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言瀅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第二中學教師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體現了被稱為“易安體”的李清照作品的藝術風格,即清麗典雅,溫婉細膩。鑒賞這首詞應該讓學生用情感去參與、用心靈去體會,力爭能夠切實把握住作者內心那種纏綿悱惻的情懷。那么僅僅一首詞是不夠的,也難以達到鑒賞的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為拓展閱讀材料,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詞風,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激發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 2.教學對象分析 高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詩歌鑒賞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必要作出過多地講解說明,讓學生討論發言更能提高鑒賞的積極性,同時輔以多媒體手段,用優美的歌聲和畫面營造氛圍,效果要比傳統的講解方式好得多。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人論世,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理解李清照詞深婉細膩的藝術風格。 2.過程與方法:采用誦讀法,自主探究法來品味詞的意境,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審美情趣,讓學生從詩詞中獲得美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詞中的意象解讀文句,品味意境,通過誦讀傳達出詞人的情感,體會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學習詩歌的鑒賞方法,理解詞人深婉細膩的相思之情。 四、教學媒體設計 學生接觸的古典詩詞其實并不少,但是由于他們年紀還小,沒有什么人生經歷,對古詩詞中所體現的作者的心緒,難以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所以鑒賞往往只停留在淺層次。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解決這個問題能起到相當重要作用。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貫穿整個過程。課堂的第一階段,顯示李清照的畫像,讓學生對作者有一個比較親切的印象。第二階段,教師演唱《月滿西樓》,小組討論詞句,逐句顯示作品內容,以渲染氣氛,在朗誦中要求學生思考相關問題。第三階段,對比鑒賞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愁”的不同,學生自由發言,賞析詞句。第四階段,利用數影儀展示學生改寫作品,更為直觀。多媒體的運用將音樂、畫面、文字有機的結合起來,既使教學內容明確具體,又營造了一種詩歌鑒賞所必需的氛圍,有利于學生對詩詞意境的把握。 五、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一*課前預習 學生課前學習活動,安排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 任務一:通過看課文注釋和查閱現代漢語詞典,讀準全詞,掌握“玉簟”“蘭舟”等詞語讀音和意義。 任務二:結合導學案知識鏈接,以及通過其它閱讀途徑查找、閱讀、整和李清照的歷史資料,完成導學案相應題目,準備小組展示分享。 任務三:觀看《百家講壇》中講解李清照少年才女的內容,深入此人的成長環境。 【教學活動設計一】(一)導入 愛情,是人生中一個永恒的話題,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盡情歌頌,“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理枝”、“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達愛情的千古絕唱。讓我們看這樣一幅圖畫,猜一下這幅畫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生答牛郎織女)我們應該感到自豪,因為我們縣的織女洞也是全國公認的以牛郎織女傳說為題材的古建筑遺址。我們知道牛郎織女每年七夕才能相會,其余時間則是處在無盡亦無休的相思之中。那么當新婚不久的李清照面對夫妻的分離她是如何表達這份相思之情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李清照的《一剪梅》看看她是怎樣表達這份感情的。(板書題目) 【教學活動設計二】(二)學習目標 我們先看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主要有兩個,請大家齊讀一下: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二* 齊讀學習目標 1.采用誦讀法、自主探究法來抓意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2.通過改寫,體會詞人寂寞相思之情,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活動設計三】 (三)整體感知 明確學習目標之后下面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一遍這首詞,初步品味全詞,讀的時候注意三個方面:第一讀準字音,第二將不理解的詞義畫出來,第三把握一下這首詞的感情基調。讀完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來一起研究學習。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三* 自由朗讀這首詞 (學生讀詞) 學生展示,學生讀詞,糾正字音,逐漸讀出感情,先由個別學生讀,然后再齊讀。 隨后思考 “本詞寫了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一題,找人作答。需要明確:上闋寫人物行動,下闋側重抒情,全詞抒發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教學活動設計四】(四)尋微探幽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有人說品一首好詞,應當烹上一壺好茶,老師已經為大家烹上了好茶,在這縷縷的茶香之中,伴著動人的音樂,讓我們一起品品這首詞。學生自由討論,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并作簡要分析,最后教師作小結。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四* 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并嘗試著進行自主賞析。 教師給予方法指導:(1)發揮聯想和想象,找出詞中的意象進而分析詞的意境。(2)結合李清照的生平事跡,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品讀句子。(3)抓取句子中的關鍵字或關鍵詞進行賞析。 