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10日(廣東廣州)實用醫療新技術學習班《點擊查看》 12月11-14日(廣東廣州)液針刀治療頸肩腰腿痛學習班《點擊查看》 咨詢電話/微信:甘老師 13610176631 肩關節周圍炎的分型 一、病因分型
肩關節周圍炎的分期 3、融凍期 這一期持續5-26個月,隨著肩關節活動度的增加,疼痛將減輕。不經治療(不是善意的忽視),絕大多數肩關節的活動可逐漸恢復,但可能永遠也無法恢復到客觀上正常的狀態,盡管大多數患者主觀上感覺已接近正常,這主要是由于患者日常活動的代償或調整。 4、潛存期 此時經代償調節,急性炎癥已經消退,故疼痛和肌力已近正常。但可有長期的患肩活動度低于對側正常肩關節這一殘留癥狀。因修復不完全,如果遇到過度幅度活動或過度負荷、過度牽拉,或病毒感染時又引發疼痛(激痛)。多見于未經治療或者治療不得當的患者,而徹底治療的患者多不會有潛存期。 典型的肩周炎四個階段可能不全出現,也可以不按照上述各階段的先后順序出現。 這肩關節周圍炎的分度 正確的分度是選擇治療方法的前提。陸氏傷科根據疼痛及肩關節功能受限情況可將其分為以下三度; 輕度:上舉135°以上,外展70°以上,后挽摸棘(以中指尖摸到處為準)第3腰椎棘突以上,生活基本自理,疼痛、壓痛、夜痛均(+)。 中度:上舉90°-135°,外展60°-70°,后挽摸棘達腰3棘突以下、髂臀部以上,諸痛均(+++)。 重度:上舉90°以下,外展6O°以下,后挽摸棘困難,患手只能摸到患側髂臀部,不能自理洗臉、穿衣等,諸痛(+++或++)。 肩關節周圍炎的治療 1、明辨癥狀,積極治療 肩周炎是一種多因素造成的多部位病變。常發生于40-75歲,以50歲左右多見;常緩慢發病,持續性疼痛,夜間加重,影響睡眠;患肩功能障礙,表現為主被動上舉、外展及肩部旋轉受限,尤以外旋受限為著;日常生活動作受限,如梳頭、穿衣、束帶、舉臂、掏褲兜、女性系胸罩等動作均感困難。過去認為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傾向,將其自然病程分為疼痛期、僵硬期、融凍期三期。近年來研究發現其自然病史長(可達3年以上)。且如不經有效治療半數以上患者將遺留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肩關節活動障礙,其中10%最終發展為重度患者,且存在潛存期。在遇到過度活動或病毒感染時又會發作,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一旦確診肩周炎要積極正確治療。 2、針對病位,選擇不同治療手段 肩周炎的發病部位可以在肩關節腔,也可以在滑液囊,還可以在肌腱及腱鞘。對于造影或MRI顯示關節腔變小者,可采用關節腔液壓擴張治療;而對于MRI表現為關節腔積液者,則可以采用銀質針行肩前穴透刺肩貞穴,進入肩關節腔,進行“粗針重刺”、“長針深刺”,在松解粘連、內引流積液的同時,再配合針柄溫針灸,以起到良好止痛作用;對于滑液囊病變者,則可以針刀松解;而對于肌腱和腱鞘的病變,則可以進行中藥外治、理療以及針刀治療等局部治療;對于合并肩袖撕裂者,則可以在行肩關節鏡松解的同時進行肩袖修補。由于肩關節鏡存在盲區,在松解過程中會有遺漏,故在行關節鏡松解的同時,一定要配合手法進行徹底松解。對于頸椎病引起的肩痛,在頸椎病治愈后,肩部癥狀一般都會消失,不會有后遺癥狀。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型肩周炎是肩周炎中最難治療的一種類型,在治療時一定要控制血糖。