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河記
宋·佚名
《開河記》,宋代中國傳奇小說。又名《煬帝開河記》。此篇與《海山記》、《迷樓記》3篇,《唐人說薈》等均題為唐人韓偓作。
宋代中國傳奇小說,著者不詳。魯迅推定是北宋人所作。收入《說郛》、《古今逸史》、《古今說海》。魯迅校輯《唐宋傳奇集》收入此篇。作品主要敘述麻叔謀奉隋煬帝詔書開河的故事。隋煬帝思念廣陵的河道,并讓麻叔謀擔任開河都護。麻叔謀虐待民夫,挖掘墳墓,收受賄賂,甚至蒸食小兒。最后以死亡300萬人的代價開通了河道。事發后被腰斬。唐代已有"麻祜"性情殘暴的傳說。所以此篇所寫麻叔謀并非完全臆造,是有一定傳聞根據的。
《開河記》【原文】
《開河記》卷一
睢陽有王氣出,占天耿純臣奏后五百年當有天子興。煬帝已昏淫,不以為信。時游木蘭庭,命袁寶兒歌《柳枝詞》。因觀殿壁上有《廣陵圖》,帝瞪目視之,移時不能舉步。時蕭后在側,謂帝曰:"知他是甚圖畫,何消皇帝如此掛意?"帝曰:"朕不愛此畫,只為思舊游之處。"于是帝以左手憑后肩,右手指圖上山水及人煙村落寺宇,歷歷皆如目前。謂后曰:"朕為陳王時,守鎮廣陵,旦夕游賞。當此之時,以云煙為美景,視榮貴若深冤。豈期久有臨軒,萬機在務,使不得豁于懷抱也?"言訖,圣容慘然。后曰:"帝意欲在廣陵,何如一幸?"帝聞,心中豁然。翌日與大臣議,欲泛臣舟自洛入河,自河達海入淮,方至廣陵。群臣皆言似此程途,不啻萬里,又孟津水緊,滄海波深,若泛巨舟,事有不測。時有諫議大夫蕭懷靜(乃蕭后弟)奏曰:"臣聞秦始皇時,金陵有王氣,始皇使人鑿斷砥柱,王氣遂絕。今睢陽有王氣,又陛下意在東南,欲泛孟津,又慮危險。況大梁西北有故河道,乃是秦將王離畎水灌大梁之處,欲乞陛下廣集兵夫,于大梁起首開掘,西自河陰,引孟津水入,東至淮口,放孟津水出。此間地不過千里,況于睢陽境內過,一則路達廣陵,二則鑿穿王氣。"帝聞奏大喜,群臣皆默。
帝乃出敕:"朝堂如有諫朕不開河者,斬之。"詔以征北大總管麻叔謀為開河都護,以蕩寇將軍李淵為副使。淵稱疾不赴,即以左屯衛將軍令孤代李淵為開渠副使都督。自大梁起首,于樂臺之北建修渠新所署,命之為卞渠(古只有此"卞"字,開封城乃卞邑),因名其府署為源傳舍也(傳舍,驛名。因卞渠此處起首,故號卞源上源也)。詔發天下丁夫,男年十五已上者至,如有隱匿者斬三族。帝以河水經于卞,乃賜"卞"字加"水"。丁夫計三百六十萬人。乃更五家出一人,或老,或少,或婦人等供饋飲食。又令少年驍卒五萬人,各執杖為督工夫,如節級隊長之類,共五百四十三萬余人。叔謀乃令三分中取一分人,自上源而西至河陰,通連古河道(乃王離浸城處),迤麗趨愁思臺而至北去。又令二分丁夫,自上源驛而東去。
其年乃隋大業五年,八月上旬建功。畚鍤既集,東西橫布數千里。才開斷未及丈余,得古堂室,可數間,瑩然肅凈。漆燈晶煌,照耀如晝。四壁皆有彩畫花竹龍鬼之像,中有棺柩,如豪家之葬。其促工吏聞于叔謀。命啟棺,一人容貌如生,肌膚潔白如玉而肥。其發自頭而出,覆其面,過腹胸下裹其足,倒生而上,及其背下而方止。搜得一石銘,上有字如蒼頡鳥跡之篆。乃召夫中有識者免其役。有一下邳民,讀曰:"我是大金仙,死來一千年。數滿一千年,背下有流泉。得逢麻叔謀,葬我在高原。發長至泥丸,更候一千年,方登兜率天。"叔謀乃自備棺櫬,葬于城西隅之地(今大佛寺是也)。次開掘陳留。帝遣使持御署玉祝,并白璧一雙,具少牢之奠,祭于留侯廟以假道。祭訖,忽有大風,出于殿內窗牖間,吹樂人面。使者退。自陳留果開掘東去,往來負擔拖鍬者,風馳電激。遠近之人,蹂踐如蜂屯蟻聚。數日,達雍邱。
