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諾獎”金牌 —— 被“玩壞”的沃森 ?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27日報道,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詹姆斯·沃森日前決定拍賣他的諾貝爾獎章。 著名拍賣機構佳士得拍賣行稱,這是全世界首次諾獎得主在有生之年拍賣獎章。
沃森的獎章拍賣會預計在12月4日舉辦。據估算,這枚獎章的成交價可能高達350萬美元。在拍賣會上,沃森還將拍賣部分手稿和演講稿,總估值為30萬-40萬美元。沃森表示,拍賣所得的一部分會捐獻給自己曾經奮斗過的機構,比如美國紐約州的冷泉港實驗室、芝加哥大學以及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
沃森的搭檔克里克于2004年去世,他的獎章在2013年被拍賣,最終成交價是220萬美元。
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20世紀分子生物學的帶頭人之一,1953年和克里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包括中心法則),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譽為“DNA之父”。1962年,由于提出DNA的雙螺旋模型學說,詹姆斯-杜威-沃森這位意氣風發的34歲的年青人與他的研究伙伴克里克及M.H.F.威爾金斯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至高殊榮。
DNA的雙螺旋模型學說不但闡明了DNA的基本結構,并且為一個DNA分子如何復制成兩個結構相同DNA分子以及DNA怎樣儲存和傳遞生物體的遺傳信息提供了合理的說明解釋。它不僅被認為是生物科學中具有革命性的發現,而且被公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之一。
沃森是一位天才。他才華橫溢,知識淵博,在研究領域頗有建樹。20世紀末,他倡導了人類基因組計劃,這個計劃的完成被譽為20世紀人類三大偉大的成就之一,其中包括阿波羅登月計劃和曼哈頓原子彈計劃。他對教育也頗有興趣和成就。他撰寫的《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為生物學教科書提供了新的標準。隨后出版了《重組DNA》等很多好書。他還積極探索利用多媒體進行教育的方法,并且通過互聯網設立DNA學習中心。1976年沃森擔任美國冷泉港實驗室主任。沃森使冷泉港實驗室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實驗室之一。
沃森為當代的生物研究鞠躬盡瘁,用天才的頭腦譜寫了一些列的生物學發展史上的奇跡。
沃森心直口快,既贏得了朋友的信任,也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其中最大的一次是2007年,一個他相當器重的年輕人,還在他家住過不止一天,后來成了一名記者。沃森又是口無遮攔,這位年輕人又不知人間險惡,說沃森說了“黑人不如白人聰明” 此類不可辯駁的話,結果“科學種族主義”的帽子迅速扣在他的頭上。這使沃森很傷心,覺得自己被冤枉了,結果又說他自己把自己說成了“被冷落了的人”(實際上他的辦公室歷來整天門庭如市,不信你去試試看)。他把冷泉港實驗室主任的位置辭了(實際上早就“名存實亡”,不管事了!)又被說成是“被開除了”。實際上他每天仍到同一個辦公室上班,到同一個球場打球,到同一個會場聽年輕人的報告,完全是同一個樣子。
無疑,沃森得罪了不少人。如果回想起來,首先是《雙螺旋》這本書。因為他從自己的視角描述了不少DNA雙螺旋發現前前后后的故事和細節,激起了不少“朋友”和“敵人”,包括克里克和威爾金斯等人的強烈反對,期間還發生了阻止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并一度激化到要到法庭起訴的地步。可最終結果呢,爭論消散,而《雙螺旋》這本書也一度躍上“枝頭”,成了世人公認的暢銷書。為何出現這等戲劇性的結果?當然,這與沃森本人的坦率和真誠是分不開的。不信,你去翻翻看,那些字里行間里所透露出來的真實,可是打動人們并最終為人所接受的最好注腳。
