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浮世繪美人畫家,喜多川歌麿直追鳥居清長。他與當時的文學名人結交,以新的時代感覺,在繪畫中追求合乎理想和社會風尚的美,對社會地位低下的歌舞伎乃至妓女也充滿同情。他的畫以準確的線條和單純的色塊,描繪女性的官能美,刻畫女性的心理活動。歌麿完全靠自學成才,一生描繪女性,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 喜多川歌麿,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與葛飾北齋、安藤廣重有浮世繪三大家之稱,他也是第一位在歐洲受歡迎的日本木版畫家。 他生于江戶(今東京)農家,是“大首繪”的創始人,也就是有臉部特寫的半身胸像。他對處于社會底層的歌舞伎、大坂貧妓充滿同情,并且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制了許多以頭部為主的美人畫,竭力探究女性內心深處的特有之美。代表作品有《江戶寬政年間三美人》——中間是富本豐雛,右為阿北,左為阿久;豐雛是花街吉原藝妓,阿北與阿久是淺草觀音堂隨身門下茶室的姑娘。以描繪從事日常生活或娛樂的婦女以及婦女半身像見長。著名的有《婦人相學十體》和《青樓美女》。還研究自然,出版了插圖書籍《蟲撰》(1788)。1804年因《軍事統治者的妻妾》木版畫觸怒了政府而被監禁50天。 幾乎所有的浮世繪畫師都將吉原妓女作為表現對象,但喜多川歌麿筆下的吉原妓女不僅是一道社會風景,他更善于敏銳捕捉和細膩刻畫日常生活細節和豐富的喜怒哀樂表情,將視線投向游女們的心理深處。最早開始研究浮世繪的19世紀法國文學家龔古爾在其所著《歌麿》一書中,將喜多川歌麿定義為“青樓畫家”,盡管略有以一概全之嫌,但還是相對準確地把握住了他畫業的主要成就。 《青樓十二時》系列是喜多川歌麿表現吉原游女生活細節的代表作。在當時的江戶,沒有嚴格的時間概念,按照習俗,一個“時刻”即兩小時。全系列共12幅,隨時間推移選擇了游女生活有代表性的內容。通過特定的服裝樣式及其紋飾表現特定的人物,體現出喜多川歌麿對吉原風俗的了如指掌以及對游女生活的細致觀察。 “青樓十二時”里分別代表每一時辰的江戶十二名妓,不只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更成為歌麿不容置疑的傳世代表作,這些美人華麗的服飾都是選用特殊顏料和上好紙張的多色套印.甚至灑以發亮的云母石細粉。 張愛玲曾在文章《忘不了的畫》中,描寫過喜多川歌磨記錄藝伎24小時生活的《青樓十二時》,“日本美女畫中有著名的《青樓十二時》,畫出藝妓每天二中四個鐘點內的生活。這里的畫家的態度很難得到我們的了解,那倍異的尊重與鄭重。中國的確也有蘇小妹、董小宛之流,從粉頭群里跳出來,自處甚高,但是在中國這是個性的突出,而在日本就成了一種制度。在日本,什么都會成為一種制度的。藝妓是循規蹈矩訓練出來的大眾情人,最輕飄的小動作里也有傳統習慣的重量,沒有半點游移。 《青樓十二時》里我只記得丑時的一張,深宵的女人換上家用的本展,一只手捉住胸前的輕花衣服,防它滑下肩來,一只手握著一炷香,香頭飄出細細的煙。有丫頭蹲在一邊伺候著,畫得比她小許多。她立在那里,像是太高,低垂的頸又太細,太長,還沒踏到木屐上的小白腳又小得不合適,然而她確實知道她是被愛著的,雖然那時候只有她一個人在那里。因為心定,夜顯得更靜了,也更悠久。” 喜多川歌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