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牯牛降風景區位于安徽黃山市祁門縣與池州市石臺縣交界處,是皖南第三大高山,僅次于黃山和清涼峰;距石臺縣城22公里,主峰海拔1727.6米,總面積為6700公頃。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區:主峰景區、靈山景區、雙龍谷景區、龍門景區、觀音堂景區。其中前四個皆位于石臺縣境內,觀音堂景區位于祁門縣境內。

牯牛降以雄、奇、險著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古稱"西黃山",山岳風光秀美綺麗。境內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因其山形酷似一頭牯牛從天而降,故名牯牛降。

牯牛降風景區游客游覽的主要景觀有嚴家古村、情人谷、四疊飛瀑、龍門潭、龍門峽谷、隱月池、天作迷宮等。

龍門潭。兩山對峙,其形如門,相傳是牯牛降里的龍王出入之所,所以稱"龍門"。龍門高88米,寬20多米,兩山夾峙的峽谷就叫龍門峽,縱深100多米。腳下流淌的水便是龍門潭。


河谷中巨石翻滾蜿蜒千米,又被稱為滾石灘,游客穿行巨石之間,可以走近細看形態各異的石頭和奔流于巨石叢中的清泉。

百丈崖,由石灰巖風化,剝蝕、加上洪水沖擊溶蝕而成的峭壁懸崖。

四疊瀑布的水來自主峰和奇峰,水流終年不斷。

碧玉潭景觀。

根據池州市和石臺縣環境監測站的檢測,牯牛降風景區13個測點負氧離子濃度在26900-220000個/ cm3,景區平均值為71438個/ cm3,其中鴛鴦潭景點瞬間最大濃度達到31.01萬個/ cm3,是負氧離子最高等級標準值的147倍,景區負氧離子等級6級,空氣質量一級。

嚴家古村里的建筑都是原始的徽派藝術風格,在牯牛降山下遇見這個保存相當完好的皖南古村,也是比較難得。

嚴氏宗祠位于嚴家村,建于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祠堂里有塊匾,叫"富春堂"。嚴家村人是東漢時著名隱士嚴光的后裔。嚴光,字子陵,浙江余姚人,年少時聰穎。享有盛名,曾與光武帝劉秀一同游學。劉秀即位后,嚴子陵為避嫌,隱居在浙江桐廬的富春山,垂釣于富春江(后來成為中國四大釣臺之一的"嚴子陵釣臺")。光武帝得悉后,多次派人尋訪,請他入朝為官,都被他拒絕了。最后光武帝親自登門拜訪,并帶回皇宮同眠一榻。但嚴子陵始終拒不做官。所以嚴氏后裔把嚴氏宗祠稱作"富春堂",以示對先祖的懷念。

嚴氏宗祠里掛著許多嚴氏家族歷代名人畫像及其生平簡介。

村民陳滿平家的老屋墻上留有紅軍時期的標語墻。

出入嚴家古村的石公橋。 【李永宏 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