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身生活之外有心生活,便該在物質(zhì)世界之外有精神世界。過去人的心能與現(xiàn)代人的心相通,上下古今融成一個“大心”。這個大心能通天地,亙古今,而自存自在。天地沒有心,人類可以幫它安上一個心。身有限,心無限。若單從物的一面講,則空間有限,時間也有限。若轉(zhuǎn)從心的一面講,則成為空間無限,時間也無限。從物世界過渡到心世界,那是人人可能的。若能進入此心世界,此心自安自樂。如孝,也是一精神,“孝子不匱,永錫爾類。”一切道德仁義,也全從人類心里流出。仰不愧,俯不怍,只是一心,即是一精神界。中國文化向極注重“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主要重心則在人的“心”。……一人之心可以影響轉(zhuǎn)移到千萬人之心。心轉(zhuǎn)則時代亦然隨而轉(zhuǎn)。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及其文化理論,最注重者在此。
——《中國文化十二講》
圣人便從平常人中來。圣人先得我心之同然。我心、你心,大家的心,都一樣;三千年前人的心,三千年后人的心,還是這樣。就因為在人心深處有一“性”。把此人心同然處表現(xiàn)到恰好之極的是圣人。圣人也只是由自己“天性”發(fā)展而來,并沒有其他奇特。
——《中華文化十二講》
相傳達摩東來,只是面壁。一日,一僧慧可去看達摩,問如何得心安。達摩說:“將心來,與汝安。”慧可言下有悟,遂開此下數(shù)百年之禪宗。西來佛教之天下,一轉(zhuǎn)而成為中國禪宗之天下。其實達摩之教,亦是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慧可反身一問己心,因而大徹大悟。此一番現(xiàn)前真實教訓,正與中國傳統(tǒng)教育精神有合。
——《國史新論》 錢穆(1895—1990),史學大師、國學大師。著有《國史大綱》《國史新論》《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研究法》等1700余萬字的史學和文化學著作。 錢先生說: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本微信專事摘錄 錢穆先生著作 微信號:qianmuyuzgw 新浪微博:錢穆與中國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