時有一夫,乃中牟人,偶患傴僂之疾,不能前進,墮于隊后,伶仃而行。是夜月色澄靜,聞呵殿聲甚嚴。夫鞠躬俟道左,良久,見清道繼至,儀衛莫述。一貴人戴侯冠,衣王者衣,乘白馬。命左右呼夫至前,謂曰:"與吾言你十二郎,還白璧一雙。爾當賓于天(煬帝有天下十二年)。"言畢,取璧以授。夫跪受訖,欲再拜,貴人躍馬西去。屆雍邱,以獻于麻都護,熟視,乃帝獻留侯物也。詰其夫,夫具道。叔謀性貪,乃匿璧。又不曉其言,盧夫泄于外,乃斬以滅口。然后于雍邱起工。至大林,林中有小祠廟。叔謀訪問村叟,曰:"古老相傳,呼為隱士墓,其神甚靈。"叔謀不以為信,將塋域發掘。數尺,忽鑿一竅嵌空,群夫下窺,有燈火熒熒。無人敢入者。乃指使將官武平郎將狄去邪者,請入探之。叔謀喜曰:"真荊聶之輩也!"命系去邪腰,下釣,約數十丈,方及地。去邪解其索,行約百步,入一石室。東北各有四石柱,鐵索二條系一獸,大如牛。熟視之,一巨鼠也。須臾,石室之西有一石門洞開。一童子出,曰:"子非狄去邪乎?"曰:"然也。"童子曰:"皇甫君坐來已久。"乃引入。見一人朱衣,頂云冠,居高堂之上。去邪再拜。其人不言,亦不答拜。綠衣吏引去邪立于堂之西階下。良久,堂上人呼力士牽取阿?來(阿?,煬帝小字)。武夫數人,形貌丑異魁奇,控所見大鼠至。去邪本乃廷臣,知帝小字,莫究其事,但屏氣而立。堂上人責鼠曰:"吾遣爾暫脫毛皮,為國中主。何虐民害物,不遵天道?"鼠但點頭搖尾而已。堂上人益怒,令武士以大棒撾其腦。一擊,?然有聲如墻崩,其鼠大叫若雷吼。方欲舉杖再擊,俄一童子捧天符而下。堂上驚躍,降階俯伏聽命。童子乃宣言曰:"阿?數本一紀,今已七年。更候五年,當以練巾系頸死。"童子去,堂上人復令系鼠于舊室中。堂上人謂去邪曰:"與吾語麻叔謀:'謝你不伐吾域,來歲奉爾二金刀,勿謂輕酬也。'"言訖,綠衣吏引去邪于他門出。約行十數里,入一林,躡石攀藤而行。回顧,已失使者。又行三里余,見草舍,一老父坐土榻上。去邪訪其處,老父曰:"此乃嵩陽少室山下也。"老父問去邪所至之處,去邪一一具言。老父遂細解去邪。去邪知煬帝不永之事。且曰:"子能免官,即脫身于虎口也。"去邪東行,回視茅屋,已失所在。時麻都護已至寧陽縣。去邪見叔謀,具言其事。元來去邪入墓后,其墓自崩。將謂去邪已死,今日卻來。叔謀不信,將謂狂人。去邪乃托狂疾,隱終南山。時煬帝以患腦痛,月余不視朝。訪其因,皆言帝夢中人撾其腦,遂發痛數日。乃是去邪見鼠之日也。
叔謀既至寧陵縣,患風癢,起坐不得。帝令太醫令巢元方往治之。曰:"風入腠理,病在胸臆。須用嫩羊肥者蒸熟,糝藥食之,則瘥。"叔謀取半年羊羔,殺而取腔,以和藥,藥未盡而病已痊。自后每令殺羊羔,日數枚。同杏酷五味蒸之,置其腔盤中,自以手臠擘而食之,謂曰含酥臠。鄉村獻羊羔者日數千人,皆厚酬其直。寧陵下馬村民陶郎兒,家中巨富,兄弟皆兇狠。以祖父塋域傍河道二丈余,慮其發掘。乃盜他人孩兒年三四歲者,殺之,去頭足,蒸熟,獻叔謀。咀嚼香美,迥異于羊羔,愛慕不已。召詰郎兒,郎兒乘酬泄其事。及醒,叔謀乃以金十兩與郎兒,又令役夫置一河曲以護其塋域。郎兒兄弟自后每盜以獻,所獲甚厚。貧民有知者,競竊人家子以獻,求賜。襄邑、寧陵、睢陽所失孩子數百,冤痛哀聲,旦久不輟。虎賁郎將段達為中門使,掌四方表奏事,叔謀令家奴黃金窟將金一埒贈與。凡有上表及訟食子者,不訊其詞理,并令笞背四十,押出洛陽。道中死者,十有七八。時令孤辛達知之,潛令人收孩骨,未及數日,已盈車。于是城市村坊之民有孩兒者,家做木柜,鐵裹其縫。每夜,置母子于柜中,鎖之,全家秉燭圍守。至天明,開柜見了,即長幼皆賀。
《開河記》卷二
既達睢陽界,有濠寨使陳伯恭言此河道若取直路,徑穿透睢陽城,如要回護,即取令旨。叔謀怒其言回護,令推出腰斬。令孤辛達救之。時睢陽坊市豪民一百八十戶,皆恐掘穿其宅并塋域,乃以醵金三千兩,將獻叔謀,未有梯媒可達。忽穿至一大林,中有墓,故老相傳云宋司馬華元墓。掘透一石室,室中漆燈、棺柩、帳幕之類,遇風皆化為灰燼。得一石銘,曰:"睢陽土地高,汴水可為濠。若也不回避,奉贈二金刀。"叔謀曰:"此乃詐也。不足信。"是日,叔謀夢使者召至一宮殿上,一人衣絳綃,戴進賢冠。叔謀再拜,王亦答拜。拜畢,曰:"寡人宋襄公也。上帝明鎮此方,二千年矣。倘將軍借其方便,回護此城,即一城老幼皆荷恩德也。"