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金字塔建造之新見解 我認為金字塔由于歷史久遠,被人神秘化了,它的建造雖然壯觀,工程量巨大,但技術上沒有太多難度,按我設計的方法,完全可以使用當時的工具,再現這一偉大的工程。 下面是本人對金字塔建造幾個謎題的設想,請專家指導: 一、巨石吊升之謎: 胡夫金字塔最為壯觀,它相當于一座五十多層的大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有的重達幾十噸。 如此多的巨石,如此高的高度,是如何搬運抬升的? 我認為可以采取:配重垂井吊運法 這是一種化整為零、化繁為簡的建造方法,古人“曹沖稱象”,還有中國“僰人懸棺”等都有類似的智慧。如圖: 簡單的說就是在金字塔內部建立垂直豎井,隨金字塔一起升高,利用吊架和滑動橫梁(或滑輪),利用一袋袋累加的沙袋重量,把巨石拉上去。 這樣的優點是: 1、由于是定滑輪原理,繩索路途相同,巨石到頂,吊箱正好到地,且可以通過添加沙袋穩住。 2、由于沙袋和巨石等重,幾乎不需要耗費人力,就可以上下提升巨石,人力主要是平衡和控制交叉和方向。 3、沙袋、繩索、吊架可以重復使用,分工負責,提升效率。 4、除了運輸沙袋外,幾乎可以無視高度,幾十米,一百多米,耗費時間和人力相差不大。 二、巨石運輸之謎: 吉薩金字塔選址在尼羅河畔的吉薩高地,基礎高地離尼羅河沖積平原距離100多米,沖積平原海拔高度20米,高地海拔60米,尼羅河水位高地18米,水面與金字塔基礎高差42米(假設過去5000年河道雖然下切但水位無大的變化,既然選址在吉薩高地,估計30米以上的高差是有的。) 吉薩高地附近沒有其他高處流下的水源,想修建水道引水上數十米高的高地基本不可能,就算修建密封船閘,可總不能用桶把水運上高地灌入水道吧? 所以古埃及人的運輸水道應該是這么修建:如圖: 在尼羅河平原處修建地面運河,直接引水行船;進入高地后,在厚土層下打洞,如同中國新疆的坎兒井,在地下40多米處修建平行水道,直通100米外的金字塔基礎下和基礎外,并在地下水道適當位置上,垂直向上修建豎井。 (在干旱堅實的土層下挖洞并不難,中國陜北的窯洞就是例子,但也要做好邊墻石砌保護和穹頂的加固) 豎井建設成長方形,寬3米,長50米,方便以后吊架一字排開排放。 圖中之所以設計2個垂直豎井,就是考慮到開始建設時物質需求巨大,為加快進度和方便準備的。金字塔基礎內部豎井將會一直隨金字塔建設同步提高,始終和建造平臺處于一個平面,這樣提升后的巨石就能很方便的平移到實際安裝位置;外部豎井用于底部金字塔建設和雜物運輸。 地下水道和豎井,均為建造輔助設施,在工程全部完工后,進行斷水填埋和拆除。 三、巨石打磨之謎: 金字塔巨石接縫處嚴絲合縫,刀片難入,說明巨石邊角均進行過仔細打磨,甚至在采石場就進行預裝過,不斷打磨調整,直至完美;然后編號記錄,每塊石頭都有固定位置,鎖定和周圍石塊的接觸面,到建造現場再按設定好的放置。 但如此巨大和數量的巨石是如何打磨的呢? 古埃及人可能采用了下圖的研磨工具:如圖 利用采石場采石平面建造研磨平臺,在平臺中間打造圓形轉孔,立柱為軸,四根橫桿夾住一個標準金字塔模型,使用畜力作為轉動動力,使用金剛砂或石英砂作為研磨劑。 這樣,當畜力拉動研磨轉盤轉動時,巨石的底面就會和研磨平臺進行研磨,利用石塊自身的重力,以及研磨劑的作用下,研磨出平面光滑、斜面標準的金字塔石塊。 上圖是研磨巨石斜面的示意圖,只要各臺研磨轉盤中間的標準金字塔模型相同,就能保證每塊巨石斜面的角度完全相同。 底面、頂面、側面的研磨方法基本相同。 此打磨方式省時省力,巧妙利用有限工具,人力和畜力的使用也很少。按建造金字塔所用的石灰石來說,選用石英砂和鉆石砂,效率是很高的 同時,研磨的斜面、平面還相當標準。 