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幾個消息比較熱門。 第一個,“教科書式耍賴”事件。 當事人趙先生的父親2年前遭遇車禍被撞成植物人,法院判決肇事者賠償85萬,但肇事者買車買房,卻耍賴拒不賠償。趙先生無奈,將對方賴賬的視頻發到了網上,引起軒然大波,被稱為“教科書式耍賴”。面對洶洶輿情,法院很快采取行動,查封了賴賬者的財產,并將耍賴的肇事者行政拘留15天。 第二個,一份全體醫生的欠費清單。 事情發生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醫院,醫院近期對2015年3月到2017年8月的病人欠費進行清理。決定病人欠費金額的70%由管床醫生負責。院辦公會研究決定,從發放10月績效工資開始,每月從相應管床醫生績效工資中扣除500元,扣完為止。 普外科一名醫生因為病人逃費最多,需繳納12萬元。而一位兒科醫生在給醫院的說明中寫到:自己管的患兒治好了,在欠費情況下,父母抱著患兒半夜離開病房,打電話手機停用。這位醫生認為“不知道錯在何處,反復陳述這件事比被投訴還寒心”。 事情被曝光后,院領導相當重視,第一時間開始追查爆料醫生。不過,最終迫于輿論壓力,醫院最終收回了這一個令醫務人員極度憤怒和寒心的規定。 第三個,四川衛計委緊急發布出通知,嚴控醫療費用的增長。控費未達標,醫院降級!院長撤職!醫務人員扣工資! 此前,貴州省因為醫療費用增長超標,也給醫院下了“緊箍咒”,多家貴州三甲醫院被曝接連發出通知,停用、重點監控上百個藥品,不少是大品種,六大科室停用部分醫用耗材!現在四川省又下發控費通知,類似貴州省醫院的做法也將在四川重現。 這三件事情,貌似沒有太大關聯,然而我們認真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三件事情中,我們領導干部的管理思路和執政手段,是完全如出一轍的。那就是:回避自己本來應該承擔的矛盾,把矛盾像踢皮球一樣轉移給無辜者。說通俗點就是:甩鍋。 先說第一件事兒。 法制社會,講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很遺憾的是,經過幾十年的法制建設,我們中國只能算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而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這三條,很多時候只是我們的美好愿望而已。 中國醫鬧為什么那么猖獗,是因為無法可依么?顯然不是。 中國醫鬧的猖獗,在于我們很多警務人員和政府主管部門,多年來頑固回避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堅持“不能把醫患矛盾轉化為患者和警方乃至政府的矛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對醫鬧縱容遷就,養虎為患,導致醫鬧和涉醫暴力在中國愈演愈烈。 執法部門回避責任不作為,不可能僅僅體現在涉醫暴力問題上。這起“教科書式耍賴”事件,更絕非個案。中國司法執行難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大量受害者贏了官司卻無法看到判決的執行,使公道永遠停留在最后一百米的距離。 為什么執行這么難呢? 我們看到,當事件在網絡曝光引起關注之后,有關部門立即雷厲風行的查封了肇事者財產并拘留了肇事者。也就是說,所謂的執行難,并非是執法部門沒有手段,而是沒有動力和意愿。 為什么沒有動力和意愿呢?恐怕也是不想“把肇事者和受害者的矛盾,轉化我哦肇事者和執法部門乃至政府的矛盾”吧? 簡而言之,回避責任和矛盾,將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踢給受害者,這是教科書式耍賴長盛不衰的根源所在。 再說說第二件事兒。 說實在話,第二件事兒和第一件事兒其實大有關聯。醫院為什么讓醫生賠錢?很簡單,因為醫院很清楚通過法律手段討還欠費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兒。為什么幾乎不可能呢?因為就算醫院贏了官司,也很難指望我們的執法部門認真執法,為醫院追回欠款。 換句話說,醫院深受欠費之苦,其實是執法部門甩鍋的緣故。而面對執法部門的不作為,醫院領導在無奈之余,也有樣學樣,自己回避開矛盾,把鍋甩給了一線醫生。 面對欠費,除了咬牙認賠,醫院其實只有兩個辦法:一是通過法律途徑追討。二是拒絕收治有欠費風險的患者,甚至停止給欠費患者進行治療。 第一個辦法,由于我們執法部門長期的不作為,走不通。 