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是由于人身之氣不足,以氣息低微,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
氣虛體質的人性格內向,喜靜惡動。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病后康復緩慢。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較差,不耐受風、寒、暑、濕等外邪的侵襲。氣虛體質之人多與先天、自然環境、情志、飲食、生活起居、久病等因素相關。
氣虛體質的人該如何調理? 氣虛指全身虛衰性重病之后,元氣未復。臨床表現為面色白、頭暈、耳鳴、心悸、氣短、語聲低沉、動則自汗等。治宜補氣益氣。 ——《中國針灸學詞典》 氣虛體質的形成與肺、脾、腎三臟關系密切。因為先天、自然環境、情志、飲食、生活起居、久病等機體內外環境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肺衛不固,脾胃功能失調,腎氣不足,氣血精津生成不足,終致氣虛體質的形成。所以調理氣虛體質調治必須顧護肺、脾、腎之氣,益肺健脾,培補元氣之法,補衛氣,助健運,固表斂汗,增強身體抵抗力為主。 艾灸能補陽,振奮精神,使人體陽氣充足,衛外之力增強,驅邪扶助正氣之功。涌泉、關元、神闕等穴均具有培補先、后天之本,補益強壯作用。《外臺秘要》說:“三里養后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在這些穴位施用艾灸之法,逐漸累積灸效而調動機體內在的抗病防御能力,激發人體正氣,使氣虛體質得以改善。 氣虛體質的人可以常灸下面這些穴位
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么調理氣虛? ▎運動調養 氣虛體質的人往往喜靜惡動,不利于氣血的運行,運動有助于氣血通達周身,更有助于氣的生成。 根據個人情況,可選擇散步、慢跑及舞蹈等;尤其適宜練太極拳、八段錦等。但因為氣虛的人體能偏低,運動應當適度,宜循序漸進,不可過度,貴在每天堅持,可益脾肺,固腎氣,壯筋骨,逐漸改善體質狀態。 ▎飲食調養 飲食宜食用性平味甘或甘溫,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如粳米、雞肉、鰱魚、大棗、櫻桃、葡萄、花生、山藥等。 忌吃破氣耗氣之物,生冷性涼,油膩厚味、辛辣食物,情志方面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憂愁思慮恐懼,保證充足的睡眠。
▎起居調護 要保證充足睡眠,氣虛體質者睡眠不好,睡前應保持情緒平穩。可以用熱水泡腳,不喝濃茶或咖啡,可飲牛奶1杯。養成良好睡眠習慣,晚上23點之前就應該睡覺,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時。 氣虛體質寒熱耐受力差、尤不耐寒,故氣虛體質者應隨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尤其是冬季及天氣轉冷時要注意保暖,防外邪侵襲。
體質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自然環境、情志、飲食、生活起居等等。生活中,我們可根據自身的情況不同,選擇適當的養生方法,正確施灸,改善和調整自身的體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