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酒標準定義: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而制成的蒸餾酒。由淀粉或糖質原料制成酒醅或發酵醪經蒸餾而得。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后,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
二、露酒標準定義:露酒是以蒸餾酒、發酵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以食用動植物、食品添加劑作為呈香、呈味、呈色物質,按一定生產工藝加工而成,改變了其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它也具有營養豐富、品種繁多、風格各異的特點,露酒的范圍很廣,包括花果型露酒、動植物芳香型、滋補營養酒等酒種。
三、國家的酒分類中沒有保健酒這一酒種,只有露酒,但市場卻創造出了這一酒種,一般把具有營養和功能型的露酒又稱保健酒。
并且,全國保健酒行業銷售總額以年均30%的速度在遞增。 國際上保健酒的消費量占酒類消費總量的12%。但在國內,這個比例其實還不到1%。保健酒的豐厚利潤使得知名白酒企業、制藥企業,甚至外行企業大膽涉足保健酒行業的動力所在。
四、酒精勾兌酒是最健康的白酒嗎? 有專家說:傳統白酒的雜質含量高,不如新型白酒低,因此酒精勾兌白酒更益于人體健康。新型白酒不但酸、酯低,可使人神經麻醉的醛、雜醇類含量更低。 真的是這樣嗎? 先看看酒精的作用,乙醇在體內,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放出7大卡/克的熱量,乙醇的含熱量非常高,是人體所必需的。但是酒精勾兌酒沒有任何營養成分。 在中國傳統醫藥觀點上,乙醇有促進人體吸收藥物的功能,并能促進血液循環,治療虛冷癥狀,藥酒便是依照此原理制備出來的。 酒精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損害及器質性精神病等,乙醇具有成癮性及致癌性, 酒精勾兌酒,為了模擬傳統糧食釀造白酒的風味和口感,常見的酒精勾兌酒(仿白酒)添加劑至少十四五種,多的要加七八十種。
水、酒精分子、香料物質分子結合不太緊密,是一種集合狀態。功效和傳統性白酒相差較大,酒精對人體的影響是明確的,香精、香料、穩定劑是不清楚的,或者說是今天說的清楚,未來是不明確的,人類對不明確的東西最恐懼。
香精、香料,穩定劑,他們對人體的危害是未知的。
有人辯解說這些添加劑都是國家允許的,合法的。
是的,今天是合法的,可是明天還是合法嗎?
有多少添加劑以前是是合法的,今天發現對人體有危害了!
例如:具有甜味的糖替代品 ——糖精、阿斯巴甜等于人造甜味劑。 1879年被合成的糖精,無疑是人造甜味劑的鼻祖。糖精甜度極高,是蔗糖的300~5 00倍。但沒過30年,糖精是否有害的爭論便開始了。
1960年,一項研究表明大量食用糖精會導致膀胱癌的物質。1977年,加拿大禁止了糖精的使用。
上世紀60年代,雀巢公司開發了固體“牛奶”,被命名為“咖啡伴侶”。一小包咖啡伴侶便能替代一杯牛奶,人們戲稱其為“奶精”。后來,人們發現半固體的油類生產出的咖啡伴侶,穩定性更高、口感也更好,而某些植物油經部分氫化后,其理化性質便能滿足此要求。 隨著研究深入,人們發現氫化油含有高濃度的反式不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現在還有不少食品含有反式脂肪酸,或者叫人工黃油、植物黃油、植脂末、植物奶油) 再看看傳統白酒,我們先給傳統白酒下一個定義: 真正規范的中國傳統白酒,采用傳統工藝、手工操作,從原料到釀造,到蒸餾,到貯存,到調制,參與釀造的釀酒大師,全程可追溯的中國白酒是稀有資源。這類酒由于受到產區,工藝的復雜,生產周期長,貯存周期長,在釀酒過程中的比例很小等等因素的影響。這類酒約占整個白酒產量的10%以下。 傳統白酒純糧固態發酵工藝是自然發酵、自然培甜、自然老熟的釀造規律,加之曲藥、老窖中微生物的作用,酒體中除了乙醇外,還蘊含了豐富的己酸乙酯等營養成分。 酸是白酒中的重要呈味物質,它與其他香味物質共同構成白酒所特有的芳香。 傳統白酒的酸超過普通液態白酒的兩倍。 酯也是固態發酵白酒的香味物質。優質白酒的酯類含量都比較高,比液態白酒高出一倍以上,所以優質白酒香味濃郁。 而液態發酵白酒的香味只能靠添加人工合成的香味物質來解決。 中國傳統白酒中98%的成份是酒精,還含有1000多種微量成分,但這些成分只占總量的2%-3%。,可關鍵就是這少數,基因研究證明,人和猿猴的基因99%是一樣的,差距只有1%,差距之大不用說了吧。 傳統純糧固態發酵白酒中,具有抗癌癥、抗病毒和抗炎癥等活性功效的物質,有脂肽類地衣素、萜烯類化合物,以及白酒特征風味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質的吡嗪類化合物。 傳統白酒中確實有1000多種其他物質,但其總量僅有2%~3%。其他物質比例最大的是各種醇、酸、酯、醛類物質。酸類物質絕大多數是乙酸(又名醋酸)、己酸、乳酸,它們沒有一樣可以對人體構成傷害。