第二個辦法,院領導不敢走,因為如果醫院明確作出這種規定,那意味著巨大的法律風險輿論風險和政治風險,完全就是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 自己怕丟烏紗帽不敢走,怎么辦呢?很簡單,把風險和矛盾轉嫁給一線醫務人員啊。這鍋我不背,甩給一線醫務人員。 只要不是傻子,都清楚,如果患者欠費醫生負擔70%的話,那么一線醫生要么離職不干,要么就只能替院領導把他們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做了:拒絕收治有欠費風險的患者,甚至停止給欠費患者治療。 而由此產生的法律風險和輿論風險,則完全由一線醫生承擔了下來。 如果因此引發醫患沖突乃至傷醫事件,領導完全可以一臉無辜的說:我們公立醫院,救死扶傷,怎么可能因為患者沒錢就不給治療呢?醫院一直明確要求碰到這種情況要先救人的。 是啊,你規定了碰到欠費要先救人。然后你又規定了欠費由醫生負擔。 好人讓你做了,然后你逼著醫生去替你做惡人。 你特么要不要臉啊? 還有第三件事兒,這也是我們的主管部門在當甩鍋俠。 醫保控費,是件應該做必須做而且應該馬上做的事情,這一點,我覺得不需要爭論。 全世界的醫保,都是低水平廣覆蓋。醫保,是給國民提供與國力相符的基本醫療保障,而非高水平醫療保障。有錢人想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應該自己掏錢或者去根據自己經濟水平購買不同檔次的商業保險,而不應該指望國家醫保。 低水平廣覆蓋,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全世界的醫保都是這么搞的。當然,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和政府投入的加大,醫保的水平也會不斷提高。但無論如何,醫保不能超出國力和經濟允許的水平,否則難以為繼。 中國的醫保,從誕生那天起就是難以為繼的。 我們的城市醫保和新農合覆蓋率達到了95%,遠高于美國的水平。而我們醫保的保障水平,更是令全世界獨此一家。 與國外醫保相比,中國醫保政策簡直奢侈的不像話。中國患者不需要漫長的預約等候。所謂的分級診療也只是名義上存在。參保的患者,可以輕易的到三甲醫院乃至省級醫院和國家頂級醫院就診。北京老百姓得個感冒去協和醫院看病報銷,北京孩子打個噴嚏去兒童醫院看病也報銷。 中國的醫保報銷范圍更是令人咂舌,患者進了醫院,進口的抗生素和國產的一樣報銷,進口的鋼板和國產的一樣報銷,各種復雜高端的手術包括多種臟器移植手術都報銷,更不用提占據門診醫保處方巨大份額的各類據說有輔助治療和強身保健作用的中成藥了。 我曾經說過:全世界沒有像中國這樣搞醫保的,這種高水平高覆蓋的搞法,除非中國經濟和政府財政收入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否則醫保費用增長早晚讓政府財政無力承擔。 無力承擔怎么辦? 很簡單,根據政府財力調整醫保政策,尤其是要調整醫保報銷范圍,將一些過于高檔的不符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東西剔除出醫保目錄。比如抗生素只報銷國產的,骨科鋼板只報銷國產的,那些對治療非必要的中成藥不再報銷,等等。 如果患者想享受更高水平的服務,沒有問題,自己掏錢就可以了。 說白了,控費問題,主要是醫保政策制定和調整的問題。不是醫院和醫生的問題。 但是,調整醫保政策,收緊報銷范圍,那是會得罪老百姓的,會挨罵的。 怎么辦呢?很簡單,把本該由自己承擔的矛盾回避開,把鍋甩給醫院和醫生。 一方面,繼續給老百姓開空頭支票。一方面,逼著一線醫生拒絕給患者兌現這些支票。 這種行為,不僅不要臉,也把醫務人員置于很大的危險之中。 前一段時間,某城市,由于政府不給醫院支付醫保款項,醫院拒絕收治醫保患者,引發了大量的矛盾和沖突。而明明是始作俑者的政府,在面對媒體的時候,道貌岸然的指責醫院醫院行為不當,不該拒絕收治醫保患者。 試問,當政府一邊向患者保證你可以去醫院開奧迪,一邊又強令醫務人員把費用控制在奧拓水平的時候,醫生和患者的沖突如何避免? 當患者強烈要求醫生使用醫保規定可以報銷的高檔耗材和治療方案,面對嚴格控費任務和嚴控耗材使用命令的醫生又該怎么辦?由此引發的醫患沖突和傷醫事件,又該由誰負責? 是不是只能是夾縫中的無辜醫者? 總指揮2013年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說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