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后歐洲殖民列強紛紛在新大陸美洲開拓自己的殖民地,后起的大英帝國在經歷與西班牙、法國的多番爭斗后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起新罕布什爾、馬塞諸塞、羅德島、康涅狄格、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特拉瓦、馬里蘭、佛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佐治亞13個殖民地。 由于這13個殖民地同英國本土的地緣距離遙遠——遠隔大西洋,漸漸殖民地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經濟體系,開始越來越不順從于英國的統治。英國的應對之策是強化對北美的殖民統治以強硬對強硬,深感自己的自由被侵犯的北美人民發動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在獨立戰爭中英國的另一處殖民地佛蒙特保持中立——既不援助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獨立戰爭,也不支持英國武力鎮壓13個殖民地的反抗,獨立戰爭結束后13個殖民地成為美國建國十三州,佛蒙特以第十四州的名義加入美國。不僅如此,在戰后的《巴黎和約》中英國還買一送一地將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英屬殖民地悉數送于美國。 拿破侖戰爭時期拿破侖專心于歐洲的爭霸戰爭,無暇顧及法國的海外殖民地,法國在北美的路易斯安娜和英國的加拿大接壤,拿破侖擔心路易斯安娜遲早會被英國奪去。這時美國表示愿意出錢購買路易斯安娜,拿破侖一合計:反正路易斯安娜遠離法國本土,自己忙于歐洲戰爭確實無暇顧及,與其被老對手英國占了去,不如讓給美國既可以拉攏一個可以在北美牽制英國的盟友,又可以換兩個錢以充軍費,于是就以每平方公里7美元的低價將路易斯安娜賣給美國,美國領土由此擴大一倍。 拿破侖在放棄北美的路易斯安娜后專心致志于歐洲戰爭,幾乎征服了除英、俄之外的整個歐洲,在美洲擁有遼闊殖民地的西班牙被拿破侖占領,于是美國毫不客氣地接管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佛羅里達。與此同時西班牙的其它殖民地也紛紛獨立,其中墨西哥正好與美國接壤,于是美國又通過美墨戰爭從墨西哥攫取了德克薩斯、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猶他、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懷俄明等地。 隨著路易斯安娜的購買和從墨西哥獲得大片領土,美國掀起西進運動,大力開發建設新獲得的西部領土。在這一過程中美國摟草打兔子,又從英國人手中奪取了俄勒岡地區。此時的英國正忙于和俄國的克里米亞戰爭,沒工夫搭理美洲的爛攤子,于是俄勒岡就被美國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當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后戰敗的俄國開始擔心起自己的美洲殖民地阿拉斯加來,俄國沙皇的擔心和當年拿破侖的擔心如出一轍:阿拉斯加和英屬加拿大接壤,隨時有被英國奪去的可能。這時美國又不失時機提出要購買阿拉斯加,俄國覺得:阿拉斯加遠離本土,自己鞭長莫及,于是索性做個順水人情半賣半送讓與美國。 經過上述擴張,美國已是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隨后美國開始積極要求拉美和亞太國家開放門戶,通過經濟手段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在這一過程中美國需要在自己通往日本、中國、印度的航線上建立一個中轉站,正好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恰恰適合扮演這個角色,于是美國大力向夏威夷移民,實際控制了這一地區。但名義上夏威夷并不是美國正式的領土,直到1959年美國才將夏威夷正式合并為自己第五十個州。 其實美國的領土還不止這些:1898年美國通過美西戰爭獲得了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其后古巴和菲律賓獨立,而波多黎各和關島成為美國的海外領地,其地位類似于1959年之前的夏威夷。19世紀后半葉德國、英國和美國為爭奪薩摩亞群島發生了嚴重的國際對抗。最后根據1899年條約規定:德國和美國分割薩摩亞群島。次年美國正式占領群島東半部(由5個火山島與兩個珊瑚礁組成)。1917年美國用2500萬美元向丹麥買下美屬維爾京群島,由美國海軍部管轄。該群島居民從1927年起成為美國公民,但不能在本島參加美國總統的選舉。1954年美國政府修訂了1936年通過的《維爾京群島組織法》,規定該島居民享有一定限度的選舉權,成立了經選舉產生由15人組成的參議院。自1970年始,行政權被交給民選總督。從1973年起普選產生一名駐美國眾院代表,但只在眾院的委員會有表決權。該群島有自己的旗幟。二戰日本戰敗后聯合國將北馬里亞納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帕勞島和馬紹爾群島一起劃給美國政府托管,托管期40年(1945-1985年),美國負責托管地的國防及外交事務。在托管期結束以后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帕勞島與馬紹爾群島分別獨立成立為共和國,而北馬里亞納群島在70年代決定不尋求獨立,轉而尋求成為美國領地。1975年與美國達成協議成立聯邦,成為美國政治聯盟。1978年聯邦政府成立并通過了憲法。1986年11月經全民公投歸屬美國,成為美國領地,管理則由當地政府自治管理一段過渡時期。島上居民自1986年起全部持美國公民護照,社會安全卡(即稅卡)由美國加州統一管理。當時與美國協議由當地政府管理移民及勞工事務。2008年5月10日美國總統布什簽署《北馬里亞納群島聯邦化條例》,最終在2009年11月28日收回其移民及勞工事務的自治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