說他“種族歧視”!其實吧,也就那么一點點小事,被媒體過度解讀和放大,曲解了不少。至少,他本人至今都沒有書寫任何關于歧視黑人的字句的。或許,口頭不經意的說詞是有的,但非要因其是“名人”,就拿上放大鏡來回的、仔細的清查個遍,并把其架高到“種族歧視”的高度,的確是有點過了的。須不知,別的美國人,英國人,何止說說,還寫了不少書呢!而說起沃森,他自己可是重視倫理的先鋒。他做的那些“倫理”事,如支持生命倫理問題的討論, 堅持要把3-5% 的經費首先用于倫理研究,似乎誰都忘了。更不要說他還有不少黑人朋友和學生!而他曾多次強調的須對不同的人種有平常心,要平等對待,為何就被放進歷史的垃圾簍里,不“平等”的提及呢?不理會任何背景語境,而單獨把其某一兩句話摘抄出來然后扣上大帽子進行慘絕人寰的“批判”,恐怕不是科學的待人之道。
而他的“性別歧視”呢?也去翻翻《雙螺旋》。不管如何,沃森他自己拿那什么獎, 似乎從來就沒有任何異議。那他為什么要拿已故的富蘭克林說事呢?的確,貶低富蘭克林的人大有人在,但實為他人。多種材料均記載,沃森與富蘭克林之間,實際上一直都保持著比較好的私人關系。這臟水扣到沃森頭上,卻為莫大的冤枉。
“肥胖歧視”就更有意思了。 沒有聽過沃森說過歧視肥胖人的話,也沒在所有他的書中找到過類似的句子。有傳言是說他有曾說過“當與肥胖者會談的時候會感覺不太好也不想雇傭對方”。但,傳言嘛畢竟是,而且,是何種場合,何種語氣,有無調侃成份在內還另說呢。相反,回想起來,十多年前有一個報告,題為“追求幸福”,好像他還說“肥胖者幸福”呢!而在他的圈中好友之中,大腹便便者可是不在少數。這個,看來又是一大冤假錯案。
“同性戀”者歧視這一點也是眾說紛紜。怎么說呢,沃森他老人家只是在這個爭議性極大的話題上道出了他自己的個人的見解。僅是表明自我立場,應該“言者無罪”才對。如果非要在此點上糾住不放,還給他老人家架上枷鎖,一頓猛攻,就顯得似乎有點缺乏人性了。
至于拍賣那個獎牌所引起的紛爭,也是一度甚囂塵上。然而,沃森就是沃森。聽他的朋友講,這事已說了至少一年了,而他需要錢這事兒也確實是事實。原本去討捐贈,是他的最強項,要知道近幾十年來,他為冷泉港和多個實驗室可是籌到了不少的錢。可那低聲下氣的活兒的確不好干,更何況他如今都這么一大把年紀了。他老人家一生清貧,又不屑向那些生財有道的科學家們看齊,只得,走上賣家當的道兒了。賣別的,沒有,只有這樣一個他從來就給孩子玩的牌子。為什么不能賣呢?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7日報道,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詹姆斯·沃森日前決定拍賣他的諾貝爾獎章。著名拍賣機構佳士得拍賣行稱,這是全世界首次諾獎得主在有生之年拍賣獎章。
說起諾貝爾獎獲得者竟然沒錢,這個命題好像在我們看來完全不可能成立。然而在歐美等西方世界,卻是個不爭的事實。須不知,諾獎在西方世界收獲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認可,或者是一個小小的停車位這樣的“小恩小惠”,在我們這個極速增長和不規律膨脹的發展中社會主義國家,實難想象,也難理解。要知道,在某些國度,特別是我們亞洲,最典型的生存之道是:埋頭苦干的科學家們,在一朝'成名’之后,都學而優則仕,按捺不住紛紛當官去了。而沃森他卻沒有,他以及他的小伙伴們,依舊挺起科學人的脊梁,清貧的傲立著。這,不得不令人敬佩。
而憑借著科學上的偉大貢獻,沃森這次讓俄羅斯富商阿利舍爾-烏斯馬諾夫“(Alisher Usmanov)”“折了腰”,不應是最該為人所津津樂道才是么?這位即是在拍賣會上匿名拍下獎章的人,他表示他將把獎章歸還86歲的沃森。他發表聲明,表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被迫出售認可其成就的獎牌是不可接受的。他同時表示,“沃森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他因為發現DNA結構而獲的獎勵必須屬于他。” --我們不了解這位大亨, 至少他沒有落井投石。
事過拂塵,可沃森依舊是那個高朋滿座,君臨天下的沃森,他低調的貫穿于各大牛之中,為人們所敬仰并膜拜著。幾十年過去了,他依舊那么才華橫溢、知識淵博而不迂腐。而那直言不諱的毛病也依舊成為他的標簽,并未隨時光消逝而變得圓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曾輝煌過,曾被誤解過,… 幾度心酸唯有自己知。對一個86 歲的老人,就當是一個普通人,不必這樣刻薄吧。更何況,有爭議的,才是有價值的。爭議之下所掩蓋不住的,是他老人家的深遠眼光和胸襟。他,依舊偉大,如神般存在,照耀著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