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控機制建設需要注意問題1)避免將雙預防機制做成新的獨立的體系 現有的安全管理規范化文件已經存在制度多、雜、亂問題。雙控機制建設不是新的體系,而是對原有安全風險辨識不準確,隱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強化和明確,是要和原有職安體系融合,依據安全標準化規范強化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當前制度(標準)與制度(標準)之間缺乏銜接,流程出現脫節和運轉不流暢,制度(標準)之間存在重復和漏洞,可操作性和完整性較差,必須根據新版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要求重新梳理原有管理制度、標準,廢除不適用的制度、標準,按照2016版職安體系要求重新編制更貼近實際工作、流程更加優化、流程節點間銜接更緊加密、時間節點控制更加合理的體系文件。 2)剛性執行體系文件不足 有了完善的體系文件,關鍵在于剛性執行,只有執行才能使體系文件真正落地,才能檢驗體系文件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才能逐步完善體系文件。否則再好的體系文件都是一堆廢紙,無法達到管理目的。分析各種事故都存在嚴重違反規程、制度的行為,所以,必須強化各級干部員工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全面加強作業現場風險管控,強化體系文件的剛性執行,促進安全生產責任制的逐級傳遞和落實到位,夯實安全生產管理基礎。 3)強化各級管理人員責任意識不到位 在生產中,一是各級管理人員正確理解和執行體系文件,只有各級管理人員正確理解體系文件后,才能貫徹落實下去,執行中才不會走樣;二是抓好工作負責人、監護人,他們是各項生產活動的直接組織者、指揮員和監督者,是生產一線和作業現場工作的實施和風險控制的關鍵和核心,風險管控措施要真正在工作中落實,關鍵在于工作負責人。 4)班組是安全風險控制的執行關鍵力度和措施不力 抓好班組的安全自主管理能力建設,高度重視班組是事故風險和事故隱患發生點現實情況,班長是基層班組風險管控措施的執行者,是風險管控措施能否落實到工作中的關鍵執行人。 5)不能持續堅持開展動態安全生產風險評估 風險是隨著生產過程變化的,要不斷提高安全生產風險過程辨識管控能力。 一是根據風險評估技術標準開展基準風險評估,對電氣、設備、作業、環境與職業健康危害進行風險辨識,對識別出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制定相應控制措施。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的核心就是對風險進行事前的識別、評估和控制。 二是要做好基于問題的風險評估和持續的風險評估,有針對性的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實現各項工作的風險可控和在控。 三是大力開展使用作業指導書力度,通過使用作業指導書,規范工作行為和控制作業中各種風險,提高員工技術業務水平和作業風險控制水平。 四是強化安全生產變化管理,對環境、建筑、設備、人員、制度、流程等變化及時進行風險評估,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6)各級員工的教育培訓任職能力考評不到位不細致不評估 雙控機制建設能力是關鍵,要加強對各級企業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使其熟悉掌握企業風險類別、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辦法、風險管控措施,以及隱患類別、隱患排查方法與治理措施、應急救援與處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能力。 一、是嚴格對干部安全任職能力培訓考核嚴把關,干部安全能力不足,將會導致不能正確科學識別風險和控制風險。 二、是要對班長安全管理能力強化提高,做為一線班長,安全管理能力在隱患排查中起到關鍵和隱患初始狀態排查治理的重要任務,能力不足可能導致風險變化不能識別,隱患不能準確判斷,風險控制措施不當,應急組織指揮錯誤等發生。 三、要注重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教育培訓,要讓員工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如何,對可能的危險應該怎么做。只有員工提高了安全意識,做到自覺遵章,才能主動識別風險和正確執行風險控制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