叔謀不允。又曰:"適來護城之事,蓋非寡人之意。況奉上帝之命,言此地候五百年間,當有王者建萬世之基。豈可偶為逸游,致使掘穿王氣。"叔謀亦不允。良久,有使者入奏云:"大司馬華元至矣。"左右引一人,紫衣,戴進賢冠,拜覲于王前。王乃敘護城之事。其人勃然大怒曰:"上帝有命,臣等無心。叔謀愚昧之夫,不曉天命。"大呼左右在,令置拷訊之物。王曰:"拷訊之事,何法最苦?"紫衣人曰:"銅汗灌之口,爛其腸胃,此為第一"。王許之。乃有數武夫拽叔謀,脫去其衣,惟留犢鼻,縛鐵柱上,欲以銅汁灌之。叔謀魂膽俱喪。殿上人連止之曰:"護城之事如何?"叔謀連聲言:"謹依上命。"遂令解縛,與本衣冠。王令引去,將行,紫衣人曰:"上帝賜叔謀金三千兩,取于民間。"叔謀性貪,謂使者曰:"上帝賜金,此何言也?"使者曰:"有睢陽百姓獻與將軍,此陰注陽受也。"忽如夢覺,但覺神不住體。睢陽民果賂黃金窟而獻金三千兩。叔謀思夢中事,乃收之。立召陳伯恭,令自睢陽西穿渠,南北回屈,東行過劉趙村,連延而去。令孤辛達知之,累上表,亦為段達抑而不獻。
至彭城,路經大林中,有偃王墓。掘數尺,不可掘,乃銅鐵也。四面掘去其土,唯見鐵。墓旁安石門,扃鎖甚嚴。用酂陽民計,撞開墓門。叔謀自入墓中,行百余步,二童子當前云:"偃王颙候久矣。"乃隨而入,見宮殿,一人戴通天冠,衣絳綃衣,坐殿上。叔謀拜,王亦拜,曰:"寡人塋域,當于河道。今奉與將軍玉寶,遣君當有天下。倘然護之,丘山之幸也。"叔謀許之。王乃令使者持一玉印與叔謀。又視之,印文乃"百代帝王受命玉印"也。叔謀大喜。王又曰:"再三保惜,乃刀刀之兆也。"(刀刀者,隱語,亦二金刀之意也)叔謀出,令兵夫日護其墓。時煬帝在洛陽,忽失國寶,搜訪宮闈,莫知所在,隱而不宣。帝督功甚急。叔謀乃自徐州,朝夕無暇,所役之夫已少一百五十余萬,下寨之處,死尸滿野。
帝在觀文殿讀書,因覽《史記》,見秦始皇筑長城之事,謂宰相宇文述曰:"始皇時至此已及千年,料長城已應摧毀。"宇文述順帝意,奏曰:"陛下偶然續秦皇之事,建萬世之業,莫若修其城,堅其壁。"帝大喜。乃詔以舒國公賀若弼為修城都護,以諫議大夫高颎為副使,以江淮、吳楚、襄鄧、陳蔡、并開拓諸州丁夫一百二十萬修長城。詔下,弼諫曰:"臣聞始皇筑長城于絕塞,連延一萬里,男死女曠,婦寡子孤,其城未就,父子俱死。陛下欲聽狂夫之言,學亡秦之事,但恐社稷崩離,有同秦世。"帝大怒,未發其言。宇文述在側,乃掇曰:"爾武夫狂卒,有何知,而亂其大謀?"弼怒,以象簡擊宇文述。帝怒,令囚若弼于家,是夜飲鴆死。高颎亦不行。宇文述乃舉司農卿宇文弼為修城都護,以民部侍郎宇文愷為副使。
《開河記》卷三
時叔謀開卞渠盈灌口,點檢丁夫,約折二百五十萬人。其部役兵士舊五萬人,折二萬三千人。工既畢,上言于帝。遣決汴口,注水入汴渠。帝自洛陽遷駕大渠。詔江淮諸州造大船五百只。使命至,急如星火。民間有配蓋造船一只者,家產破用皆盡,猶有不足,枷項笞背,然后鬻貨男女,以供官用。龍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梁,又別加修飾,砌以七寶金玉之類。于吳越間取民間女年十五六歲者五百人,謂之殿腳女。至于龍舟御艇,即每船用采纜十條,每條用殿腳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腳女與羊相間相行,牽之。時恐盛暑,翰林學士虞世基獻計,請用垂柳栽于汴渠兩堤上。一則樹根四散,鞠護河堤;二乃牽船之人,護其陰涼;三則率舟之羊食其葉。上大喜,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競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方及百姓。時有謠言曰:"天子先栽,然后萬姓栽。"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楊柳姓楊,曰楊柳也。時舳艫相繼,連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聯綿不絕。錦帆過處,香聞千里。
