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頒獎禮還有三個月。 但最佳動畫長片這個獎項,再一次被牢牢地提前鎖定了。 因為這一部,被視為《機器人總動員》之后,近十年來最棒的動畫片。 魚叔預測,100%提名,99%中獎。 這就是皮克斯的第19部長片動畫,又一個巔峰之作—— 《尋夢環游記》 Coco魚叔看完點映,熱淚盈眶地走出影院,已經化身為一枚行走的打call機。 本片將于3天之后內陸上映,一定、絕對、必須要看! 目前,IMDB評分9.2。 國內看過的人還不多,但豆瓣評分也曬出了,9.3。 爛番茄新鮮度97%。 《好萊塢報道者》 給出了100分的滿分評價:
《尋夢環游記》是皮克斯原創的又一大開腦洞的誠意之作。 由《玩具總動員3》、《海底總動員》的導演李·昂克里奇和《恐龍當家》的編劇阿德里安·莫里納,聯合編劇并執導。 配樂則由憑借《飛屋環游記》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的邁克·吉亞奇諾擔任。 《飛屋》催人淚下的前十分鐘,就是在他的配樂《Married Life》伴奏下,情感變得更加飽滿。 而這一次,邁克·吉亞奇諾為同樣以“尋夢和親情”為主題的《尋夢環游記》創作了電影原聲。 影片的主題曲《Remember me》則請到了《冰雪奇緣》的金牌團隊進行制作。 還記得被各國語言翻唱過的艾薩女王施法練習曲《Let it go》嗎? 今年我們又有新歌可以唱了。 不過,與高冷的冰島風不同,這一次走的墨西哥風情。 故事發生在墨西哥的亡靈節期間。 《尋夢環游記》在本月亡靈節期間(11月1日)率先于墨西哥上映,截至上周末,取得了9.2億比索的票房成績,刷新墨西哥影史票房紀錄,是歷史上第一部票房破9億的電影。 亡靈節,就是“鬼節”,與萬圣節有些類似,但具有墨西哥特有的風土人情。 墨西哥人認為,人從生到死,是一個必然而完整的周期。 你可以沒有信仰,但不能不敬畏死亡。 因此死亡也是值得慶祝的。 而亡靈節這天也是陰陽兩界大門打開,人鬼得以團聚的日子。 所以各個家庭都會擺上祭祀的蠟燭、鮮花、相片,帶上好酒好菜來到親人的墓地進行祭祀。 不過,與一般祭祖的沉重氣氛不同,亡靈節是一場生者迎接死者歸來的狂歡。 我們的主人公,小男孩米格,就在這陰陽交界的一天,完成了一次生死兩個世界的穿越。 米格生活在一個“以音樂為恥”的家庭里。 因為他的曾曾祖父曾因為音樂拋棄家庭,一去不回,只剩下妻子一人賺錢養家。 音樂成了這個家庭最大的禁忌。 但米格天生熱愛音樂,他不顧家族反對,執意要參加亡靈音樂節,卻誤入了亡靈的世界。 他必須在天亮之前回家,否則將永遠留在陰間。 而家人的祝福,是他返回人間的唯一通行證。 其實,亡靈節的陰陽穿越一日游,并非《尋夢環游記》首創。 《生命之書》也是相同設定。 該片也以獨特的畫風,和浪漫墨西哥風情,成為了當年獨樹一幟的動畫,并獲得金球獎提名。 不過,《尋夢環游記》更加溫馨動人。 看起來,這是一個以“尋夢”為主題的故事,但其實是在講“回家”。 對于活人如此,亡靈也是如此。 對亡靈來說,亡靈節是一年中唯一一次可以重回人間的機會。 但前提是,得有人紀念你。 無人供奉,不好意思,海關不給放行。 埃克托,一個無人紀念的游魂,年年闖關,年年被攔。 他希望有人能將他的照片擺上祭壇,這樣就能夠回家看看。 而且這件事,他不能再等了。 因為亡靈的世界并非永恒,他們靠著人們的記憶活下來。 當有一天,他們不再被任何人提起,在人間再無一點痕跡,那么,他們在亡靈世界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就這樣,米格,一個即將被永遠困在冥界的活人;和埃托克,一個即將消失的亡靈相遇了。 