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2017全球醫藥企業TOP25,中國占5席!CFDA發布調整藥品注冊受理工作正式稿!蓋茨投1億美元研究老年癡呆癥,華人科學家顧臻又出新成果啦!這次是“癌癥免疫療法貼片”;首個人體基因改造療法正式啟動;Science破解DNA復制速度如何調控;容易發胖早已寫在基因里;斯坦福駱利群課題組Cell新成果:單細胞RNA測序為果蠅神經元分類……更多資訊,請跟隨小編一起回顧吧。 產業動態 12017全球醫藥企業TOP25,中國占5席?。ê闳稹⒃颇习姿?、康美、復星……)11月13日,GEN網站發布“Top 25Biotech Companies of 2017”榜單。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有5家企業躋身榜單,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除國藥控股外,江蘇恒瑞醫藥、云南白藥集團、康美藥業和上海復星醫藥集團是第一次入列。 2CFDA發布調整藥品注冊受理工作正式稿!12月1日開始實施2017年11月13日,CFDA官網發布總局關于調整藥品注冊受理工作的公告,決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將現由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受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審評審批的藥品注冊申請,調整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集中受理。 3蓋茨投1億美元研究老年癡呆癥,10年找到有效藥物北京時間11月13日晚間消息,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表示,將對風險投資基金Dementia Discovery Fund投資5000萬美元,后者致力于推動“阿爾茨海默癥”(即老年癡呆癥)的研究。 4測序王國里的新“王牌”——納米孔技術有望顛覆DNA測序市場雖然該領域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不容否認,納米孔測序占據了支配地位。其低成本、可靠測序的前景令研究人員興奮不已。 5利好!醫療器械境外臨床試驗數據技術指導原則意見稿出爐11月14日,CMDE發布了《接受醫療器械境外臨床試驗數據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這對指導醫療器械(含體外診斷試劑)在中國申報注冊來說是重大利好消息。 6美國首款可追蹤服藥情況的藥片得以批準,引發隱私和倫理擔憂經歷過去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管局(FDA)的回絕后,日本大冢制藥公司(Otsuka)和美國硅谷企業Proteus Digital Health合作研發的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數字化藥片“Abilify MyCite”終于得到FDA的批準,拿到了上市的“入場券”。 7華人科學家顧臻又出新成果啦!這次是“癌癥免疫療法貼片”相信大家還記得開發出“減肥貼片”、“人造β細胞”的華人科學家顧臻。最近,教授又有新成果啦!這是一種黑色素介導的“癌癥免疫療法貼片”,研究結果證實,該技術不僅能發揮治療作用,還可作為一種癌癥疫苗。 8FDA正式批準基于NGS的MSK-IMPACT用于腫瘤基因檢測11月15日,美國FDA正式批準了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研究中心(MSK)的癌癥基因檢測分析平臺MSK-IMPACT用于腫瘤基因檢測,這是一個更加全面的癌癥測序技術,可以在多種癌癥中識別更多數量的基因突變(生物標志物)。 9這一天終于來了:首個人體基因改造療法正式啟動布萊恩·馬度(Brian Madeux)今年44歲。除了身材比普通人要矮小不少外,這名中年男子并沒有什么容易引人關注的地方。11月16日,布萊恩成為了全世界的關注焦點:他是人類歷史上首名接受基因改造療法的人。 研究動態 1Science破解DNA復制速度如何調控,可用于抗癌復制新的DNA鏈需要一個穩定可控的核苷酸生產單元?,F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者們正在展示人體細胞的這一過程是如何調節的。他們發現妨礙這種調控可以用于殺死癌細胞。 2“女性”更需注意哦,頻繁喝酒會殺死大腦干細胞!近日,來自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小組證實,長期酒精消耗嚴重影響了大腦中特定區域神經干細胞的存活,同時,改變了3個大腦區域中神經干細胞的分化。研究同時表明,雌性小鼠比雄性小鼠表現出更嚴重的“中毒反應”。 3容易發胖早已寫在基因里,不只怪“吃得多動得少”我們通常習慣把肥胖歸因于一個簡單原因:吃得太多,鍛煉得太少。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至少一些對現代人類有害的體重增加是寫在基因里的。美國Research Triangle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攜帶的變異基因ankyrin-B可能是這些人容易發胖的原因。 4Nature:癌癥患者如何響應免疫療法?首個可預測數學模型誕生!近幾年,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療法的成功,幾乎顛覆了癌癥治療,且取得了一系列進展。近期,首個能夠預測“癌癥患者如何響應免疫療法”的數學模型誕生!相關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Nature雜志上。 5斯坦福駱利群課題組Cell新成果:單細胞RNA測序為果蠅神經元分類11月16日,斯坦福大學駱利群教授與Stephen Quake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Cell期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將單細胞測序運用到了模式動物果蠅大腦上,并成功對果蠅大腦嗅覺神經元進行了細胞分類。生物探索第一時間聯系采訪了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駱利群教授實驗室的李紅杰博士。 6NatureMethods:一種特殊的“多功能干細胞”,有望修復肺損傷近期,來自于斯坦福大學、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尋找到一種特殊的干細胞,它能夠在小鼠肺部生成兩種不同的組織細胞。這一發現有望為肺病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案。 7重要發現!Science子刊:修復“明星靶點”PD-L1可成功逆轉1型糖尿病日前,Science子刊發表一項重要成果:PD-L1分子表達不足在糖尿病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一發現部分解釋了,為什么極少數癌癥患者在接受PD-1/PD-L1抑制劑治療后會突發糖尿病。新研究還證實,通過給小鼠注射能夠產生更多PD-L1蛋白的血液干細胞,成功逆轉了1型糖尿病。 關于BioWeek 為了幫助讀者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前沿生物技術研究和生物行業內的成功商業模式。生物探索推出BioWeek資訊回顧欄目。通過匯總生物圈內一周的產業動態和研究前沿,來讓您更充分地認識生物業內的“生態圈”。 End |
|
來自: 小五zlsmeex53x > 《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