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歌》是李白在疾病纏身后精力不支情況下的最后一首作品,也可以看成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銘。詩中李白以大鵬自比,慨嘆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愴,同時也流露出了對人生的無比眷念和未能實現才盡其用的深深惋惜之情。通篇讀下來,其中無限蒼涼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著實震撼人心。 全詩如下: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說到“大鵬”,你肯定會想到李白在青年時期寫的那一首《大鵬賦》,也會想到他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這些都說明了大鵬在李白的心中就是自己精神的化身。他以大鵬自比,代表著他有遠大的抱負,終會有一天會翱翔在藍天。 但在這兩句詩中,化身大鵬的李白,最終還是已經精疲力盡,不能再飛了。于是他為大鵬,也為自己寫下了這一支悲壯的臨終歌。同時這兩句也概括了李白的一生,“大鵬飛兮振八裔”暗指李白受詔入京一類事情,“中天摧兮”暗指李白在長安受到的挫折,既有形象和氣魄,又不空泛。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意謂大鵬雖然中天摧折,但其遺風仍然可以激蕩千秋萬世。實質上是李白的理想幻滅了,但他相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會給世世代代的人們以巨大的影響,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最后一句引用了孔子泣麟的典故,如今孔子已經死了,誰還會像他當年痛哭麒麟那樣為大鵬的夭折而流淚呢?一方面,李白深信后人會對此而惋惜,另一方面,則是為當世沒有遇到知音而惋惜。其意思,借用杜甫總結李白一生所說的話,就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綜觀李白的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李白有著遠大而執著的理想,并且為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其中有坎坷,有挫折,也有惋惜。總的來說,李白這首詩是對他一生的回顧與總結,流露出的是對人生無比的眷念和惋惜之情。如今我們再讀,也依然為其中表達出的氣魄而震撼! |
|
來自: laoxuesheng >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