為了改變命運,他們必須趕在天亮之前,爭分奪秒地“回家”。 一個活著的人,需要帶著逝去親人的祝福才能活下去。 而一個死去的魂魄,也依賴在世的人的記憶而存在。 這說的,就是亡靈節的意義。 也是我們站在墓碑前祭祀的意義。 人死后會去哪里?靈魂靠什么而活? 從沒想過,這些深奧的問題,會由一部動畫片來回答。 而這一次,皮克斯又邁出了創新的步伐,用動畫造出了一個全新的夢境。 這個夢境融合的想象力,畫面,音樂,每一個細節都令人嘆為觀止。 《尋夢環游記》在亡靈節狂歡的氣氛下,基于墨西哥人浪漫的死亡哲學,用“死亡”開啟了一個關于生命的故事。 當然這也是一個由血緣連接的,愛的故事。 在看似尋夢的過程中,竟然會發現,這是一次回家的旅程。 影片以最為形象生動的方式,打破了陰陽兩界的屏障,找到了兩個世界的人可以溝通的橋梁。 它重新賦予了家庭更深刻的含義。 血脈親情的力量,是可以跨越生死的。 在中文版的海報上,寫的是:在愛的記憶消失以前,請記住我。 記憶,是一張連接陰陽兩個世界的船票。 我會一直記得你,直到在另一個世界,再次找到你。 其實,很多年輕人,都像片中的小男孩米格一樣,認為所謂的祭祖,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儀式。 祭壇上的那些照片,只是一張張陌生而遙遠的臉,就像一個個空洞無聊的符號。 人的意義,好像就從“死亡”那一刻起,就完全消失了。 以致于,人們向來畏懼“死亡”。 但其實,人真正害怕的,并不是肉體的消亡。 而是畏懼“被遺忘”。 所以,千百年來,所有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想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存在過的證明。 君王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寢,學者著書立說傳承思想,藝術家留下作品洞見自然與文明。 這就是所謂的向死而生。 但是一個普通人,他平平凡凡的一生,該怎么被記住呢? 作為這個世界的大多數,多少人來了又走,匆匆忙忙,毫無痕跡。 我們的故事,只有最親近的人記得,我們的名字,也只會被他們提起…… 當有一天,連他們都忘了,我們就真的消失地干干凈凈。 就算真的有靈魂尚存,也只能像艾克托一樣不知魂歸何處。 我們畏懼“孤獨”,畏懼“被遺忘”,畏懼“死亡”。 但正是這些畏懼,才讓我們活著本身富有意義。 不會畏懼的人,是沒有方向的。 人們想盡辦法抵御畏懼,發明了武器、酒精,發明了金錢,由此來驅散心中的畏懼。 畏懼如影隨形,卻使我們變得更加地強大。 所謂英雄,其實就是一群心懷畏懼的人。 抵御畏懼,必先學會畏懼。 正所謂,心存敬畏,成就無畏。 敬畏歷史,和平才不是一紙空談。 敬畏現實,夢想才不會躲著你走。 敬畏金錢,面對財富才不會迷失。 | 時長:1分鐘 | 看完這支視頻,魚叔想到了《權力的游戲》中的一段對話—— 一個人如果感到害怕,還能勇敢嗎? 只有在害怕的時候,人們才會勇敢。 惠金所從海量的信息里,計算風險指數。 以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支撐,論證數百次,試驗數萬次。 敬畏風險,敬畏科學,敬畏道德底線。 這才能當畏懼來臨,以惠金所的敬畏,成就你的無畏。 |
|
來自: 昵稱22998329 > 《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