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代本草文獻記載及實踐體驗,馬蜂窩(蜂房、蜂巢)具有法風定痙、解毒療瘡、散腫定痛、興陽起痹等作用。可是,近世只重外用,忽視內服,淹沒其功,至屬可惜。實則本品不僅。為瘍醫要藥,對內科某些疾患亦甚有效。 治手足風痹黃蜂窠大者一個,小者三、四個(燒灰),獨頭蒜一碗,百草霜一錢半。同搗敷上。忌牛冷葷腥。--《乾坤生意秘韞》治風氣客于皮膚,瘙癢不已; 治風氣蜂房(炙過)、蟬蛻等分。為末,酒調一錢匕,日三、二服。--《姚僧坦集驗方》治婦人乳癰,汁不出,內結成膿腫,名妒乳; 治婦人蜂房(燒灰研),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簡要濟眾方》治諸惡疽、附骨癰; 治諸惡露蜂房、亂發、蛇皮。三味合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二。--《別錄》 治瘰疬生頭,膿水不干,癢痛露蜂房一兩,蛇蛻皮半兩,玄參半兩,黃芪三分,杏仁一兩(湯浸,去皮,雙仁,研),亂發如雞子大,黃丹五兩。上藥細銼,用麻油一斤,先煎發及杏仁,侯發消盡,即以綿濾去渣,都入鐺中,將前藥煎令焦黃,又濾去滓,下黃丹,以柳木篦不住手攪,候熬成膏,即傾于磁合中盛,旋取涂于帛上貼之。--《圣惠方》蜂房膏治下部漏痔; 治下部大露蜂房燒存性,研,摻之;干,以真菜油調。--《唐瑤經驗方》治風瘺; 治風瘺露蜂房一枚,炙令黃赤色,為末,每用一錢,臘月豬脂勻調,敷瘡上。--《補缺肘后方》治風熱牙腫,連及頭面; 治風熱露蜂房燒存性,研末,以酒少許調,噙漱之。--《十便良方》 治頭癬治頭癬蜂房一個,蜈蚣二條,明礬適量。將明礬研末,入蜂房孔中,連同蜈蚣置瓦片上文火烤焦,共研細末,麻油調勻外擦。--《全展選編.皮膚科》蜂房研為末,調豬油涂搽。 治蜂螫人治蜂螫露蜂房末,豬膏和敷之。--《千金方》用蜂房煎水洗痛處亦可。 治重舌口中涎出治重舌蜂房燒灰細研,以好酒和,薄敷喉下,--《圣惠方》 治小兒喉痹腫痛治小兒蜂房燒灰,以乳汁和一錢匕服。--《食醫心鏡》 治小兒臍風濕腫久不瘥治小兒露蜂房,燒末敷之。--《子母秘錄》 治寸白、蛔蟲 治寸白蜂窠燒存性,酒服一匙,蟲即死出。--《生生編》 治細菌性痢疾治細菌蜂窩焙干,研細末,每次一至二分,每日三次,溫開水送服。四至七天為一療程。--贛州《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小兒疾用大蜂房一枚,加水三升煮成濃汁洗浴。一天洗三、四次。 風蟲牙痛用露蜂房煎醋熱漱。又方:用蜂房一枚,孔內以鹽填實,燒后研為末,擦患處,待一會,鹽湯漱。或取一塊咬齒間。又方:用露蜂房一個、乳香三塊,煎水含漱。又方:用露蜂房同細辛煎水含漱。又方:用露蜂房同蝎。研末擦患處。 馬蜂窩就是露蜂房 來源 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巢,或連蜂蛹在內的巢。 性味歸經 甘,平;有毒。歸胃經。 功效應用[1] 1,攻毒殺蟲:適用于癰疽瘡毒,瘰疬,癬瘡等。 2,祛風止痛:用于風濕痹痛,牙痛,風疹瘙癢等。 馬蜂窩藥用價值高,具有攻毒療瘡,消腫散結,祛風通絡,清熱解毒,溫陽益腎之功效, 臨床應用很廣泛,而副作用小,是一味很有發展前景的中藥。 馬蜂全身都是寶。蜂窩里的蜂蛹含有很高的蛋白質,是難得的美味。 用現代技術提取的蜂膠比較珍貴,它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蜂巢對治療過敏性鼻炎等也有效果;蜂毒也有藥用價值。 民間偏方有用馬蜂、蜂巢泡酒治風濕病的說法,也有一定效果, 還有人用活蜂蜇人治病,以毒攻毒,屬于比較危險的偏方。 另外泡過酒的蜂巢用水煮一煮,再用來洗澡還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 胡蜂科的大黃蜂或同屬近緣蜂所筑造的蜂巢,中醫稱之為露蜂房。 《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認為其“味苦,平。 主驚癇瘛疭、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腸。” 稀釋40倍的蜂巢水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 以及傷寒桿菌等都有較強抑制效果; 稀釋50倍對煙曲霉、黃曲霉、茄鐮菌、串珠菌等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 還可使血漿中膽固醇明顯下降,降低血壓和增加血小板作用。 露蜂房含揮發油,為一種有毒成分,可驅絳蟲,但毒性很強,能導致急性腎炎。 并含有蜂蠟、鈣、鐵、蛋白質等。其醇、醚及丙酮浸出液皆有促進血液凝固、 增強心臟運動、利尿和一時性降壓作用。 蜂房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或同屬近緣昆蟲的巢,東南各省均產。性平,味苦咸微甘,入肝、腎、胃三經。帶子者效佳。歷代本草均謂其有毒,但從臨床實踐觀察,雖服大量,亦未發現毒性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