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滴建盞是宋代文獻中所指的鷓鴣斑盞。 所謂'油滴',是指在烏黑的底釉上密布著銀灰色(或金黃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兒,直徑從數毫米之微至針尖大小,形似油滴。 '油滴'的形成其實是鐵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卻后以赤鐵礦和磁鐵礦的形式從中析出晶體所致。 我們先從現存最優秀的三件建窯油滴傳世品入手,認識、欣賞一下油滴盞。 1、日本靜嘉堂美術館館藏南宋建陽窯油滴茶盞 釉面斑點呈銀白色(微灰),斑點的大小、形狀與疏密程度恰好,很清晰。 藏于日本靜嘉堂文庫的油滴建盞 2、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館藏南宋建窯油滴茶盞 釉面斑點大小、形狀與分布情況與典型油滴盞比較有差距。 但其斑點是銀藍色,斑點表面對光的反射很強,斑點也清晰,具有神秘感。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館藏南宋建窯油滴茶盞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館藏南宋建窯油滴茶盞 3、美秀美術館館藏宋代建窯油滴建盞 釉面斑點雖然較稀少,而且不夠清晰,但也美觀,別有姿味。真正引人注目的是許多斑點有明顯的紫、綠、藍等彩色。 美秀美術館館藏宋代建窯油滴建盞 美秀美術館館藏宋代建窯油滴建盞 看完三個極品油滴建盞,對好油滴盞的評判,心里就有了個大概。 斑點的色彩可以作為評價油滴品位的重要依據, 從灰色一褐色一銀白色—銀藍色一金黃色一彩色這個次序能體現出燒制難度與美感的統一。 油滴斑點的形態,一般是斑點大的,形狀呈卵形的,清晰度高的,疏密恰當的較好。 對于高品位的彩色油滴來講,形態問題顯得相對次要,而且不同的鑒賞者有各自的審美理念,更重要在于藝術效果。 由于油滴斑點是在窯中燒成時天然形成的,不是靠人工描繪的,從建窯油滴盞的形成機理可知。斑點是隨機分布的,而且其形態與色彩又受坯、釉、窯溫和還原氣氛嚴重制約。 所要要想看到一件斑點大小與分布既恰當、清晰度又高、斑點全彩色的達到理想狀態的建盞是不可能的。 當我們走進古窯遺址,從那令人驚訝的如山包狀的廢棄物堆積就不難看出這一點,所以無論古今中外,優秀的建盞非常稀少,市面上更是難得一見。 有限的瓷礦資源,不可能有無限的燒制,對優秀的建盞,且遇且珍惜吧! 轉角遇建盞——分享建盞知識,傳播建盞文化,傳承匠人精神, 你我有幸在此遇見,關注頭條號,一起感受建盞的魅力! 本文關鍵詞#建盞#非物質文化遺產#宋代#建窯建盞#陶瓷#文化#油滴盞#鷓鴣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