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的中醫治療
老聃醫生
中醫治療骨癌能夠扶正祛邪,標本兼治,既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又能控制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的延長生存期。中醫對骨腫瘤的治療雖然已有較長的歷史,歷代醫家經過不懈的努力,使其逐趨完善和豐富,但由于骨腫瘤惡性程度較高,有的在早期即可發生轉移,因而造成了本病的治愈率低及預后不良。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尚須結合現代醫學的手術、化療、放療等法。通過中醫藥的治療,能起到改善癥狀,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的作用,并能減輕化療、放療的毒不良反應,也有治愈的個案報道。 還有一些控制原發癥狀和轉移癥狀的中藥:華蟾素口服液,復方斑蝥膠囊,鴉膽子油口服乳液等。骨癌晚期容易引起癌性疼痛,蟾烏巴布膏,雪蓮貼而舒,阿魏化痞膏等是很好的止痛藥物,劑型先進,藥效持久,標本兼治,能夠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有關專家指出,導致骨癌的發生不但與骨腫瘤的性質有關系,還與年齡、部位、性別等也有關聯。雖可能無特殊臨床表現,但病史,病狀和體征仍有重要意義。骨腫瘤的臨床表現在許多情況下不是特異性的。早期骨腫瘤癥狀有時不明顯,常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局部腫脹或疼痛或壓痛時,才引起注意,甚至直到發生病理骨折才就診斷被發現。
㈠ 骨癌的常見問題 1. 骨和關節疼痛或腫脹,經常在夜間更重,且不一定與活動有關;骨癌癥狀疼痛可以是持續鈍痛,或只在受壓時感到疼痛。 2. 發熱、體重下降、疲勞和活動能力下降,有時發生于晚期骨癌癥狀。良性骨癌癥狀通常無疼痛。出現以下情況應去就醫。 3. 腫塊:早期腫瘤位于骨內,隨腫瘤生長,骨質擴張膨脹日益明顯。腫瘤突破骨質后形成軟組織腫塊。腫塊常與疼痛同時出現,有時腫塊為首先表現。 4. 全身癥狀 任何年齡可發生骨腫瘤,但在一特定年齡內,常有好發某種腫瘤傾向。例如嬰兒易患神經母細胞瘤累及骨骼常見,少年多發尤文氏瘤,成人為巨細胞瘤及骨肉瘤,老人則為髓瘤及轉移瘤。
㈡ 骨癌的早期癥狀
骨癌,由于它生長快,往往有肢體明顯腫脹、壓痛,甚至皮膚發熱,血管怒張。骨癌的直接反應就是疼痛,這是一種不同于一般的疼痛感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安靜疼痛,越是安靜,疼痛更甚。
1. 有持續不好解釋的背痛。可能只是患背部疾病或背痛;但如果治療對疼痛無效,應讓醫生檢查你的脊柱有無腫瘤。 2. 自發性骨折。 3. 骨和關節疼痛或腫脹,經常在夜間更重,且不一定與活動有關;疼痛可以是持續鈍痛,或只在受壓時感到疼痛。 4. 在骨的表面可及一個硬的腫塊,痛或不痛。
㈢ 骨癌的晚期癥狀
骨癌晚期癥狀比較明顯,可出現多種不同程度的癥狀,一般常伴有發熱,食欲減退,消瘦等全身癥狀;局部可表現為局部包塊和固定性、持續性及進展性疼痛,夜間疼痛更為顯著。 1. 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2. 骨痛:骨癌最典型的癥狀就是骨痛,主要表現在患部疼痛,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感;患部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或患部皮膚潰爛等。要注意警惕與一般腰腿疼的鑒別,以免耽誤治療。 3.