相反的,沒有這些有機酸的天然比例搭配,白酒的酒精刺激性就非常強。因此酸類物質低并非100%的是好事。 采用酒精勾兌白酒,還是要不可避免地按照比例調入這些酸。只不過勾兌的酸類物質是化工產品,它們的安全性才沒有任何可以保障的手段。 至于酯類物質,在酒精勾兌過程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沒有己酸乙酯就不會有濃香型白酒,沒有乙酸乙酯和大量的乳酸乙酯就不可能構成清香型白酒的風格。 白酒中真正危害人體的“罪魁”是甲醇和鉛。在傳統工藝中,只有異常發酵,才可能產生過量的甲醇。而微量甲醇的存在,但數百年來,傳統蒸餾白酒存在的微量甲醇從未使人中毒。 如果將酒精與酒相比較就如同將純凈水與礦泉水相比較。前者成分單一,后者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各種礦物質。 液態發酵的酒,成分非常單一,只含乙醇。
傳統白酒里面的1000多種其他物質,它們的作用就像中藥一樣,中藥里面的各種成分有君臣佐使,有協同拮抗作用,比如中藥有一味叫“黃連“中醫認為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從黃連里提取的西藥黃連素用于治療腹瀉。從中藥的清熱到止瀉,差距之大不可想象,作用很不相同。互相之間的作用還是未知的,更不能簡單的認為就是酒精的作用。 五、由于“保健酒”被保健品行業玩壞了,所以“健康白酒”就被造出來了。 “健康白酒”不是一個準確的概念,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定義。在國家及行業的相關標準中,均沒有“健康白酒”這種提法。 我們總結一下市場上關于健康白酒的說法最典型的是: (一)、 是以傳統白酒為基礎酒; (二)、 是用科學技術將藥食同源物質與白酒有機融合; (三)、 是酒體應保持傳統白酒的特性與典型性; (四)、 是具有助于養胃、護肝、潤肺、健脾、益腎等相關功效。 (五)、 是沒有明顯的藥味,適口度好。
六、一部分“健康白酒”,就是以露酒工藝技術創新發展的產品,其以提取、提純技術向酒體中添加活性物質,替代了傳統的浸提、泡制、串蒸等工藝,使產品功效更好,品質更穩定,同時對原基酒風格改變微弱,更加接近白酒風味。
七、白酒是未添加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即“非添加”,而一旦添加了外部的活性物質,則屬于露酒范疇,將之稱為“健康白酒”是不合規范的。 這一部分“健康白酒”產品,有相當一部分所執行的生產標準為GB/T27588,正是露酒標準,而其銷售業務人員往往將其作為白酒類產品推薦給消費者。這種存在于技術標準層面的問題,隨時可能給企業、行業招致麻煩和損失。 八、另一部分健康白酒”是: (一)、強化功能性微生物,大大提高酒體中有益活性物質含量的白酒產品; (二)、本身確實含吡嗪類,萜烯類,核苷類、酯肽類等活性物質很高的白酒品類。 這一部分是要大力提倡和支持的,這些本來就是屬于白酒范疇之內,而白酒本就含有活性物質種類,具有特殊的健康價值,只是含量多少有別。 至于以新技術實現的白酒品質改造,其原理是對白酒健康成分的“放大”,但使用新技術前后的白酒產品,同樣沒有健康與否之分。 九、早在2009年中科院研究員莊名揚,劍南春酒廠總工徐占城,山東大學,牛欄山酒廠研究出酒中“酯肽類的其中一種叫“地衣素"的物質,該成果不僅發現了“地衣素"還說清楚與“地衣芽抱桿菌"的關系山東大學就是參與之一。牛欄山酒廠的研究更是深入,研究人員不僅開展了對清香型、醬香型酒中“地衣素"的形成研究還對口感風味對進了比對! 國外相關文獻已經證實,萜烯類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病毒以及抗氧化的活性功效。
