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南岸區文管所發布消息,將對南濱路法國水師兵營啟動修繕,修舊如舊,不會讓公眾失望。2016年3月,該建筑的修繕工作正式啟動。昨日,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路過這里,無意中發現,悄然間,這棟沉睡多年的老建筑,已在陽光下逐日恢復生機。 爬山虎不見了 展現出一處仿歐洲中世紀城堡 穿上新衣的老建筑,滿壁爬山虎消失了 如果你了解位于彈子石謙泰巷142號的法國水師兵營,那么這些年來,建筑墻體上的爬山虎,一定給你留下深刻印象,那是歲月滄桑的印記。 南岸區文管所所長葉露莎告訴我們,滿壁的爬山虎如今已被清理,建筑布局已清晰展現出來,它是重慶開埠時期留下的重要建筑,位置講究如今一目了然,建在高地上,依山臨水,絕對的風水寶地。 該建筑布局屬于群落式,最早布局以樓宇、山門、演兵場,以及直至江邊的梯道組成,相當有特色和氣勢,屬于典型帶內庭、回廊的圈院圍合式建筑,仿歐洲中世紀城堡式主體風格。 其中,內閣樓留存有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以及仿古羅馬的立柱、牛排式的窗欞、哥特式的拱形柱廊。葉露莎說,“這些元素最大化保存了下來?!?/p> 原來,2000年,市政府將法國水師兵營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晉升為國家級文保單位,考慮到對建筑本體的安全保護,這里至今已有5年沒有對外開放,在啟動修繕前,建筑大門已上鎖,并掛上危房警示牌。 “經過專家長時間細致修繕,該文物舊址主體修繕已完工?!?葉露莎透露,目前正等待工程竣工驗收。 修繕最為耗時的一道工序填充糯米灰漿 從《重慶市南岸區法國水師兵營舊址維修方案》中可見,修繕方案是對該建筑進行現狀勘察、相關情況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完成,從設計圖上看,維修時要恢復主樓兩檔磚砌花欄桿,并對底層石砌的部分進行防風化處理,葉露莎表示,目前已根據方案最大化進行恢復,基本完成主體工程修舊如舊的目標。 由于百余年前用的白沙灰漿,已無法保證建筑本體的穩固程度,所以本次修繕過程中,填充了糯米灰漿,這也是這次維修工作中,最為耗時的一道工序。為最大程度與建筑原貌貼近, 接下來,專家還將從國外采買一種進口木質材料用于內飾的修復,但目前裝修工程還未實施,葉露莎表示,預計明年下半年對公眾開放。 目前裝修工程還未實施,預計明年下半年開放 高齡建筑114歲 還有一個名字“奧當軍營” 磚砌花欄桿修舊如舊 剛穿上新衣的老建筑,其實已逾百歲,葉露莎告訴我們一段它的過往。 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后,1891年3月1日,重慶海關正式成立,宣布重慶開埠。法國政府與清政府議定,于1896年3月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902年,根據遠東艦隊司令波特爾的命令,法國海軍軍官虎爾斯特率領測量隊乘法國軍艦來到重慶。法國政府決定,由印度支那總督杜梅爾捐款10萬法郎,“奧利”號艦長休斯特·南希負責,于1902年修建法國水師兵營,1903年竣工。也就意味著,它如今已有114歲高齡。 “當時這里是供軍艦士兵和軍官居住的營房、儲存食物的倉庫、修理車間和物資補給站。同時作為法國在長江上游的控制站,擔負著長江航道上水上警察的任務,又被人們稱作‘奧當軍營’?!比~露莎說。 1940年,因日機轟炸重慶,位于重慶市區的法國大使館曾一度遷至此辦公。重慶解放后,法國水師兵營被政府收歸國有。 而后,2002年,舊址內的重慶糧油機械加工廠搬遷出去,一家文化公司出資將其修葺后租用經營。此后8年多,這里一部分作為“重慶開埠史——開埠時期的南岸”陳列館,另一部分成為集咖啡、酒吧、餐飲為一體的會所。 發現新地下遺址 未來這里是生活設計空間 法國水師兵營歷史照片 我們了解到,有關專家對法國水師兵營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中庭存在過一棟傳統中式普通建筑,呈現出“人”字頂,與主體建筑相比,修建得簡陋得多,專家認為,很有可能是當時法國人為滿足大量人口居住,而臨時增建的房屋。 這次修繕過程中,還發現了塵封地下的遺址,據專家推測,這極有可能是當年法國人修建的一套“供水系統”——從沉淀池到過濾池,從篦形出口進入到拱形地窖進行儲存,在拱形地窖的尾部,設置有一個用于安裝取水裝置的孔洞。這一套在當時略顯復雜的取水方式,充分說明重慶開埠時期,法國人在重慶所講究的生活品質。 葉璐莎透露,未來這里將打造成一個生活設計空間,屆時會引進書店和生活家居類的原創設計品牌、工作室。盡可能的把這里利用起來,但是這些店家的入駐,不允許改變建筑內部結構,盡量避免對文物保護有影響。 我們期待它的“復活”。 (投稿爆料請加微信:mxw966988)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客戶端。并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首席記者李瑯 實習生 徐冬妮 文/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