既過雍邱,漸達寧陵界。水勢漸緊,龍舟阻礙,牽駕之人,費力轉甚。時有虎賁郎將鮮于俱羅為護纜使,上言水淺河窄,行舟甚難。上以問虞世基。曰:"請為鐵腳木鵝,長一丈二尺,上流放下,如木鵝住,即是淺。"帝依其言,乃令右翊將軍劉岑驗其水淺之處。自雍邱至灌口,得一百二十九處。帝大怒,令根究本處人吏姓名。應是木鵝住處,兩岸地分之人皆縛之,倒埋于岸下,曰:"令教生為開河夫,死作抱沙鬼。"又埋卻五萬余人。既達睢陽,帝問叔謀曰:"坊市人煙,所掘幾何?"叔謀曰:"睢陽地靈,不可干犯。若掘之,必有不祥。臣已回護其城。"帝怒,令劉岑乘小舟根訪屈曲之處,比直路較二十里。帝益怒,乃令擒出叔謀,囚于后獄。急使宣令狐辛達詢問其由,辛達奏:自寧陵便為不法,初食羊臠,后啖嬰兒;養賊陶郎兒,盜人之子;受金三千兩,于睢陽擅易河道。乃取小兒骨進呈。帝曰:"何不達奏?"辛達曰:"表章數上,為段達扼而不進。"帝令人搜叔謀囊橐間,得睢陽民所獻金,又得留侯所還白璧及受命寶玉印。上驚異,謂宇文述曰:"金與璧皆微物。寡人之寶,何自而得乎?"文述曰:"必是遣賊竊取之矣。"帝瞪目而言曰:"叔謀今日竊吾寶,明日盜吾首矣。"辛達在側,奏曰:"叔謀常遣陶郎兒盜人之子,恐國寶郎兒所盜也。"上益怒,遣榮國公來護兒,內使李百藥,太仆卿楊義臣推鞠叔謀,置臺署于睢陽。并收陶郎兒全家,令郎兒具招入內盜寶事。郎兒不勝其苦,乃具事招款。又責段達所收令狐辛達奏章即不奏之罪。案成進上,帝問丞相宇文述。述曰:"叔謀有大罪四條:食人之子,受人之金,遣賊盜寶,擅移開河道。請用峻法誅之。其子孫取圣旨。"帝曰:"叔謀有大罪,為開河有功,免其子孫。"只令腰斬叔謀于河側。時來護兒受敕未至間,叔謀夢一童子自天而降,謂曰:"宋襄公與大司馬華元遣我來,感將軍護城之惠意,往年所許二金刀,今日奉還。"叔謀覺,曰:"據此先兆,不祥。我腰領難存矣。"言未畢,護兒至,驅于河之北岸,斬為三段。郎兒兄弟五人,并家奴黃金窟并鞭死。中門使段達免死,降官為洛陽監門令。
《開河記》【譯文】
卷一
睢陽有王氣出現,觀占天象的耿純臣上奏說,今后五百年里會有天子興起。隋煬帝已經昏聵荒淫,并不相信。這時他去木蘭庭游玩,叫袁寶兒唱《柳枝詞》。他見殿壁上有一幅《廣陵圖》,就瞪著眼睛看,好久邁不出步子。當時蕭后在旁邊,對煬帝說:“不知它是什么圖畫,怎么會讓皇帝這樣留心呢?”煬帝說:“我不是喜愛這幅畫,只是因為思念從前游玩過的地方。”于是煬帝把左手放在蕭后肩上,右手指著圖畫上的山水及人家、村落、廟宇,清楚得如同在眼前。他對蕭后說:“我當陳王時,鎮守廣陵,從早到晚游賞這些地方。那個時候,將云霧煙靄當成美景,看榮華富貴如同冤家。怎能料到長期做皇帝,無數的事情要管,使我不能舒展胸懷。”說完,滿面愁容。蕭后說:“如果皇上心里想著廣陵,何不前去游玩一回呢?”煬帝聽了,心中豁然開朗。
第二天,他跟大臣們商議,想乘大船從洛水入黃河,再從黃河入海進淮河,然后去廣陵。大臣們都說,若是這樣走,路程不止萬里,而且孟津一帶水急,海里浪大水深,要是乘坐大船,恐怕會出意外。當時,諫議大夫蕭懷靜(蕭后的弟弟)奏道:“臣聽說秦始皇時,金陵出現過王氣,始皇派人去鑿斷砥柱,王氣就消失了。現在睢陽出現王氣,陛下又想去東南,打算乘船經過孟津,又擔心有危險。況且大梁西北有古河道,是秦朝將領王離引水淹大梁的地方,望陛下大量調集士兵民夫,以大梁作為起點開掘河道,西到河陰,引孟津水進入河道,東到淮河口,放孟津之水出去。其間相距不過千里,何況從睢陽境內經過,一則水路直達廣陵,二則因此鑿穿王氣。”煬帝聽了上奏非常高興,而群臣都默不作聲。煬帝就下達敕令:朝廷內如有勸諫我不開河的,就斬了他。詔令征北大總管麻叔謀為開河都護,任命蕩寇將軍李淵為副使。
