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療+鄉村醫生田振有獻方 風寒濕的克星,五行生克化解病因 風的克星為氣,巽為風五行屬木。 肺主氣,五行屬金,金克木。 濕的克星土陽,脾為土克水。 痰濕為水,脾氣陽化水濕痰。 陰寒的克星是陽火。陽中之陽是太陽。 太陽的精藥為川烏草烏黑附子。 能發散陰寒的藥為生姜、干姜、麻黃、細辛、焦荊芥穗。 能透達陰寒外出者為細辛,炒荊芥穗,麻黃,桂枝。 蟲類血肉有情藥穿筋透骨直達病灶,搜刮病根,配入歸經對癥藥,全面化解疾病的病因,病癥,病根,來達到根治的目的。 我常用散劑治療病根,成藥治療病癥,湯劑調寒熱虛實病因,加減補充不全面的藥味,靈活應用。消腫止痛,活血通絡,麻醉藥粉多外敷加熱療,將療效達到當天見效,配推拿術療效更快。 腰突,骨質增生散 黃柏15g黃芪40g桂枝15g白勺60g炙乳香30g炙沒藥30g升麻10g三棱20g三七20g元胡20g桃仁15g皂刺30g地鱉蟲15g烏蛇30g全蟲30g蜈蚣10g鱉甲30g地龍20g穿山甲30g血竭20g川芎15g細辛15g黑附子20g骨碎補30g炒杜仲30g川斷30g木瓜30g川牛膝30g狗脊20g桑枝30g膽南星15克伸筋草20g稀簽草30g雞血藤20g劉寄奴30g羌活20g獨活30g 煉蜜為丸,每日2至3次,每次10克,骨質增生,類風濕,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姚智山口服方)。 六蟲散 土蟞蟲10克炙穿山甲10克烏梢蛇10克, 地龍25克 全蝎10克 蜈蚣3條 九蟲散 土蟞蟲|0克穿山甲10克烏梢蛇10克, 蘄蛇10克 露蜂房10克 地龍30克, 蜈蚣3條,全蝎10克,鹿角膠15克, 加減與歸經 歸入氣血:黃芪50克,當歸15克, 歸入任督上下:羌活一兩,獨活一兩,鹿角膠,金毛狗脊。 行氣活血:木香15克,血竭15克, 關節變型加炙馬錢子9g 疼甚加炙川烏9g,炙草烏9g乳香9g沒藥9g; 關節屈伸不利加黑螞蟻15g、白芍30g、甘草15g、伸筋草15g; 頸椎病加:羌活,葛根,桂枝,姜黃,黃芪; 因感冒或飲酒引起頸肩背硬痛,用九味羌活丸; 腰腿痛加:炒杜仲,牛膝,續斷,狗脊,木瓜,海桐皮,黑芝麻,核桃仁,土鱉蟲,獨活,寄生,鹿角膠; 胃潰瘍加海螵蛸。 共為細粉沖服。一兩黃酒為引,飯后服, 一日三次,每次5一9克。 獻方方便眾生,早日離苦得樂。獻方濟世,治病救人,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下面是參考方藥 、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白花蛇、地龍各150克,地鱉蟲、炙蜈蚣、炙僵蠶各30克,炮山甲25克。痛甚加炙全蝎30克。諸藥共研細末,分裝40包,每日早晚各服一包。有效時,可續服2-3服,以鞏固療效。 【轉載】秘傳通絡壯骨丹秘方 組方:制馬錢子40克、制川烏50克、制草烏50克、制乳香、制沒藥、紅花、寄生、防己、天麻、人參、三七、全蝎、蜈蚣、杜仲、當歸、川芎、麻黃、桂枝、羌活、獨活各20克,元胡120克、炮山甲、地龍、伸筋草、牛膝、土元各30克,烏梢蛇50克。上藥打粉制丸,每次3至5克,不能超最大量,先從3克起,連服三天,如沒有頭暈頭痛,口麻反應,則增加到5克,根據每人體質而定。一日三次,飯后溫開水沖服。老人稍減。有嚴重高血壓、心臟病、孕婦、兒童、肝腎功能不全者忌用本藥。服藥期間忌辛辣發物,房事,多注意休息。