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1月10日)中東局勢似乎正在失去控制,沙特-伊朗戰爭的威脅似乎正變得越來越可信。毫無疑問,兩國間的徹底沖突將是對該地區和世界的一場重大災難。 中東危局加劇在最近的一次事件中,也門胡塞反政府武裝向沙特首都利雅得附近的一個機場發射了一枚導彈。導彈被攔截,但沙特領導的與也門叛軍作戰的軍事聯盟稱這次襲擊是“伊朗政權的公然軍事侵略,這可能相當于戰爭行為。”據沙特官方通訊社報道,沙特方面保留了“回應權”。 OPEC的主要產油國都在波斯灣附近,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出口全球近20%的石油供應,霍爾木茲海峽連接著波斯灣和全球市場。該海峽最窄處僅有34英里寬,它位于伊朗和阿曼之間。如果沙特和伊朗之間爆發戰爭,這一石油出口很容易會被關閉。 事實上,在船被損壞之前,運輸就會停止。如果保險公司察覺到該地區的油輪即將受到攻擊的風險,他們要么暫停投保,要么收取高額保費。在這種情況下,船主可以選擇等待戰爭結束,而不會選擇冒險。當然,海峽也可能因軍事敵對而封閉,例如伊朗干預。 這種封閉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是嚴重的和直接的。例如,1957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使全球10%的石油產量失去了市場。不到一個月,美國和歐洲就面臨著經濟衰退,而衰退持續一年。 如果沙特和伊朗之間的敵對行動導致波斯灣出口的持續中斷,隨后也將出現嚴重和迅速的全球經濟衰退。 全球經濟將受嚴重影響另一方面,自頁巖氣革命開始以來,美國對進口的依賴程度急劇下降。盡管美國沿海地區將遭受高油價的影響,但繁榮時期將回到路易斯安那州、得克薩斯州以及北達科他州和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如果全球石油供應減少20%,油價就會跌至每桶200美元。頁巖行業將迎來輝煌的歲月。 那些沒有石油生產的國家將遭受最嚴重的損失,特別是歐洲和東亞,特別是日本和國。而中國的形勢也將非常嚴峻。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的進口依賴已經變得非常嚴重。石油進口占中國總消費的四分之三以上,而中國一半的進口來自波斯灣。 最后,鑒于朝鮮和伊朗在導彈項目上的合作歷史,來自伊朗的導彈襲擊的威脅可能會加劇美朝之間的緊張關系。防止伊朗獲得核武器可能成為沖突中的絕對優先事項,并導致朝鮮半島危機的迅速升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