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居室和臥室空氣質量,家庭用具的衛生。家庭應如何保持室內,特別是臥室的空氣清新?保持家庭用具的清潔應注意那些細節?尤其在南方的梅雨季節,家庭該怎樣處理以上問題呢? 為什么要注意這個問題? 一個人24小時平均要呼吸20,000次,通過的空氣量約有7000升,如果空氣的質量差,含有各種化學污染物及/或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是不言而喻的。 人們常說“家庭是生活的港灣”,的確,人的一生中約有一半至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庭環境中度過的。這個“港灣”中的空氣質量,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問題是什么? 空氣的質量應從兩方面來評價,即化學質量和生物學質量。前者是指空氣中的化學污染物,如一氧化氮、硫、二氧化碳等等,后者指空氣中的細菌(包括支原體、衣原體)、病毒等微生物,和螨蟲、霉菌孢子等等。然而,這兩者又是密切相關的。 不過,從家庭衛生的角度講,后者更重要一些?;瘜W污染基本上屬于大環境(室外環境)的問題,主要受工業、交通的污染排放的影響,當然也和氣象條件(風速、氣溫、低溫、濕度等)有關。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微生物的污染。 空氣中的病菌如何進入人體? 一般來講,細菌、病菌并非獨自漂浮在空氣中,而是依附在兩種載體上。其一是氣溶膠,即一種直徑在10-20微米的細小懸浮顆粒,也叫可吸入顆粒物。它們可以在靜止不流動的空氣中漂浮很長的時間。被人吸入后,由于它們非常細小,人的鼻腔、喉部及氣管的纖毛均擋不住它們,可以一直鉆進肺里,因而十分危險。像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都可以通過這樣的途徑感染人體。 另一種載體是塵埃。我們在一束強光(如從室外射入的陽光)中看到的無數上下飛舞的細小物體就是無數的塵埃顆粒。塵埃的直徑多在100微米以上,除細菌、病毒外,霉菌孢子、螨蟲等也往往吸附在上面。塵埃的“個頭”大,不易進入呼吸道的深部,危害性遠不及前面提到的可吸入顆粒物,它們主要的危害是引起皮膚感染、呼吸道的過敏反應(過敏性鼻炎、哮喘癥等)。 怎樣才能使家庭中的空氣清新、衛生? 首先,要盡可能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讓室外的新鮮空氣源源不斷地進入房間內,稀釋有害的污染物及致病微生物。 當然,如果室外空氣污染嚴重如沙塵天氣、污染達到中度以上時,相反要盡可能關閉門窗,減少由外入內的污染?,F在有了空氣質量預報,對我們十分有利。室內的打掃一定要盡量采用濕式方法,避免揚塵。決不能使用塵撣之類的工具使灰塵大搬家,反而造成污染。 使用吸塵器要注意檢查集塵袋有無破損,防止將塵土吸入后再吹出。盡量不要在室內噴空氣清新劑之類的東西,防止其中的化學物質可能產生的有害影響。 冬季或其它的干燥季節使用空氣加濕器要注意每日換水,最好注入純凈水或冷開水,以防水中綠膿桿菌滋生而污染空氣。不要在室內吸煙。香煙的煙霧中對人有毒害的化學物質有上百種,除了直接損害人體健康外還會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誘發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 負離子發生器、紫外線消毒儀等的空氣消毒效果并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民間的一些做法如用食醋熏的辦法預防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病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是對呼吸道的不良刺激。有些家用的空氣過濾裝置對于去除大顆粒的污染物有一定的效果,但換氣效率不高,即出口的干凈空氣往往又被再次吸入,反復循環。也就是所謂的“風短路”效應。此外,濾芯(板)要按時更換,否則反而成了污染源。 夏季剛開始用空調時最好先以“高(強)風”狀態工作2-3小時,同時開窗通風,使機器內滋生的霉菌孢子等排到室外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