李淵以生病為由不赴任,就以左屯衛將軍令狐辛達代替李淵為開渠副使都督。從大梁開始到樂臺北面,建立修渠官署,將渠命名為卞渠(古時只稱這地方叫“卞”,開封城就叫卞邑),因此就將這時的官署稱叫上源傳舍(“傳舍”也是驛站的稱呼,因卞渠以這里開始,所以叫做“卞渠上源”)。詔令征集天下壯丁民夫,男子凡是十五歲已上的都要報到,如有隱瞞藏匿的要斬三族。因為河水流經卞,就賜“卞”字加水字旁。壯丁民夫共計三百六十萬人。另外五戶人家又出一個人,或老人,或兒童,或婦女,用以供送飲食。又命令年輕驍勇的士兵五萬人,各執棍棒任督工吏,如隊長一類的低級武官。這樣,總共有五百四十三萬多人。麻叔謀命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從上源向西到河陰,將古河道(即王離淹城的地方)連通,曲折綿延至愁思臺而向北去。又命三分之二的壯丁民夫,從上源驛向東開掘渠道。
那一年是隋大業五年。八月上旬開工。畚箕鐵鍬都集中起來,人員從東到西橫布數千里。才開挖不到一丈多深,就掘到了古老的堂屋,約有好幾間,干凈肅穆。涂漆的燈盞明亮地點著,照耀得屋里如同白晝。四面墻壁上都有彩色的花竹龍鬼圖畫。室內有一具棺材,像是豪門富家的墓葬。那些監工報告了麻叔謀。麻叔謀命令把棺材打開,見里面那個人容貌如像活著一樣,肌膚潔白如玉而且肥胖,頭發從頭上下來,把面孔覆蓋了,又經過胸腹往下,裹住腳,然后倒上來,到背的下部才算完。棺里找到一塊石銘,上面的字好像蒼頡所創的鳥跡篆字。于是召集民夫宣布說,有認識這些字人的可免除他的勞役。有一個下邳人,讀道:“我是大金仙,死來一千年。滿了一千年,背下有流泉,得逢麻叔謀,葬我在高原。發長至泥丸。再等一千年,方登兜率天。”麻叔謀于是親自準備了棺材,將其葬在城的西面(即現在大佛寺那個地方)。
接著開掘到陳留。煬帝派遣使者帶著親署祝告書及一對白璧,備下祭祀用的豬和羊,到留侯廟祭奠以便從這里過路。祭奠完了,忽然有一陣大風從殿內窗戶里刮出來,吹得人的臉受不了,使者趕緊退走。
后來就從陳留開掘而去,來來往往挑著擔子和拿著鐵鍬的壯丁飛快地奔走。遠遠近近的人,踩著泥土猶如蜜蜂成群螞蟻聚集。
幾天以后,到達雍邱。當時有個民夫,是中牟人,偶然得了腰背彎曲的病,不能前進,落到隊伍后面,獨自慢行。這天夜里月光澄靜,聽到差人喝道的聲音很威嚴。民夫躬著身等在路旁,好久才見清道的差人相繼到來,儀仗衛隊就不用說了。有一貴人頭戴王侯的帽子,穿王侯的衣服,騎白馬,他命令左右把民夫叫到面前來,對民夫說:“替我把話帶給你的十二郎,還他的白璧一雙,他就要到天上作客去了(煬帝在位十二年)。”說完,拿出白璧交給民夫。民夫跪著接受了,還想再拜,貴人已縱馬西去。民夫到雍邱后,把白璧獻給麻都護。麻叔謀仔細一看,卻是煬帝獻給留侯的祭物。詰問民夫,民夫一一說明由來。麻叔謀生性貪婪,就隱藏了白璧。又不明白貴人對民夫所說的話,怕民夫泄露出去,就殺了他滅口。
然后在雍邱開工。開挖時遇到大片的樹林,林中有座小祠廟。麻叔謀訪問村中老人。老人說:“古老相傳,稱這祠為隱士墓,廟里的神很靈驗。”麻叔謀不相信這話,將墓地一起挖了。才挖了幾尺,忽然鑿出一個空洞來,民夫們向下窺望,見有燈火熒熒發亮,沒有人敢進入。
麻叔謀就指使手下的將官去,有個叫狄去邪的武平郎將,愿意入洞探察。麻叔謀高興地說:“真是荊軻、聶政一類的勇士。”于是命人用繩子系住狄去邪的腰,向下垂放,大約放了幾十丈才到底。狄去邪解開繩索,走了百來步,進入一間石屋。東北各有四根石柱,有兩根鐵索系著一頭怪獸,體大如牛。仔細一看,原來是只大老鼠。片刻之后,石屋的西面有一扇石門打開了。一個童子走出來,問道:“先生不是狄去邪嗎?”狄去邪說:“是的。”童子說:“皇甫君坐等你已經好久了。”于是帶他進去。看見一個人穿著朱紅色衣服,戴云狀的高帽子,高坐在堂上。
