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從古人的日用盥洗器到美人的妝奩器,讓我們伴隨這一紙鴻影,躡足進入古人的盥洗間與閨房——“幃幙簾榻,煥然奪目;粧奩衾枕,亦皆侈麗。”妝奩初啟,鑒映四壁。 詩曰:空潭瀉春,古鏡照神。 體素儲潔,乘月返真。 載瞻星辰,載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分門別類,分期推送:
全形拓,歷來有“下真跡一等”的美譽,它的美感既包含了視覺的因素,又包含了觸覺的因素,同時還具備藝術創作的因素在內。它不僅具備黑白影像所能傳遞出的三維效果,而且其與原器物比例相等、紋飾相合,在傳拓過程中,青銅器的質感顆粒及氧化剝蝕程度都會真食記錄在拓片上,拓片在手,如觸其肌理,這就體現為視覺與觸覺的融合,同時傳拓者的藝術修為與審美取向,匠心與巧思,是影像等新技術無法取代的,又使它具備繪畫作品的創造性與表現性的因素。 一、全形拓大約有三種不同做法: (一)分紙拓,是局部以小張紙拓制后,加以拼貼成整器圖形。嚴格的說,這只是平面的拼貼而不是立體的器拓。 (二)整紙拓,經多次的上紙、挪移,將全器的立體形狀及花紋完全在一張紙拓制完成。 (三)翻刻拓,是將器物圖形及花紋先刻在木或石版上,然后拓印。在實際運作時,常會結合局部分紙拓和翻刻拓的方式,將較難的局部采分紙或翻刻方式,完成一件作品。 二、全形拓的發展分為幾個階段: (一)早期的全形拓(嘉慶1796-1820 至道光1821-1850 之間) 拓制彝器全形,始于馬起鳳。《金石屑》一:三三錄有一件漢洗,馬氏題記說明是戊午(1798 )六月十八日所做。馬起鳳的學生六舟(釋達受,1791 -- 1858 )得其傳授,阮元稱為「金石僧」,六舟學生李錦鴻也長于全形拓。此外還有張廷濟(1768-1848 )編纂的《清儀閣金石文字》中,也有收有幾件青銅爵全形拓。 全形拓的技法在初始之際,通常器物小件且線條紋飾簡單,習慣以平面的拓法來做立體拓,不講求透視,也分不出陰陽,如同由木刻印成。 (二)發展期(道光1821-1850 后期至咸豐1851-1861 ) 清代金石學家(陳介祺 1813-1884 )是全形拓發展的關鍵性人物,他是山東濰縣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巳科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不久棄官歸里,終生未再出仕。他大量收集青銅器及璽印封泥等,常與其他學者應酬往來,互相交換信息、定期切磋。交流方式主要以拓片傳遞。因此陳介祺大量制作拓本,也不斷研究傳拓技法。所謂濰城形拓,多半事先做出實物大小相同的畫拓稿,再浸木制版,進行傳拓,整個過程要求精致、細巧、輕盈、潔凈。毛公鼎曾由陳介祺收藏,他所拓的毛公鼎全形拓就是一絕,傳世數量不多,極其珍貴。 (三)成熟期(同治1862-1874 光緒1875-1908 民國1911-- ) 西方的素描透視方法傳入中國后,應用到傳拓上,使得全形拓作品,在透視上較為準確、明暗深淺也都掌握較好,在明暗之間還以漸層處理,光線十分自然。周希丁(1891-1961 )為其中代表人物,他拓過陳寶琛及羅振玉等名家的收藏。陳邦懷評「審其向背,辨其陰陽,以定墨氣之深淺;觀其遠近,準其尺度,以符算理之吻合。君所拓者,器之立體也,非平面也,前此所未有也。」(〈悼念周希丁先生〉《文物》1962.3 )希丁大弟子傅大卣(1917-1994 )及其子傅萬里都得其真傳。另有馬子云(1903-1986 )及其弟子紀宏章也都長于全形拓。 鏡 銅因形制規矩,其全形拓即鏡銘拓,雖以二維呈現,卻意象叢生,精彩異常,在盥洗器妝奩器類中可謂獨領風騷。 一把銅鏡,一面映照的是古人,一面銘鑄的是溝通自然與人世的密碼,先人的容顏已被銹跡永久封存,王朝的代代更替與興衰卻被清晰地刻錄。 古今變遷 古代女性對鏡梳妝圖(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宋 佚名 仿周文矩《宮中圖》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東漢半圓方枚“三段式”神人神獸鏡 東漢半圓方枚對置式神人神獸鏡 古人的妝奩器 古人的妝奩器
(古今對照是一件駭人的工程,以鑒為鑒,我們作為新人類,已經開始懷疑我們這一種族原來強大的基因去哪了?先人是誰的先人,子孫是誰的子孫?) 古鏡拓片圖例
多乳規矩紋鏡 多乳規矩紋鏡 多乳規矩紋鏡 多乳規矩紋鏡 多乳規矩紋鏡 多乳規矩紋鏡 變形草葉紋鏡 單鳳鏡 單龍鏡 多乳規矩紋鏡 四山紋鏡 四山紋鏡 四山紋鏡 五山紋鏡 五山紋鏡 雙鸞鏡 雙鶴鏡 三龍鏡 蟠螭紋鏡 四熊托玉壁鏡 秘戲紋方鏡 洗 漢洗 吉羊洗 君宜子孫雙魚洗 蟠螭紋洗 嚴氏鳳洗 宜侯王雙魚洗 宜侯王雙魚洗 匜 掱匜 夆叔作季妃匜 夆叔匜 陳倉成山共金匜 伯正父匜 □子匜 □妊匜 □父癸匜 (執勺形父癸匜) □伯匜 □□匜(艾男匜) 叔高父匜 叔□父作姜氏匜 史頌匜 啟匜 (下期將推出全形拓之四貯器汲器、水器,敬請期待) |
|
來自: RK588 > 《古玩收藏、鑒寶和文物考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