只有在血糖控制后,治療才能取得效果。 3、結合分度,采用不同治療方案 疼痛和功能障礙是肩周炎的兩大癥狀,根據疼痛和肩關節功能障礙程度,肩周炎可以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肩周炎治療的目的在于松解粘連,去除疼痛,最終恢復肩關節功能。對于輕度患者的治療,應以功能鍛煉為主;而中、重度患者,則要進行關節粘連松解。中度患者,在進行手法松解時,可以配合局麻,以減輕松解操作中的疼痛;而對于重度患者,在行手法松解時,則應行臂叢麻醉或靜脈全麻放松肌肉,以調高療效和減少松解中的并發癥。 4、肩周炎陸氏傷科治療方案 陸氏傷科形成了“輕度功能鍛煉配合外用藥”、“中度局麻下手法松解配合銀質針”、“重度全麻下手法松解配合銀質針”,功能鍛煉貫穿始終的治療方案。 (1)輕度——陸氏肩關節康復操功能鍛煉配合外用藥 外用藥后進行以下陸氏肩關節康復操功能鍛煉: 雙手爬墻:患者面朝墻站立,雙足并立,足尖挨墻。雙上肢向前伸,用手掌扶住墻,然后通過各手指的倒換,使手掌貼著墻面而向上爬行。健肢帶動患肢,向上舉。舉至極限時,他人可以用雙手推患者雙側肩胛骨,促使患者雙上肢上舉。此時會出現疼痛,疼痛以患者能忍受為度。疼痛難以忍受時,原位停留1-2min,待疼痛稍微緩解后繼續上爬。到最高點時,在中指尖部墻面畫一橫線作為標記,保留肢體該體位1-2min后,通過手指的倒換慢慢滑下。再次重復前述動作。 挽背健手拉患手:患者雙足并立,挺胸收腹。患手挽到身后,手背貼于軀體,用健手拉住患手尺側,向對側和上部牽拉。拉到極限,放松重復以上動作。如為雙側患者,雙手交替進行。 前屈患手摸對側耳朵:患側上肢上舉,上臂緊貼同側耳朵,患手摸對側耳朵,并由前向后滑動。 (2)中度——局麻下陸氏肩關節黏連松解術配合銀質針治療 ①陸氏傷科銀質針溫針灸治療 局麻后進行銀質針治療: A、以一根14.5cm長的銀質針,從肩前穴進針,刺進肩關節透肩貞穴,不作捻轉,以患者感覺酸重脹為度; B、患者側臥,以毫針刺肩三針、臂臑、曲池、手三里諸穴,施平補平瀉手法; C、在銀針及每根毫針針尾套1cm長艾段,點燃,溫灸,待完全冷卻后起針。 ②陸氏肩關節黏連松解術治療 銀質針治療結束后,立即進行陸氏肩關節黏連松解術治療: A、松解上舉位的黏連:患者取仰臥位,醫者站于患側,助手固定骨盆及患者健側手臂,患者屈肘,掌心向內,徐徐上舉,醫者用手托住患者肘部,慢性加壓,趁患肢上舉之勢,順其自然,迅速將患肢壓下,此時可聞及撕布或喀嚓之聲。 要求:患者屈肘上舉時,必須緊貼耳側,防止肩關節前脫位;醫者加壓時,用力要均勻柔軟,一步到位,切忌猛力,避免骨折。 B、松解外展位的黏連:上舉位的黏連松解后,將患者肩外展在45度位置,按上舉位黏連松解操作步驟進行。 要求:醫者用手托在患肘上5cm處,輕輕壓下,使其前臂和床在同一平面上。 C、松解后伸位的黏連:患者取側臥位,手心向外,醫者一手扶住患肩,一手使患肘屈曲向上,使其手指達到對側肩胛背部。如有黏連,可聞及響聲。 要求:醫者在將患者患肘后彎時先手摸患者前臂肌肉是否緊張僵硬,待其放松再行手法,避免發生肱骨螺旋性骨折。 (3)重度——全麻下陸氏肩關節黏連松解術配合銀質針治療 丙泊酚速效靜脈麻醉下,采用陸氏肩關節松解手法治療。全麻下手法松解后隔日行陸氏銀質針溫針灸治療。銀質針溫針灸治療結束后,重復陸氏肩關節黏連松解手法及肩背部推拿,以檢查并加固治療效果。 醫學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