全詞各句的分析大體圍繞以下方面進行: (1)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交代了時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從那幾個角度入手寫秋景秋意,渲染環境的呢? 明確:視覺、嗅覺、觸覺。 作者從多個角度入手描寫秋意的冷落蕭條,不僅刻畫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現象,又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作品首句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感情色彩。 (2)“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嗎?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 明確:從“獨”字可以看出詞人借泛舟來消愁,而過去有夫君相伴,現在卻是獨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對往事的懷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 (3)研讀“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句。 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體會這句詞的優美意境。 詞句中的“誰”顯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趙明誠,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所以遙望云空,產生鴻雁傳書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子空回,錦書全無,所以有“誰寄”之嘆,實際是無人寄書,心中愁緒平添一層。 西樓應該是建在主體建筑西邊而樓梯向東的小樓.在古代文學中,西樓常和月的意象聯系在一起,因為在西邊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 (4)品味“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句。 何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從中我們能看到女詞人與丈夫之間什么樣的愛情? 明確:舊時文人所描述的思婦詩中,大多表述的是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結,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卻直接點明了夫妻的兩相恩愛。他倆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鐘情和充分信任,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善于為對方著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 此句是說身在異地的丈夫和自己懷有一樣的相思之情,直接點明了夫妻二人的兩相恩愛,足見雙方情愛之篤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5)“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是詞的主旨句,在寫愁緒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詞的主旨句的落實。詞人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中總是皺著眉頭,愁眉苦臉的,詞人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體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才……,卻……”句式表現愁運動之速,而愁從可見的眉間藏到心頭,更使人領略到女詞人的萬千愁緒,給人以無止境的遐想。這句詞賦予愁緒以運動之感,使人仿佛看見詞人眉頭的若舒若蹙,而愁從眉間藏到心間,更使人領略到詞人的萬千愁緒,引發無限的遐想。 通過同學們小組合作探討,我欣喜的看到大家的情感體驗在不斷提高,通過大家的講解,我們透過瑣碎和平淡,一起走進了一個多彩的境界,仿佛有那么一瞬間觸摸到了詞人的內心情懷,讓我們再次一起誦讀一下這首詞。 (生齊讀全詞) 【教學活動設計五】(五)對比閱讀: 通過誦讀,我們對這首詞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么請大家看一下這首詞《聲聲慢》,這兩首詞都有“愁”請你簡要賞析一下這兩首詞表達的感情,可以通過分析兩首詞相同意象表達的不同情感進行。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五* 小組合作學習,深入探究兩首詞“愁”的不同 小組探究。 通過探究學生明確《一剪梅》是對丈夫的相思之愁、生離之愁,當時詞人錦衣玉食,而士人游學游宦也是社會習俗,故這愁來得輕、淺、淡,正如詞人所言是“閑愁。《聲聲慢》之愁緒卻是融合了亡國之痛、故國之思、孀居之悲、淪落之苦的泣血之作。這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厲的,是一種濃濃的哀愁、悲愁。 【教學活動設計六】(六)妙筆生花,詩中有畫。 詩歌有音韻美、建筑美、繪畫美一說,我們通過讀理解了它的音韻美,通過探討領略了它的建筑美。通過分析和體悟,我們領會到了李清照和趙明誠之間深深的相思之情。那么,接下來請大家用優美的語言將《一剪梅》改寫成一篇小散文,字數200-300字。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六*手寫詩中畫 (學生展開描寫,小組交流展示) 你們的投入和進步鼓舞了老師,我也寫了一篇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們齊讀一下。 依稀記得,那年夏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你我駕舟出游。然而,此時此刻的我只能與蘭舟為伴,飄蕩在這無人的湖面。荷葉已殘,蓮蓬孤零零的立在水中,仿佛昨日的香氣還在。縷縷清風襲來,吹亂了我的頭發,也吹亂了我的思緒。可我單薄的身子卻再也經受不住竹席陣陣的涼意。我抬頭凝望著遠方,多么希望你能托鴻雁捎來問候…… 思君不見倍思君,江山未老紅顏舊。我也多想托鴻雁告訴你:哪怕斗轉星移,哪怕海枯石爛,此情依舊。不經意間,月亮已照亮了西樓。都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我的心早已隨著遠去的大雁飛向你。而此時的你,是否也在思念我呢?飄著飄著,綿延的愁緒涌上眉梢,如這小舟激起的層層水波,一圈一圈蕩漾而去。惟愿你一切安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教學活動設計七】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由殘藕、玉簟、蘭舟、鴻雁、錦書等意向走進了她的內心,領會了她那真摯感人相思之情。讓我們愛上詩詞,趁大好青春年華,去閱讀美好人生!(教師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七 學生反饋本節課各個小組合作學習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