狄去邪拜了幾拜,那人不說話,也不還禮。一名綠衣吏引狄去邪站在大堂的西階下。過了好久,堂上有人喊力士去把阿牽上來(阿,隋煬帝的小名)。幾名武夫,相貌丑異體形魁梧,拉著早先見到的大老鼠來了。狄去邪本是朝廷里的官員,知道煬帝的小名,不明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只得屏住氣站著。堂上的人責罵老鼠說:“我讓你暫時脫去皮毛,當國中君主,你為何虐待百姓殘害生靈,不遵守天道?”老鼠只是點點頭搖搖尾巴。堂上的人更憤怒了,命令武士用大棒敲打它的腦袋。打了一下,撞擊的聲音如同墻倒一般。那老鼠大叫起來,聲如響雷。正打算舉棒再打,這時一個童子手捧天符降臨。堂上的人吃驚地跳起來,下了臺階伏首聽命。童子就宣布說:“阿當君主命中注定是十二年,到現在已經七年,再等五年,就該用白絹巾帕系住脖頸讓它死掉。”童子去了,堂上的人又命令把大鼠帶回石屋去拴起來。堂上的人對狄去邪說:“替我帶話給麻叔謀,就說:'謝謝你沒有毀壞我的墓地,來年贈送你兩把金刀,不要說我的報酬輕了。’”說完,綠衣吏帶狄去邪從別的門出去。大約走了十幾里路,進了一片樹林,踩著石頭攀著藤蔓行走。狄去邪回頭看時,使者已經不見了。又走了三里多路,看見一座草房,一個老頭坐在土床上。狄去邪去問這是什么地方,老頭說:“這里是嵩陽少室山下。”老頭問狄去邪所到之處。狄去邪把經過一一告訴了他,老頭就詳細解釋了狄去邪所見所聞之事。于是狄去邪知道煬帝在世不會很久了。老頭又說:“你如能不做官,便可以虎口脫身了。”狄去邪朝東走,回頭再看茅屋,已經不知所在了。當時麻都護已經到了寧陽縣。狄去邪去見麻叔謀,細說了這件事。原來狄去邪進入墓室后,那墓就自動崩塌了。眾人認為狄去邪已死,不料今日卻回來了。麻叔謀不相信他說的那些事,以為他瘋了。狄去邪便假托得了瘋病,到終南山隱居去了。那時煬帝因為患頭痛病,一個多月不臨朝了。
問是什么原因,都說皇上夢中被人敲打腦袋,就痛了好些天。這正是狄去邪見到大老鼠的日子。
麻叔謀到寧陵縣之后,患了風癢癥,不能起坐。煬帝命太醫令巢元方前去給他治療。巢元方說:“風邪侵入了皮膚的紋理,病是在胸臆之中。須用嫩肥羊肉蒸熟,摻著藥吃,病就好了。”麻叔謀就拿半歲的羊羔,殺后留腔,和藥服用,藥還未吃完病就好了。這以后便常常叫人殺羊羔,每天殺幾只,將杏酪及各種調味品放在羊羔腔內蒸熟,用手撕著吃,稱叫含酥臠,四面鄉村里來獻羊羔的人每天有好幾千,都以高價付錢。寧陵下馬村村民陶郎兒,家中極其富有,兄弟都很兇狠。因為祖上的墓地靠要開挖的河道僅二丈多遠,擔心祖墳被發掘,就偷了別人三四歲的小孩殺了,去掉頭足,蒸熟后獻給麻叔謀。麻叔謀吃起來味道香美,完全不同于羊羔,喜愛得不得了,把陶郎兒叫來問,陶郎兒喝醉酒將事情泄露了,等到醒來,麻叔謀拿了十兩金子給他,又叫開河的人將河轉一個彎,以保護陶家的墓地。陶郎兒兄弟從此常去偷小孩來獻給麻叔謀,得到了很豐厚的報酬。貧民中有知道這件事的,都爭著盜竊別人家的孩子獻給麻叔謀,以求賞賜。襄邑、寧陵、睢陽等地丟失的孩子有幾百個,喊冤呼痛的哀慟之聲,從早到晚不絕于耳。虎賁郎將段達任中門使,掌管各地呈送的表書奏章,麻叔謀命家奴黃金窟帶黃金去贈送他。凡有上表訴訟兒子被吃掉的,不問說的是什么,一律命令鞭打背脊四十下,押送出洛陽。在路上死去的人,十有七八。
當時令狐辛達知道這事,背地里叫人收集孩子的遺骨,沒過幾天,已經裝滿了車。于是城市村坊的百姓家凡有小孩的,都做了木柜,接縫用鐵包裹起來。每到夜晚,就把孩子放置在柜中,鎖好,全家人燃起燭火圍著守護。到了天亮,打開木柜看到孩子,一家老幼都為此慶賀。
卷二
到了睢陽地界,有位叫陳伯恭的濠寨使說,這條河道如果取直路開掘,就要穿過睢陽城,如要回護這座城,就給予指示。麻叔謀聽到說回護就發怒,命令把陳伯恭推出去腰斬。令狐辛達前來救了他。當時睢陽城中有富豪人家一百八十戶,都怕開河掘穿他們的住宅和墳地,于是就湊了三千兩金子,準備獻給麻叔謀,未能找到中間人送去。忽然河道開挖到一大片樹林中,有一座墳墓,據從前的傳說是古代宋國司馬華元的墓。開下去就掘通一座石室,室中的漆燈、棺柩、帳幕之類的東西,遇見風都化成灰燼。里面有一塊石銘,刻著的文字說:“睢陽土地高,汴水可為濠。若也不回避,奉贈二金刀。”
