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想辭職改行?我想,只能用內外交困來形容了,而且臨床醫生這個職業,風險和收益相比,實在是相差巨大。 作者 | 四鏡 來源 | “醫學界”微信號 交了辭職信,感覺整個人都輕松了。 人事科的人沒有留住我,明天就可以開始新的生活了。 剛入職的時候,我以為自己會在這家醫院一直干下去,直到退休。可是沒想到6年后,我辭職離開了這家全省最好的醫院,而且是裸辭,連下家都沒有找好,我就辭職了。這個決定在很多人看來,非常的沖動。只有我心里知道,既然遲早都要辭職,為什么還要拖著呢? 剛入職的時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可是沒過多久,我就對這一切感到厭倦,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雖然對于一個奔三的人來說,這非常艱難。我為什么想辭職改行?我想,只能用內外交困來形容了,而且臨床醫生這個職業,風險和收益相比,實在是相差巨大。 醫鬧風險 我還在讀高中的時候,就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各種醫鬧事件。當時以為醫鬧畢竟是少數。我還是報考了醫學院。苦讀多年后,進了醫院實習,就經常在醫院外面看見拉橫幅擺花圈的人,當時的我就曾經萌生了退意,可是轉念想想,如果自己小心謹慎的話,應該不會碰上這樣的事。 臨床研究生階段,開始學著管床了,我才知道,有些人是不講道理的。或者說,有些人根本就不愿意跟你講道理。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對于病人來說,就是要“看病快,效果好,花費少,體驗好”。所以,你只能盡你所能去滿足病人和家屬的意愿,如果你滿足不了他們的意愿,分分鐘就可能被投訴,哪怕他們的意愿有時候看起來真是無理取鬧得寸進尺。 被投訴還是小事,被砍被殺,那就是大事了。當新聞里面爆出來,有些醫生無辜被砍的時候,我就崩潰了,自己再小心也沒有用,只要穿著白大褂,就有被砍的可能。 猝死風險 臨床的工作有多累,相信只有臨床醫生才知道。外科醫生的工作有多累,相信只有外科醫生知道。全省最好的省級三甲醫院的外科醫生有多累,就只有自己醫院的外科醫生才知道。 沒完沒了的加班,沒完沒了的值班,沒日沒夜的工作,不規律的用餐時間,不規律的睡眠時間,哪怕是拉屎拉尿這樣的基本權利都受到侵犯。值班的時候,連上個衛生間都要做好把屎尿收住去搶救病人的準備,所以當醫生,需要有強大的括約肌。 話雖然很夸張,但是我還真的曾經有憋尿干活憋出毛病不得不給自己導尿放水的經歷。在幾年時間的折磨之后,我終于順利得了睡眠障礙、心律失常、關節積液、頸椎病、胃潰瘍、脂肪肝等等毛病。在很多個值班的夜里,我身心俱疲躺在床上,感受著心臟瘋狂的亂跳,還有隱隱約約的絞痛。也許哪天真的就能猝死在醫院里。 同事相坑風險 醫療是高風險的職業,醫療組乃至整個科室是一個團隊,理應共同面對風險、解決問題。可是事實上,由于人性的自私,很多人都慢慢地學會推卸責任,責怪他人,保全自己,而有功勞的時候,又都在搶功勞。很多科室,窩里斗的現象非常嚴重,老人欺負新人的現象也非常嚴重,全然沒有一個團隊該有的樣子。 同一個科室里面,醫生和護士都經常會爆發矛盾,醫生怪護士事情沒做好,護士又說是醫生自己手術做得不好,總之是互相捅刀子。而在不同的科室之間,很多時候也存在著推諉扯皮的現象。本人親歷幾次院內大會診,親眼見過號稱省內知名專家的幾個主任互相扯皮的場景,感觸頗深。 醫改政策風險 縱觀近十幾二十年的醫改,雖然官方的說辭一直都對醫改成效表示肯定。但是老百姓心里都很清楚,當然醫生的心里也都很清楚。據說,某地醫改新政出來后,相關領導竟然要求醫生面對病人提問時,不能說診查費上漲是醫改政策,真是滑稽。 隨著醫改的進行,醫生只會越來越難做,被各種指標綁死,被各種醫療文書綁死,時間都花在整理文書、防止醫鬧上了,哪來的時間學習進步?最搞笑的是,那么多的傷醫辱醫殺醫事件,衛計委竟然都拿不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這還能叫衛計委?還能叫醫改? 風險那么多,收益有多少?一份明面上的收入,一份不光彩的灰色收入。為了這些收入,卻要面對被殺被砍的風險、猝死的風險、被同事整的風險、被醫改搞死的風險。 有的人說,在醫院工作的話,親戚朋友看病比較方便啊,可是君不見,很多人不在醫院工作,他們的親戚朋友看病,照樣很方便啊。
還有的人會說,當醫生比較有成就感,如果比成就感,當官是不是更有成就感?做生意賺錢是不是更有成就感?當一個企業家給很多人工作的機會是不是更有成就感?成就感這種東西,無非就是自我安慰的話術而已。 當理想和現實產生了劇烈沖突,當風險和收益嚴重的不成比例,當我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幾十年后的生活時,我選擇了辭職。和那個剛入職的小師弟擦肩而過時,也許我們在心里互道傻逼,但是我相信時間會給我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