麻木感:骨癌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主要是由于腫瘤組織壓迫神經血管所致。 4. 患部之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制。 骨癌晚期癥狀的出現給骨癌的治療增加了難度,筆者建議根據患者自身整體狀況在選擇合理治療方式的同時結合中醫中藥治療極為重要,即避免了西醫創傷性大和藥物依賴性強的缺陷,又起到了扶正固本的功效,在強效治療骨癌原發病的同時改善嚴重的骨痛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㈣ 中藥治療可有效改善病人臨床癥狀,中醫治療骨癌的具體藥方
⒈中藥湯劑鎮痛煎
處方組成:
忍冬藤30g 當歸15g 白芍20g 補骨脂30g 生熟地各30g 藤梨根30g 制乳沒各15g 白屈菜30g 元胡15g 川芎15g 全蟲10g 蜈蚣4條 路路通30g 制大黃3g
功用:活血通絡,固腎鎮痛。 主治:骨肉瘤及各種中晚期惡性腫瘤發生骨轉移后全身疼痛癥狀明顯者。
⒉修復骨質方:
冬蟲夏草15g 補骨脂10g 知母10g 仙茅6g 黃柏10g 地骨皮6g 骨碎補20g
⒊抗癌方:
蠐螬15g 鼠婦30g 三棱20g 莪術20g 土元20g 補骨脂20g 元胡20g 透骨草30g 海風藤30g 雞血藤30g 銅綠6g 壁虎10g
⒋抗瘤膠囊方:
蠐螬120g 壁虎120g 蜂房150g 劉寄奴200g 續斷200g 三棱200g 莪術200g 女貞子130g 知母150g
共為細粉,裝入零號膠囊,每日三次,每次五粒。
㈤骨癌的中醫辨證施治方
⒈陰寒凝滯證。 主證:骨瘤初起,酸楚輕痛,遇寒加重,局部腫塊,皮色不變,壓痛不著,甚至不痛,病程較長。舌淡、脈細沉遲。 治法:溫陽開凝、通絡化滯。 方藥:加味陽和湯(《中醫腫瘤學》)。熟地30g,肉桂3g,鹿角膠10g,麻黃1.5g,白芥子6g,炮姜1.5g,生甘草3g,威靈仙30g,補骨脂20g,透骨草15g,路路通10g,川烏2g,草烏2g。 尚可配合小金丹、犀黃丸內服。 分析:陰寒入骨,多因體虛之人,三陰不足,寒邪乘機侵入,凝滯為瘤,非陽和不能開凝,故以陽和湯溫經散寒、化痰補虛;川烏、草烏溫經逐寒;補骨脂、透骨草入骨祛邪;路路通、威靈仙通絡祛痰。
⒉毒熱蘊結證。 主證:骨瘤迅速增大,疼痛加重,刺疼灼痛,皮色紫暗紅瘀,肢體活動障礙,有時伴有發熱,大便干秘。舌暗紅有瘀點,脈細數或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方藥:芩枸龍蔗湯(《中醫腫瘤學》)。腫節風30g,龍葵30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威靈仙30g,透骨草30g,徐長卿20g,天花粉20g,黃柏15g,劉寄奴15g,黃芩10g,地鱉蟲10g,赤芍10g,乳香5g,沒藥5g,生甘草3g。
分析:方中腫節風、龍葵、忍冬藤、蒲公英、黃柏、黃芩、天花粉大劑清熱解毒搜毒;徐長卿、劉寄奴、地鱉蟲、乳香、當歸、赤芍活血化瘀、止痛消腫;透骨草入骨搜毒;威靈仙化痰祛濕;生甘草調和諸藥。
⒊腎虛火郁證。 主證:局部腫塊腫脹疼痛,皮色暗紅,疼痛難忍,朝輕暮重,身熱口干,咳嗽消瘦,面色不華,行走不便,精神萎靡。舌暗唇淡,苔少或干黑。 治法:滋腎填髓,降火解毒。 方藥:四骨湯(《中醫腫瘤學》)。腫節風30g,核桃樹枝30g,女貞子30g,透骨草20g,生地20g,補骨脂15g,山茱萸15g,骨碎補15g,續斷15g,尋骨風15g,當歸15g,自然銅10g,丹皮10g,黃柏10g,知母10g。
分析:方中生地、山茱萸、女貞子、丹皮、黃柏、知母滋陰降火;補骨脂、續斷、骨碎補、自然銅堅腎續骨、行血祛瘀;透骨草、腫節風、尋骨風、核桃樹枝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當歸補血養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