: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第312條: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第313條: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第314條: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第315條: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干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第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第317條: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自我測驗 第319條: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復制可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