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補心陽——桂枝、甘草在《傷寒論》中,張仲景治療心陽虛常用桂枝、甘草,如治療誤下心胸陽氣不足的桂枝去芍藥湯和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治療心陰陽兩虛的炙甘草湯,治療心脾氣血陰陽不足的小建中湯等,皆有桂枝和甘草的配伍,可見桂枝甘草兩味藥所組成的桂枝甘草湯是溫心陽最基本的方劑(藥對)。 桂枝 溫補脾陽——干姜、甘草干姜辛溫,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主肺胃之陽。甘草味甘,補脾益氣。二者辛甘化陽,溫中散寒,補益脾陽。 溫補腎陽——附子、干姜干姜、附子,皆大辛大熱之品,同有回陽溫寒作用,意在急救腎陽于暴衰。生附子回陽救逆,溫腎助陽,祛寒止痛,歸心、腎、脾經(jīng)。干姜回陽、溫中、溫肺化痰,歸心、肺、脾、胃經(jīng)。而附子之效,偏于全身;干姜之效,限于局部。兩藥相合,附子得干姜之性而效倍。 附子 散肝胃寒邪——吳茱萸、生姜吳茱萸性熱,味辛、苦。歸肝經(jīng)、脾經(jīng)、胃經(jīng)、腎經(jīng)。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屬溫里藥。 生姜性微溫,味辛。歸肺、脾、胃經(jīng)。溫中止嘔。 兩相配伍,對于肝胃虛寒引起的腹痛、泄瀉、水飲內(nèi)停或水邪上逆引起的嘔吐均有療效。 吳茱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