麻叔謀說:“這是騙人的東西,不值得相信。”那一天,麻叔謀夢見被一位使者召到一座宮殿上,有個人穿紅色綢衣,戴著進賢冠。麻叔謀拜了幾拜,殿上的王也回拜,拜畢,說:“我是宋襄公,上帝命我鎮守此地,已經兩千年了。倘若將軍能借個方便,回護這城,那么全城老幼皆會感謝將軍的恩德。”麻叔謀不允許。宋王又說:“剛才說的護城之事,其實不是我的意思,而是奉了上帝之命,說此地以后五百年間,會有王者出現建立萬世的基業。豈能為了一時的游玩,致使王氣被掘斷呢?”麻叔謀還是不允許。過了好一陣,有使者進來報告說:“大司馬華元到了。”左右領進一人,穿紫衣,戴進賢冠,拜見于宋王面前。宋王就講了護城的事。那人聽了勃然大怒說:“上帝有命令,我等要聽從。麻叔謀這愚昧之人,竟不知道天命!”接著就大呼左右,命令置備拷問的刑具。宋王說:“拷問的事,哪種方法最痛苦?”穿紫衣的人說:“用銅汁灌進嘴中,燒爛他的腸胃,這是第一。”宋王表示同意。于是幾名武士拖走麻叔謀,脫去他的衣服,只留一條短褲,把他捆在鐵柱上,準備用銅汁灌他,麻叔謀嚇得失魂喪膽。殿上的人連忙阻止說:“那么護城的事情如何?”麻叔謀連聲說:“遵照上帝的命令!”宋王便命令給他松綁,還他的衣帽。又叫領他出去。臨走前,紫衣人說:“上帝賞賜麻叔謀三千兩金子,是從民間取得的。”麻叔謀生性貪財,就問使者說:“上帝賜金,這話怎么講?”使者說:“有睢陽的百姓會獻給將軍的,這就是陰間決定的事由陽間來接納。”恍恍惚惚的像是夢醒了,只覺得神魂不在身體內。后來睢陽的百姓賄賂了家奴黃金窟,通過他獻上黃金三千兩。麻叔謀回想夢中的事,就收下了。立刻召來陳伯恭,叫他把河道改從睢陽西面經過,自北向南轉彎,向東過劉趙村,綿延而去。令狐辛達知道后,幾次上表,都被段達扣壓不報。
到了彭城,河道經過一片森林,林中有座偃王墓。掘了幾尺,就掘不下去了,原來是銅鐵鑄成的。把四面的土挖去,只見鐵露出來。墓旁裝有鐵門,閉鎖得十分嚴密。后來采用酂陽百姓的辦法,撞開了墓門。麻叔謀自己進入墓中,走了百來步,有兩個童子站在他面前說:“偃王敬候多時了。”麻叔謀便隨童子進去,見到一座宮殿,有一人戴著通天冠,穿紅色綢衣,坐在殿上。麻叔謀下拜,王也回拜,說:“我的墓地,正在河道上,現在奉送將軍玉寶,讓將軍得到天下。倘若能得到保護,就是墓地幸運了。”麻叔謀答應了。王便令使者拿來一玉印交給麻叔謀。麻叔謀細看,印章上的字是“百代帝王受命玉穎。麻叔謀十分高興。王又說:“要多多保護愛惜,這是刀刀的兆頭('刀刀’是隱語,也就是'二金刀’的意思)。”麻叔謀出來,就命令士兵民夫保護好這座墓。
當時煬帝在洛陽,忽然丟失了國寶,在宮闈中四處搜尋查訪,也不知它的下落,就隱瞞著不透露這事。煬帝督促開河很急切。麻叔謀從徐州開始,命令從早到晚不停地開河,所征集的民夫已經少了一百五十多萬,駐扎營寨的地方,死尸遍野。
煬帝在文觀殿讀書,因閱覽《史記》,看到秦始皇修筑長城的事,便對宰相宇文述說:“秦始皇的時代到如今有一千年了,料想長城已該塌毀了吧。”宇文述順著煬帝的意思奏道:“陛下突然有了繼續秦皇之事的想法,要建立萬世的功業,不如把長城修復起來,將城墻加固。”煬帝聽后大喜,就詔命以舒國公賀若弼為修城都護,以諫議大夫高颎為副使,從江淮一帶的吳州、楚州、襄州、鄧州、陳州、蔡州以及并州等地,征集壯丁民夫一百二十萬人修長城。詔書下達后,賀若弼奏諫說:“臣聽說秦始皇在邊塞修筑長城,連綿一萬里,百姓中男的死了很多,女的不能婚嫁,妻子當了寡婦,子女成了孤兒。長城未能筑好,他跟他的兒子便都死了。陛下輕信狂夫的話,做讓秦國滅亡的事情,只怕國家分崩離析,就跟秦朝一樣。”煬帝聽了大怒,還沒來得及開口,宇文述一旁搶過話頭說:“你這個狂妄的武夫懂得什么,卻來擾亂皇上的重大謀略?”
