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黑白電視機是農家最奢華的配置。平日少有葷腥,鮮有一頓黃瓜、蘿卜或是土豆燉雞,雖然鍋里湯多菜多肉少,卻讓兒時的我們按耐不住小心臟的歡呼雀躍,年關時母親鹵制的雞腳雞翅也讓我們魂牽夢縈,敞開肚皮吃到新衣上滿是鹵味兒不免被母親嗔怒一番。 長大后,對雞肉的口欲絲毫不減,嘗遍雞的各種姿勢,蒸熏、烤炸、鹵燉、白斬各具風味,偶在舌尖上的中國看到頗具特色客家鹽焗雞,慕名已久,試吃了幾家掛著鹽焗雞招牌的餐廳,卻貌合神離、味道寡然,一番明察暗訪才發現商家們偷工減料,將鹽焗雞粉抹在烤雞上,然后包上紗紙,象征性放在粗鹽堆里,即當鹽焗雞叫賣。
美食是根,鹽焗是客家人的根。張叔做鹽焗雞已有二十余載,當一個人二十年如一日重復做一件事時就會變成一種信仰,張叔做的不是鹽焗雞,是信仰,選材、器具、制作丁點都不能馬虎,粗鹽絕不重復使用,客家崇尚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極少添加過重過濃的香料,雞肉是鹽焗雞的根基,雞一定要選上了年份的土雞,張叔親自把關,定期下鄉高價收購農戶谷物喂養的柴雞。
張叔的鹽焗雞是個匠活,和那些涂抹鹽焗雞粉的速成班不在一個次元。腌制、炒鹽、焗熱一步都不能怠慢。
張叔的匠心把隱藏在雞肉深處的鮮美激發到了極致,連骨頭也酥香入味。鹽焗雞緊致而富有彈性,和手撕更配哦,手撕是客家傳統吃法,盡可能避免雞肉纖維被破壞,讓口感更緊密純粹。骨頭上粘連著金黃脆薄的皮,鮮嫩白凈的雞肉暴露出來,食材本質的美味顯露無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