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滬港通迎來三周年,截至今年10月31日,港股通三年以來累計成交33270億港元,為港股市場帶來6375億港元凈資金流入。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滬港通今日迎來三周年,截至今年10月31日,港股通三年以來累計成交33270億港元,為港股市場帶來了6375億港元凈資金流入。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表示,滬深港通是歷史性的互聯互通,而通過互聯互通可讓大批內陸資金走出去,會是吸引大型國際公司來港上市的基石。市場又認為,由滬港通發展至債券通,反映兩地互聯互通一直演變中,相信隨著兩地互通的界線逐步開放,互通的資金池將進一步擴容。 自滬港通推出后,北水來港的資金日漸活躍。由初期日均成交額僅4.6億港元,到今年10月份日均成交額增加至44.65億港元,占香港大市每日成交額由0.73%增至7.17%。另外,內陸投資者利用港股通投資港股的持股金額已達8088億港元,較2016年底增長一倍以上。 數據顯示,隨著兩地投資者對互聯互通機制的了解加深,滬港通與深港通成交穩步增長,愈來愈多內陸投資者利用港股通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李小加表示,滬港通及深港通如當年引進H股般,為港股帶來大量資金;并同時可吸引更多海外企業選擇來港上市,這也是為何他對石油大型國企沙特阿美會選擇來港上市充滿信心。 此外,資金流向滬深兩地股市也愈來愈多,截至今年10月31日,滬股通和深股通累計成交40550億元(人民幣,下同),為內陸股票市場帶來3263億元的凈資金流入。截至今年10月31日,香港和海外投資者合計持有滬市股票3103億元,深市股票1814億元。 李小加指出,滬深港通機制是以最小的制度成本為內陸資本市場取得最大效果的開放,并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過去三年,機制一直運作平穩順暢,逐漸贏得兩地市場監管者和投資者的信賴。實踐證明,滬港通開創的互聯互通機制具有高度透明、封閉運行、靈活可控、可復制、可延伸的特性。 香港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滬深港通最大的好處,是讓兩地投資者可以通過較簡易的方式,就可以熟悉的制度買賣另一方的股票。對于未來如何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買賣A股,他認為,現時大部分散戶要獲得A股的專業意見并不容易,希望中資證券行能多發出關于A股的分析報告,讓更多投資者深入了解。此外,也可考慮擴大滬港通的可買賣股份,將恒生綜合小型指數納入滬港通的交易范圍內。目前可供買賣的滬市及深市股份分別為576間及944間,可供買賣港股數目也由最初的266間增至444間。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合伙人歐振興表示,滬港通開通至今三年,內陸與香港投資互通的程度不斷推進,令香港成為全球首個可買賣A股的境外市場。他指出,一路走來,由滬港通發展至深港通,以至額度取消,再有債券通開通,反映兩地互聯互通如今仍在演變中,現時仍屬初段,制度并非一成不變;雖然目前港股通流量比開通前預期少,但他相信隨著兩地互通的界線逐步開放,互通資金池將進一步擴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