中國傳統白酒中發現了萜烯類化合物等生物活性成分,中國傳統白酒中的健康活性物質成分遠遠高于葡萄酒,比葡萄酒更有益于人體健康。 中國傳統白酒是采用多菌系自然堆積固態方式制曲、固態開放式發酵、固態蒸餾等自然而科學的釀造體系來釀制的。 酒體中的豐富風味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源于復雜的微生物發酵過程的代謝體系富集;而葡萄酒為釀造酒,更多的風味物質來自于葡萄原料和后期的橡木桶陳釀。 另外,由于傳統白酒在固態蒸餾過程中,將產品中的風味物質進行選擇與純化,也體現了中國傳統白酒更為“潔凈、保健”的特性。 十、白酒健胃助睡眠、通風散寒、舒筋活血 白酒中的成分很復雜,僅茅臺酒中的香味素就多達70余種,這些物質中有不少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有失眠癥者睡前飲少量白酒,有利于睡眠,并能刺激胃液與唾液分泌,起到健胃的作用。此外,適量飲用白酒還有通風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 而保健酒、健康白酒多為酒加中草藥,而中醫的精髓是“辨證施治”,就是一人一方,中醫方藥是個性化極強的,非辨證不能施治,而要消費者自辨陰、陽、表、里、虛、實、寒、熱,實是是太困難了,所以用保健酒要消費者自己分辨自己適合的品種太困難了,搞不好會適得其反。 用保健酒要慎之又慎! 在80年代北京名中醫關幼波先生治肝病名動京師,有關部門就曾將他的經驗編成程序,大力推廣,未能成功。因為能用此軟件必為精通中醫者,但是,精通者中醫的人又不需要此軟件。
何況保健酒要想有用就會多為重方,多用動物類藥物,以至參、茸、蛇、蟲、鞭多入其中,聞之既不喜歡,入口就更難了,所以很多人說:不如直接吃藥。
十一、正如瓶裝水產品,可以有礦泉水、純凈水、蘇打水、礦物質水,但從未有“健康水”一說,因為健康是整個大品類的共同屬性,某一小部分產品獨占“健康”名義,則意味著將其他大多數置于“不健康”的對立面。這算得上是商業倫理層面的癥狀了,為達到自身受益,無形中損失了整個行業的共同價值,并使行業置身于巨大的輿論風險中。
十二、 “主導健康與否的核心因素是飲酒行為”,如果讓消費者采取科學、文明、健康的飲酒方式,那所有白酒都是健康的,反之,則白酒與健康就無法劃上等號。 白酒少量應用不但無害,反而是藥,有益于人體健康。而由于近年社會對酒不了解,以及媒體的無知和妖魔化,將過量飲酒的害處都強加于原本無過的“酒”上。試問,什么東西過量會是無害的,比如,維生素,甚至水,過量都會造成危害,其中關鍵是度。 當然我們說的前提是好酒。 十三、所謂的“藍帽子”保健酒是指,具有食藥監總局認證的,且必須遵守相關的宣傳規定和技術標準的產品。 實質上,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沒有“藍帽子”的所謂健康白酒,屬于配制酒的一種。而“健康白酒”這一名詞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屬于偽概念,很多市場上流通的“健康白酒”都是在普通白酒的基礎上加以其他植物、中草藥等物質或成分,從制作工藝上來看,已經和市面上流通的露酒制作工藝無異,屬于配制酒的一種。 對于擁有“藍帽子”的保健酒而言,國家對其功效有明確的規定,即限定在調節人體免疫力等。 目前,行業內對“健康白酒”的風口較為看重,在難以取得“藍帽子”批號較難,批準種類較少的情況下,部分企業退而求其次,以配制酒中部分填料為噱頭,暗示消費者產品擁有的功效性。 十四、這些年比較典型的冠以“健康白酒”的案例。 針對“醉酒慢,醒酒快,不傷害身體”等需求,洋河推出賣點為“低醉酒度”的微分子酒。在洋河股份官網,微分子酒宣稱具有三大特點:分子量小、微量成分多、健康元素多,但分子量、微量成分和健康元素具體內容語焉不詳,也無明確的實驗數據支持。 江中集團官網上杞濃酒的產品介紹稱,“杞濃酒不是枸杞浸泡酒,更不是保健酒,它是純枸杞釀造的好白酒。”而在10年前,杞濃酒被評為“中國真正好喝的健康果酒”。
還有的宣傳:“輔助降三高,減少肝損傷”、 “每天喝一兩,相當于每天吃海參”…… 各種“健康白酒”的宣傳語或具功效宣傳,或語出驚人。 十五、有酒企稱其健康酒的制造方法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那么,獲得專利是否能證明產品的功效呢? 國家知識產權局表示,專利的審查只是通過專利人提供的實驗數據和基本材料,審查技術方案本身的實用性、創造性和新穎性,沒有能力對產品的效果和功能進行審查。 十六、與世界上其他五大蒸餾酒相比,我國白酒堪稱是呈香呈味物質最為豐富的蒸餾酒。 然而,對白酒的功能認識仍然滯后于產業和消費的發展,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才剛開始,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奧秘仍然是一大科學難題。 白酒企業大張旗鼓地打出“健康”旗號,極有可能造成消費者的逆反心理。要讓消費者接受健康白酒的概念,還需要拿出具有可信度的科學實驗依據。 健康白酒非保健品,屬于普通食品。普通食品不能宣稱具有保健功能及疾病預防功能,因此健康白酒有關降“三高”等功能宣傳實際上違背了相關法律,涉嫌欺詐消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