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漢景帝去世,漢武帝即位。他下詔讓各地舉薦賢良正直、直言敢諫之人,董仲舒就是在這個時候被舉薦上來的。他在思想與政治上極有見解,也非常精通儒家學說,剛入朝廷便建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認為這樣可以統一民眾的思想,利于鞏固皇帝中央集權的地位。董仲舒主張仁治,不贊成法治,認為皇帝應以仁義施于天下,為此又寫下《舉賢良對策》上書漢武帝。 在書中他寫道:“漢朝希望國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卻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原因在于‘當更化而不更化’。古語說得好,與其面臨深水羨慕水里的魚,還不如趕緊回家去結網。沒有網就想得到魚,那是空想。”董仲舒是在借這句古訓告誡統治者:要想治理好國家,必須抓住觀念、制度,做出必要的改革與調整。 臨淵羨魚,淵,指深潭;羨,指希望得到。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比喻只有愿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將希望付諸行動。 近義詞 臨川羨魚 臨川羨魚: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 反義詞 退而結網 退而結網:當前情形無法達成目標時,要懂得先解決最基本的手段問題,暫時隱藏目標,解決手段的不足。退,在這里是進的一種方式。 1、懶惰的人總是臨淵羨魚,勤奮的人就會退而結網。 2、要想取得事業成功,與其等待好運的降臨,不如創造自己的機遇 。正所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