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外賣背鍋? 最近,一篇名為《外賣,正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的文章在朋友圈熱傳。文中曬出了驚人的數據:我國每周因為外賣至少產生4億個一次性打包盒和4億個塑料袋,以及4億份一次性餐具的廢棄。這些外賣產生的塑料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在陸地、海洋上形成了“塑料圍場”,最終這些污染會以無形的方式流回人類食物鏈,危害人們的健康。文中觀點是否過于危言聳聽?取消外賣,相關污染就會消失嗎?片面的環保觀影響到底有多大? 外賣,真的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嗎? 該文作者通過2016年本地生活服務O2O行業整體交易規模,和2016年中國外賣行業大數據,得出了每周我國將產生4億份外賣的結論。并且指出這些外賣附帶的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在使用結束后會被送往垃圾場或者填入海中。隨即又曝出一個數據: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傾倒入海洋,中國的傾倒量大約占1/3。
網絡上對于該觀點的討論褒貶不一。有人認為,論調缺乏數據支撐,僅憑主觀感受來揣測外賣的“毀滅效應”,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也有人認為我們無法直觀看出外賣行業在污染總量中所占比重,但是外賣帶來的環境問題值得關注。
外賣數量和海洋垃圾傾倒量這兩個數據的關聯性我們不置可否,但外賣行業造成的環境污染程度,不應該以其市場規模作為評判依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網絡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接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外賣訂餐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外賣APP的出現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吃飯問題,節省了人們的時間成本,必要性不言而喻,與其爭論不如加以合理引導。 拒絕片面環保觀 環保從來都不是獨立的行為,它有完整的邏輯和產業鏈,環境問題的元兇也不是某一個行業。據報道,2015年快遞包裝盒、膠帶、農用薄膜的產量達到1305萬噸,占整個塑料制品產量的15.7%。此外,中國每年光伏進口廢品塑料已經達到735萬噸。“塑料污染”的確是生態環境的一大危害,但把主要矛頭對準外賣行業實在是有些一葉障目。
帶著過重的個人感情色彩來呼吁環保主義,本身就帶有一定偏頗性。大量外賣平臺帶來的一次性餐盒的確會造成浪費,但它所帶來的環保風險是我們可以共同努力去解決的。此前重慶市綠色志愿者聯合會起訴了“百度外賣、美團外賣、餓了么”三家外賣平臺,認為他們須對環境污染負責。9月1日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三家外賣平臺公關部隨后都表示會積極準備新的環保計劃。目前,這些平臺已經陸續在部分地區上線了“0餐具”配送選項。
另外,早在2011年時,“餓了么”就在平臺上推行“1元換環保餐盒”的活動;今年4月該平臺又推出新一代可降解塑料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今天,我們也請來了知名財經媒體人李銀老師,談談她的看法。 樹立正確環保價值觀 基本上我們每年都會有一個說法,比如“農藥正在毀滅我們下一代”之類。如果說這樣的說法能夠讓大家關注外賣污染帶來的一些變化,那是挺好的。但還是要看數據是否真實,其次,問題并不在于我們是否還要繼續使用外賣,而在于我們使用外賣之后,整個中國的社會垃圾回收體系是不是能夠支撐我們去做這樣一個選擇。
說實話每年或是每天、每周都有數據產生,這個數據本身也有好有壞,我們用數據肯定要篩選。一樣的道理,我們在用外賣的時候,是不是有比較好的措施去改善浪費和污染,比如采用可降解的餐盒。一次性筷子的這個問題就不說了,有很多速生林是為了一次性筷子的產業而產生的。
換句話來說,外賣這個問題其實跟所有行業出現的問題是一樣的,它有利也有弊。互聯網 餐飲外賣,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同時它也帶來了一些環境上的隱患。我想你們可能也會關注快遞垃圾,每年90億件快遞,帶來的箱子、塑膠盒、包括膠帶、面單等等的污染,我們也做過很多這方面的研究。事實上,并不是大企業不想去解決污染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體系沒有做好準備。當然,我們也一直在努力,從今年開始中國政府在強調分類垃圾,這就是一個進步。
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比如快遞垃圾,順豐也好京東也罷,它們都會考慮用更新的材料去做外包裝。外賣也是一樣,“0餐具”是一種方式,現在已經在推行了,當然它還沒有普及。除了“0餐具”之外,我們也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可以研發更好的可降解的材料。有一些較大的O2O餐飲企業,它們都會提供比較好的餐具,只是成本確實比較高,但不代表外賣產生的環保問題是無解的。
很多時候我們看問題,要分階段來看。首先不可能因為它產生垃圾污染,就把它給關停,這是一種非常極端的思維。其次,就是針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案,近期的、中期的、長期的都需要合理的解決方案。很多產業都是這樣的,包括鋼鐵,當年污染的時候很多人就說,鋼鐵造成大氣的污染,怎么辦?——節能減排,用更好的技術去冶煉鋼鐵。這個過程的問題就在于很多企業都是先去破壞再建設。不止是我國有這樣的情況,國外也存在。
事實上,O2O餐飲的方式在中國興起后,歐美國家也興起了外賣的方式。它是節約人們時間的方式,它們也有污染,但是國外通常都會用紙盒來做快遞的外賣,紙盒可以被降解、被回收。同樣道理,我們也可以研發更多以紙質材質作為載體的餐具,市面上很多創業公司都在做這一塊,但可降解的材料或者高級材料的成本固然會增加。
這又涉及到一個社會效應問題。假設像其它產業在發展的某一個時間段,政府去給予補助、扶持,比如當年很多傳統技術企業,它們一部分項目也會帶來污染,但政府給它們節能減排的扶助,其實外賣行業也可以這樣考慮。當然我們只是提出建議,能不能采用,我覺得整個O2O餐飲企業都應該考慮。
誠如李銀老師所言,我們不能用極端的思維去處理環保問題。回顧各發達經濟體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都在不同階段出現矛盾。我們應該客觀看待,而不是單純的否定,為了環境問題片面犧牲一個行業的發展和為了經濟發展片面犧牲環境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樹立正確的環保價值觀,完善現有的垃圾回收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經濟發展與環保之間的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