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創業時,大家都有些相似: 迷茫、未知、膽怯,不斷踩坑…… 電影《中國合伙人》的橋段是振奮人心的 然而,電影是電影,現實是現實 電影隱藏了太多中國創業者背地里的辛酸 關于與合伙人之間的故事, 或許你也有很多話可講。 ※以下內容口述來源: 某互聯網公司創業公司創始人 (原為地產行業營銷策劃資深品牌董事長) 1 找靠譜合伙人比融資更難 作為一家創業企業的創始人,我深切地感受到:找到一個靠譜的合伙人比融資更難。 同多數創業企業一樣,我們也遇到了公司核心崗位人才緊缺的狀況。許多企業都會采取合伙人的方式引進人才,我當時也是這么想的。 在一次公開招聘中我一眼就相中了一位應聘者,他的專業和工作經歷都與我們要求的技術崗位十分匹配,我當即就決定錄用他。 我對他說:“合伙干吧!” 為了招攬他加入我們的團隊,我給他開出了優厚的待遇,并讓他技術入股。我給了他公司10%的股份,并且沒有降低他的薪水。他也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請。 有一次,我與我的合伙人一起去拜訪某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創始人,他們有一個專注于互聯網創業的孵化平臺。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他的幫助。他知道我是來向他要投資的,于是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 他問我:“你投了多少錢?” “整個公司共投入了1000萬。”我答道。 “旁邊這位是你的合伙人嗎?”他又指著我的合伙人問。 “是的,”我說,“他是我的合伙人。” “那他投了多少錢。” “哦,我是技術入股的。”我的合伙人搶先回答了。 “技術入股?你有什么技術!你們自己的項目自己都不愿意往里面投錢,還指望我給你扛包!” 投資方的忠告有一點的逆耳,但苦于創業期需要技術合伙人,我對自己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2 不斷涌現新壓力 終于,我們的產品上線了。 我希望我的合伙人在產品運營上也上點心,這本該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他是我的合伙人,就理應時刻沖在一線,善于補短板。可他倒好,擺出了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反而對我抱怨道:“我是技術崗。那些負責運營的人都是吃干飯的嗎?” 他雖然是技術崗,但在產品的研發上一點也不上心,總是推三阻四,后來干脆以分擔工作的理由招聘新的技術員工,其實就是將自己的工作推給別人做。其結果也可想而知,新來的技術崗是花高薪聘請的,而且專業技術過硬,他怎愿屈居于我的合伙人手下“打雜”,沒過多久他就離職了。 ![]() 于是我的合伙人又開始招聘新的技術崗員工,導致員工激增,隊伍龐大,光人力成本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壓力。 3 試錯成本成了企業最大成本 在經歷了各種成本、營銷活動、產品策劃的折騰,經全員不懈努力,雖然是負重前行,但公司的經營狀況還是有一些起色。 當我們要穩扎穩打將之前的模式持續推進的時候,我的合伙人卻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這個想法使我苦心籌劃的模式蕩然無存。他說,我們現在的模式太單一了,這種單一的模式不利于企業發展壯大。他建議改變公司的盈利模式,開發新產品。他信心十足地鼓吹他的獨到創意——知識分享。 我接受了他的建議,三個月后,我們放棄了原有的模式開始嘗試做知識分享。可是,等到我們的APP都快上線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市場上已經有十多個企業都在研發,模式大同小異。單單在開發APP上我們就花了300多萬,上線不到四個月我們被迫放棄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僅僅憑借我們團隊的資源和人才根本不足以運營這個項目。 正當我們一籌莫展之際,我的合伙人又有了新點子,他建議我再次改變產品方向,從知識分享轉向做企業網上培訓,這是改變公司困境的最佳途徑。我又采納了他的建議。我們和許多培訓機構的老師達成了合作事宜,他們的課程也陸續進駐我們的平臺。可惜,這個模式到后期也是不溫不火,終究敵不過競爭對手,這使我們再一次備受打擊。 這次失敗燒掉了我們一半的融資,更糟糕的是,我們又因此得罪了一批培訓老師,因為有一批老師把他的課件上傳到了我們的平臺,到最后我們的平臺停運了。我們又得罪了一批用戶,他們下載了我們APP,到后來卻得不到應有的用戶體驗。接連的失敗也讓公司元氣大傷,公司全員士氣低落,頻繁有員工提出辭職。 迫不得已,后期我們在原來的模式上又增加了微課直播,但是這個模式我們至今都沒有妄加更改。因為對我們而言,我們的試錯已經走到了盡頭了,把辛辛苦苦得到的資源瞎折騰了。我很后悔當初對我的合伙人言聽計從,在產品研發上吃盡了苦頭,這也是我作為創始人的重大的決策失誤。 4 主人翁意識和成本意識 經過接連的慘敗,我的公司非但沒能發展壯大,甚至還負債累累。看著我的企業每況愈下,“機智”的他提出了退出。至此我們的合伙走到了盡頭。我們協商一致,在沒有太多折騰的情況下,了結了一切。 ![]() 當初我邀請他成為我的合伙人,沒有降低他的薪水,還給了他股權,如今我深知這種做法欠妥。我就應該砍掉他的薪水,剩下的以股權的形式支付,這樣他就有付出感,也不至于在工作中缺乏主人翁意識和成本意識,總是扯皮推諉,在產品研發上瞎折騰,不斷試錯。 5 經驗教訓總結 回顧創業以來的種種經歷,我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訓。 1. 所謂合伙人應該是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追求,要在職責和利益上做捆綁。創業公司一般不會采用高薪來吸引人才,而是用股份來吸引人才,使其成為合伙人。但這種方式也為公司的發展埋下了隱患。有一天公司規模擴大了,那時吸納的合伙人或許將成為害群之馬。你很難找到更優秀的人才來替換他的位置,因為他是股東。如果你要替換,只能付出昂貴的代價。或許當初你給他的只是10%的股份,到公司壯大后,你甚至要花費千萬才能收回。 2. 另外,創業企業不要好高騖遠,一心想著如何快速做大規模,而應該腳踏實地,賺到足夠的錢,融到足夠的資,使企業進入良性循環狀態,再圖如何擴大規模。對比,我嫌原來的模式太小,放棄了,這就是一個重大的失誤。 3. 最后,我也感悟到企業發展方向不斷轉變、不斷試錯的過程是一個很大的“坑”。有技術的試錯應該是“淺嘗輒止”,每次試錯都應是很輕地嘗試,投入較少的資金錢,并且不會大張旗鼓地宣傳,不動用現有資源。對于一個創業型企業來說,這種試錯的成本就是企業最大的成本。對比我們的做法,每次試錯都讓企業傷筋動骨,這無疑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感謝一起創業的兄弟們 感謝所有在背后默默支持的人 更要感謝你自己 為了夢想,請一定要堅持下去! END 轉載自:公眾號“智讀匯書友”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