賀若弼發怒,用象牙手板擊打宇文述。煬帝很生氣,命令把賀若弼關在家中,當晚就讓他喝毒酒死了。高颎也不去。宇文述就舉薦司農卿宇文弼為修城都護,以民部侍郎宇文愷為副使。
卷三
那時麻叔謀開汴渠到了灌口,查點民夫,大約損失了二百五十萬人。他部下的士兵原有五萬人,損失了二萬三千人。工程完畢以后,上奏煬帝。派人打開汴口的河堤,讓黃河水入汴渠。煬帝從洛陽遷移到大梁,詔令江淮各州造大船五百只。使命傳來,急如星火。民間百姓被分配造一條船的,家產就全部花光用盡,還是不夠,就被套上枷鎖遭到鞭打,然后賣男賣女,以供官家之用。龍舟造成后,在長江下水,沿淮河航行。到了大梁,又另外加工裝飾,鑲上各種寶石金玉。在吳、越一帶選來民間十五六歲的女子五百人,稱之為殿腳女。讓她們去拉龍舟,即每條船用彩綢編織成纜繩十條,每條用殿腳女十名,嫩羊十只,讓殿腳女跟羊相隔著走,牽引龍舟。當時恐怕盛夏暑氣重,翰林學士虞世基獻計,請用垂柳栽種在汴渠兩邊的河堤上,一來樹根四面散開后可加固河堤;二來牽船的人可得到陰涼;三來牽船的羊可吃柳葉。
煬帝大喜,向民間宣布交柳樹一株,賞一匹細絹。老百姓競相獻柳。
又令大家親自栽種,煬帝自種一株,群臣依次再種,然后才輪到百姓。
當地民間流傳的話說:“天子先栽,然后百姓栽。”種完柳樹,煬帝御筆題寫賜垂柳姓楊,名叫楊柳。當時船頭挨著船尾,連接千里,從大梁到淮口,連綿不絕。錦帆經過之處,香氣百里可聞。
過了雍邱,船隊漸漸到達寧陵地界。水勢也漸漸急起來,龍舟受到阻礙,牽船的人越來越費力。這時虎賁郎將鮮于俱羅為護纜使,上奏說水淺河窄,行船很困難。煬帝為這事詢問虞世基。虞世基說:“請制作鐵腳木鵝,長一丈二尺,從河的上流放往下流,如果木鵝停住了,便是水淺的地方。”煬帝聽了他的話,令右翊將軍劉岑去查驗水淺之處。從雍邱到灌口,查出一百二十九處。煬帝大怒,命令查究每一水淺處督工吏的姓名。只要是木鵝停住的地方,把兩岸的人都捆起來,倒埋在堤岸下,說:“讓你們活著當開河夫,死了做抱沙鬼。”于是又埋掉了五萬多人。
到達睢陽后,煬帝問麻叔謀說:“這里的街市人家挖去了多少?”麻叔謀說:“睢陽地靈,不可冒犯。如果挖掉它,必定會有不祥的事。臣已經回護了這個城市。”煬帝發怒,令劉岑乘小船查訪河道彎曲的地方,比直路多出二十里。煬帝越發憤怒,就下令逮捕麻叔謀,囚禁在后牢里,急派人叫來令狐辛達查詢此事根由,令狐辛達奏道:“麻叔謀從寧陵起就在干不法之事,開初吃羊肉,后來就吃嬰兒;養了竊賊陶郎兒,偷盜人家的孩子;接受了三千兩金的賄賂,在睢陽擅自改彎河道。”
便取來小孩的殘骨進呈為證。煬帝問:“為什么不奏報?”今狐辛達說:“多次上過表章,被段達扣壓住不上報。”
煬帝令人搜查麻叔謀的行李時,發現了睢陽百姓所獻的金子,又查到了留侯所還的白璧和受天命的寶玉印璽。煬帝很吃驚,對宇文述說:“金子跟白璧都是微不足道的東西,只是我的寶印他是從何處得到的呢?”宇文述說:“必定是派竊賊來偷去的。”煬帝瞪著眼睛說:“麻叔謀今天偷我的寶印,明天要偷我的腦袋啦!”令狐辛達在旁邊,他奏道:“麻叔謀常常派陶郎兒偷人家的小孩,恐怕國寶就是陶郎兒偷的。”煬帝更為動怒,派榮國公來護兒、內使李百藥,太仆卿楊義臣審問麻叔謀,在睢陽設置處理此案的官署。同時拘捕了陶郎兒全家,令陶郎兒招供入宮盜竊寶印的事。陶郎兒受不了拷打之苦,就一樣樣認罪。又追究段達收了令狐辛達的奏章而不上奏的罪過。罪案成立送呈煬帝,煬帝問丞相宇文述如何處理。宇文述說:“麻叔謀有大罪四條:吃人家的孩子,受人家的賄金,派賊人盜寶,擅自移改河道。請用嚴厲的刑法殺掉他。至于他的子孫,則等待圣旨來裁決。”煬帝說:“麻叔謀有大罪。為了他開河有功,就赦免他的子孫。”只命令將麻叔謀腰斬在河邊。
那時來護兒領了敕命還未到麻叔謀那里。麻叔謀夢見有一位童子自天而降,對他說:“宋襄公和大司馬華元派我來,感謝將軍護城的好意,往年許諾的二金刀,今天就奉還你。”麻叔謀醒來,說:“據這一先兆看,不好,我的腰和頭頸怕是難保了。”話沒有說完,來護兒就到了,押著他去河的北岸,然后斬為三段。陶郎兒兄弟五人,以及家奴黃金窟一起用鞭子打死。中門使段達免于死罪,降職為洛陽監門令。
【開河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