四、金字塔塔頂建造之謎: 巨石一塊一塊吊運,金字塔建造平臺一層層鋪滿,鋪到豎井口時,可以利用各吊架相互配合,逐步升高豎井口,逐臺升高吊架,調整吊索長度。 由于事先設計,金字塔基礎內部的豎井橫列在離中心點約2/3的位置上,豎井口升高到一定程度,就會從金字塔斜面上伸出來,如圖: 如上圖,豎井繼續升高,就會從金字塔的一側伸出。此時的內部豎井就會變成外部平臺,和金字塔斜面接觸部分,先不放置斜面石,只是預留斜面石,并把斜面石橫向放置在實際安裝部分周圍。 埃及人繼續施工,一層層建造金字塔的塔尖部分,也同時建筑豎井的上層部分,二者同步升高,直到把金字塔塔尖的最后一塊巨石安放完畢。 至此,金字塔主體基本完工,從金字塔的背面看,已經是一座完整的金字塔了。 地下水道和豎井的功能已經圓滿完成,進入拆除和填埋階段。 1、從地下水道入口外建造圍堰,利用人力把水道中的積水排出地下水道,待完全干涸后,從水道入口運輸砂石、泥土等雜物,從里到外,逐步填充水道,并層層夯實,直到完全掩埋,地表整理平整,消除痕跡。 2、已經突出金字塔外部的豎井平臺,也開始逐步拆除,拆下的巨石,同樣利用吊架反向操作,把巨石一塊塊吊下豎井下部,夯實基礎后,層層擺放。 這樣,豎井一層層變淺,金字塔外部的豎井平臺一層層降低,如設計者計算精妙的話,豎井填滿,金字塔外的豎井平臺也基本拆除完畢,把最后幾塊帶斜面的塔面石安置后,吊架、吊箱、工具等一架架順著金字塔斜面拋下去,人員利用斜坡、繩索、石縫,攀援而下。 至此,金字塔主體建造完畢。剩下的進入內部裝修和使用了。 五、金字塔建造測繪之謎: 金字塔的神秘,還體現到其建造非常規范,技術非常高,古人如何實現的? 我認為使用了下述測繪工具: 1、角度測量工具:利用木材制定很多相同的金字塔模型,中間分開就是角度尺,采石時、建造時,大家都使用完全相同的模型斜面,就能完美建造和標準模型一樣的金字塔。 我猜想金字塔角度和高度的設定,就是在建造前制作標準模型時,根據設計者和決策者的個人美感、身體尺寸、習慣制定的。 一旦制定后,剩下的就是模仿和放大,從而做出一模一樣比例的金字塔。 2、水平工具:交叉木材中挖槽,中間存水,利用液面高度來標定水平面。古人治水、建筑大多用它,歷史基本與人類文明史相當。 標準金字塔模型和水平工具,在采石、磨制、和建造時都廣泛使用,只要每個人都完全按照標準模型來制造,就能建造出高規格的金字塔。 這種方法可以完美的解決巨石打磨、巨石搬運和建造之謎,而且簡易、高效,不需要復雜設備,現場也不需要龐大的工匠人數。 單純金字塔建造工地,估算有一些精于建設的工匠和3000人輔助人力即可完成。 我認為:金字塔的建造難點在采石,而不是打磨、搬運和建造。 以上就是“配重垂井吊運法”建造金字塔的全過程,我認為也是古埃及人能夠操作和使用的最好建造方式,只要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我相信使用上述的原始工具,現代人不借助現代科技,也能完美的重復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過程,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任何大規模的工程都會有遺跡留存,金字塔也不例外,沉船、地下水道、豎井痕跡,如真的采用本方法建造,就肯定會留下這些痕跡,如地下水道和豎井填埋時夯實不徹底,甚至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引起上部地表和建筑塌陷。 當然,也可能古人把豎井建設在金字塔基礎外,但這樣一來,效率就會降低,工程量就會增加很多,石材也會有很多浪費。 歡迎感興趣的一起討論。 |
|
來自: guanzzcl1949 > 《網文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