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志: 羨慕。蹲點調研幾天來,這是徘徊在我們心中最多的一個詞。 在北京工業大學,我們看到他們從大學輔導員那里得到的滋養是那么豐富和飽滿。作為曾經的大學生,我們羨慕今天的學子。 我們的心中也存留著對自己大學輔導員的感念,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隨著我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不斷加強,輔導員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上都發生著極大變化。如果不靜下心來,以足夠的時間去了解他們,還真是品味不到。 但是,大學生們對辛辛苦苦跟在他們后面的輔導員買賬嗎?他們需要什么樣的輔導員? “剛才你說了,對學生干部,學校要多開展培訓活動。下一步你們打算怎么干?” 面對學院黨委副書記、專職輔導員蔡立佳老師的詢問,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2009級本科生周宗源撓撓頭,愣在那里。 “如果學生干部說得還不如同學們說得清楚,怎么行?你要自下而上收集同學們的想法,然后形成怎么做的方案。” 周宗源的臉有點紅,“行,我回頭了解一下?!?/p> “不應該是回頭吧,應該馬上。咱們的計劃都訂了這么久了。” 周宗源的臉更紅了,看看一起開會的其他同學,都比他低一年級,有點抹不開面子。 這樣的輔導員,這一代大學生受得了嗎? 可是,幾分鐘后,蔡立佳老師離開會場,周宗源對記者說:“蔡老師不抓細的,他會在思想上引導我,很受益?!睕]有一點記仇的樣子。 “我給蔡老師做過半年學生助理,他對我觸動很大。他更注重思想層次上的東西,善于在宏觀上把握事務?!?010級的王霞在一旁補充道。 記者把學生的評價轉述給蔡立佳老師,他連連擺手,說:“孩子們用詞,總是很大?!?/p> 還有一個更大的詞呢:精神導師。別看都是20歲的人了,學生們仍會仰視那些“有思想力”的老師。 盡管被仰視,甚至有點被崇拜,卻休想在人人網上得勢。 “加我呀!加我呀!”蔡立佳老師注冊了一個人人網賬號,想和學生們互相加為好友,結果,沒有一個同學加他。沒有辦法,他從家里找出10個毛絨玩具,宣布:“加我為好友的前10位同學獎勵毛絨玩具?!?/p> “重獎”之下,終于有10個人加了他?!暗?他們都不關注我。我對他們說,我把賬號里有關私人的事全刪了,就是想通過人人和你們建立親密聯系。猜猜他們怎么說?” 同學的回答是:“老師你都知道把私人的事要刪掉,那我們怎么不能有點私人空間?”沒辦法,他把兒子的一些照片放了上去,引來同學熱烈評論,算是“收買”了點人心。 這就是現在的大學生,會以真情面對輔導員,但也要有點屬于個人的空間。 可是,他們并不拒絕輔導員對自己的學業和成長上的指引和輔導,甚至對這些非常迫切。 “一上大學,我就沒壓力了,學習也沒動力了,怎么辦?” “大學學習和中學不一樣,老師講完課就走了,我怎么才能找到自學的方法?” “數據結構這門課,我怎么學怎么覺得不舒服,很奇怪。怎么辦?” “我想大四時能參加學校的出國交流項目,現在怎么準備?” 以上是計算機學院一年級新生座談會上同學們提出的部分問題。3個專職帶班輔導員在會上一一作答。 “輔導員老師非常負責,很熱心,有事找他們,總能得到幫助。”同學們在會后對記者說。這一點,大二學生體會更深刻,“大一到大二,我們接觸了3位輔導員。一位是蔡立佳老師,還有兩位是李國麗老師和李曉京老師。李國麗老師從軍訓就帶我們,特別熱心、體貼,像親媽一樣。有一陣我專業課學不進去,李老師帶著我逐個辦公室找老師,很溫暖。”王霞說。 “親媽”一樣的輔導員?學生們是不是有點“招架不住”?恰恰相反,同學們向記者反映,大一剛入學,真得有這樣一位“親媽”照應著,否則,無論情感還是學業,不好找到北呢。 “李國麗老師像親媽,蔡立佳老師像精神導師,還有一位李曉京老師就像我們的朋友和姐姐?!敝茏谠凑f。 大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輔導員? 精神導師、親媽、能力姐,樣樣都需要。不僅如此,“我覺得由大我兩三歲的學長當輔導員也很好,沒有代溝?!薄拔覀兿M€有一名針對我們所學專業的行業內的校外輔導員,能指導我們把專業學習與行業發展結合起來?!?/p> 好在北工大設有學生兼職輔導員崗位,又給每個班配了一名專業課老師擔任班主任。至于行業內的校外輔導員——學校相關部門顯然又有事要忙了。(本報記者 王慶環 李玉蘭 豐 捷 本報通訊員 鄧 暉 ) |
|
來自: 王暉eu9eyungay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