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多有相通之處 為現狀焦慮卻沒有勇氣改變 每個計劃開始時都熱血沸騰,然后就不了了之 整天抱著手機,朋友圈刷了再刷,有一堆事卻不想面對 所有的休閑時光都耗費在了無聊追劇網絡游戲上 想好的鍛煉卻遲遲沒有開動 這樣過日子,懶散卻并不愜意,生活凌亂,虛度的困擾揮之不去。 及時行樂的快感,隨著事情的結束,而煙消云散,當時的沖擊很爽,但轉瞬即逝。 就算隨時在滿足著橫飛的欲望,也未必能體會到幸福感,感官的刺激總有限度,慢慢會趨向于麻木。 快感并不等于幸福。 當不自律成為常態,當內心被懶惰吞噬,當逃避演變為習慣,人只會感到痛苦和煎熬,以及對自己的懷疑。 適度的自我克制,為了某個目標去做些挑戰的事情,這個過程中的的自我升華,取得成果時的成就感,才是最深刻的幸福。 咬咬牙,走一條未必輕松的路,才有快意的人生。 這段話,我是寫給自己的,必須承認,就算按照壽命最理想的狀態計算,我的人生都已經過半了。已經開始感到身體衰退的各種變化,接下來的后半程,自律也許是我能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想要體面有尊嚴地活著,離不開自律。 堅持鍛煉,才能保證有個健康的身體; 堅持保養,才能有個不過度衰老的面容; 堅持學習,才能不被社會邊緣化; 堅持整潔,才能給自己一個有序的狀態; 堅持冥想,才能有顆平靜的心; 堅持筆記,才能給自己的生活照鏡子做出調整; 堅持工作,才能有機會獲得為人服務的樂趣; 堅持自律,才不會讓生活渾渾噩噩如一攤爛泥。 大衛·布萊恩是個神奇的存在,他的人生就是兩塊,一是那些著名的魔術,一是超越了人類極限的忍術表演,比如在兩個大冰塊拼成的箱子里不眠不休63小時,或者不配安全帶在一個只有80多英尺高的細圓柱上站立35小時。 當記者問他如何用意志力堅持下來時,他的回答是:因為訓練。每當我打算迎接一個長期挑戰時,我就給自己設置很多古怪的目標,然后設法去實現。然后我會發現,我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變得自律,堅持每天閱讀,健康飲食,接送孩子,這幫我達成目標。但是,一旦訓練完成,我體內就有了截然不同的能量,帶我滑向相反的極端。沒有自制力,不再堅持閱讀,暴飲暴食,做蠢事,直到我開始為下一個特技做計劃。 自律的第一步,有清晰的目標,沒有目標就會漫無目的,無處發力。 有個心理學實驗,邀請一些小朋友到一個空房間,那里給他們準備了很多花花綠綠的糖果,每個人帶著萬圣節面具,可以進去選一塊糖果,而且要單獨進去。 然后,就發現了個有趣的現象:這個空房間里有面鏡子,當鏡子反著放的時候,鏡面沖墻時,大多孩子都拿了不只一塊糖果;當鏡子正著放,每個人能照到自己的時候,大多孩子都只是拿了一塊糖。 即使鏡子里照出的是我們面具的樣子,人也會盡量規范自己的行為。這很像網絡空間,當沒有人看到你的言行時,我天天攻擊謾罵對別人語言暴力的很多人,都是生活中道貌岸然的君子。 監控,幫助我們自律。 三種方式可以達到監控的效果: 一是自我監控,想減肥就每天稱體重,寫飲食日記,想理財就記賬,想寫作就每天記錄自己的寫作字數。 現在有很多的APP,都可以幫人完成這個監控的職能,而且設計得讓這個過程不那么枯燥。控制不住自己總想摸手機的癮,可以下載個Forest,當你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小樹苗都枯死時,就能管住自己的手。想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可以用aTimeLogger2記錄得事無巨細。 我是手帳粉,堅持用紙筆記錄,也很好用。 二是,讓別人監督,家人、朋友、教練都可以擔負這個角色。 三是,公示出來,讓大家知道,可以在某些專門的團體中,也可以在朋友圈里。 后兩點我用得比較少,在意別人評價或者更要臉的人更適合后兩種。 自律的第二步,要有追蹤反饋。 我算是個愛買東西的人,曾經。記得以前有個男同事看我總買衣服,就勸我趁著年輕還是要多攢些錢,我告訴他看見喜歡的不買難受,他就教我逛街不帶錢,這樣就可以抵制誘惑。 不在家里放零食,就不會吃垃圾食品;總想上網,就在工作時把手機縮進抽屜;如果想養孩子,就從每月的工資里預存出一筆錢,這樣就不會以后有了寶寶舍不得請保姆。這些都是預防策略。 我們常常會有“情緒溫差”,錯誤地評估自己的意志力,在理性冷靜的低溫狀態時,體會不到充滿激情和欲望的高溫狀態時會有什么表現。在嚴刑拷打和金錢美色下,我真懷疑自己是否能挺得住。 想起好多年前的一個段子,有個女朋友,想檢驗下老公是否忠心,就讓自己另一個好友假扮陌生人和老公在QQ上聊天,聊著聊著,就成了別人的老公。 人是禁不住考驗的,別做考驗人性這種愚蠢的事情,也別說自己定力好,只能說誘惑不夠大。 給自己定規矩是需要,而且一定要明確清晰,答應自己適量節食,只是模糊的邊界,自己都搞不清從哪點開始就算越界了,更談不上遵守。 只能給自己定死規矩,零容忍,絕不過界,才有那么一點點遵守的可能。一旦承諾了遵守一條明線規則,那么現在的自己就會相信未來的自己能做到,也才不會當下懈怠。 比如,“如果沒有做完這個工作之前,那么我就絕對不會上網。”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自律的第三步,提前做好預防策略,給自己定好明線的規則。 在學習和工作上好像沒有一點自制力的年輕人,能集中精力打4個小時的電腦游戲,而且,這和工作中用到的是同樣的技能,比如達成目標,完成任務,不斷精進,解決困難,但是電腦游戲的誘惑力就遠遠大過工作。 游戲的很大樂趣是不斷挑戰新目標,獲得獎勵,玩家不會覺得自己失敗,只是一直尚未成功。 堅持的路上不斷獎勵自己,哪怕是堅持餐后刷牙也獎勵自己可以睡一次日上三竿,對每個小進步設置個小獎勵,大進步配個大獎勵,在枯燥的堅持中也多些樂趣,自己是需要自己來哄的。 自律的第四步,給自己及時的獎勵。 我一直抗拒不了的是誘惑,放縱和隨性是我最拿手的,面對美色美食美景我都毫無反抗力,我對付自己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用那萬惡的拖延策略。 安慰自己:稍等一下,想做的事稍后再做,忍一忍。延遲享樂的好處就是即便我沒有挺住,但過了當時那個最迫切的時間,欲求度多半都會降低。 比如,我想追劇,就和自己商量先把手頭這個事情完成,就把那個劇一追到底。可當我真的做上工作會后,也就沒有那么想看劇了。 越是抗拒誘惑反而越大,我不拒絕自己,和自己說我會享樂,只是不是今晚。 自律的第五步,用拖延來延遲享樂。 王小波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我只有中等的自律,用上它盡量不把生活弄得一團糟,姑且緩解無能的痛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