主治頸肩腰腿痛、骨質增生、腰椎盤突出、產后風、坐骨神經痛、肩周炎、頸椎病等一切風寒濕痹。頸椎病加葛根20克。 疼痛嚴重者靈活配合下面方藥物應用: 中醫多功能外用理療劑(腫痛消擦劑) 一位理療師傅慣用的外用劑: 生草烏30g,生川烏 15g ,生南星15g,生半夏15g, 生馬錢子15g,虎杖10g,紅花10g, 莪術10g ,山梔子10克、乳香10g, 沒藥10g ,姜黃10g, 赤芍10g,桂枝10g,丁香6克、川椒6g ,細辛6g ,冰片2g,粉碎成粗粉,加食醋拌勻為泥療膏加熱外敷腫痛病位,烤燈加熱敷二小時一日二次,五至七天。 或加75%乙醇1500g密封浸泡7天后備用。外用搽患處,每日3~4次。 功效 驅風除濕,軟堅散結,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通利經脈。用于急,慢性扭,挫傷,風濕關節疼麻, 寒冷加:附子,干姜,茣茱萸,蓽撥,麻黃。 中醫止痛麻醉劑外涂 配方;蟾酥10,洋金花5克,薄荷腦10克,細辛【去根】10克,生川烏5克,生草烏5克,胡椒5克。 促透皮劑---月桂氮酮10毫升。75度酒精250毫升。 制法;除氮酮外,一起精選,除塵,粉碎后裝入瓶內,倒入酒精侵泡數日,每日搖晃一次。最后過篦。 用法;用棉簽或小毛刷蘸取藥液涂布術區,2--3遍。可短時間內見效。 專利配方,珍藏參考。 主治頸肩腰腿痛,周身關節炎,骨質增生,風濕,類風濕關節變形。 曼陀羅:又叫曼荼tU羅、滿達、曼扎、曼達、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楓茄花、萬桃花、鬧羊花、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彼岸花。2,曼陀羅花不僅可用于麻醉,而且還可用于治療疾病。其葉、花、籽均可入藥,味辛性溫,有大毒。花能去風濕,止喘定痛,可治驚癇和寒哮,煎湯洗治諸風頑痹及寒濕腳氣。花瓣的鎮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經痛等。葉和籽可用于鎮咳鎮痛。由于曼陀羅花屬劇毒,國家限制銷售,特需時必經有關醫生處方定點控制使用。山茄花,又名洋金花、曼陀羅花、押不蘆等,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備定喘、祛風、麻醉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療哮喘、驚癇、風濕痹痛、腳氣、瘡瘍疼痛等。分布于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北,四川等地;上海、南京一帶有栽培。 ![]() 除了草本曼陀羅花外,還有木本曼陀羅,木本曼陀羅與草本曼陀羅同科同屬,一般為灌木或小喬木。與草本的曼陀羅不同的是,木本曼陀羅花筒較長,能長到20~35厘米,花朵下垂,有芳香果木實質不裂。由于花朵形態優美,狀如 白曼陀羅;又名:風茄兒、山茄子(《綱目》),大顛茄(《生草藥性備要》),顛茄、悶陀羅(《廣西通志》),野蓖麻、豬顛茄、豬波羅、老鼠愁、白花曼陀羅、金盤托荔枝、佛花、喇叭花、惡客、醉仙桃。 鬧羊花,也叫羊躑躅花黃躑躅、黃杜鵑、羊不食草、鬧羊花、驚羊花,三錢三、八里麻.味辛,性溫,有毒.歸肺經. 功效:驅風,除濕,定痛.治風濕頑痹,傷折疼痛,皮膚頑癬.并用作手術麻醉. 醉仙桃,也叫洋金花、曼陀羅花.味辛,性溫.有大毒.入心、肺經. 功效:麻醉止痛,定喘鎮咳.經試驗對大腦皮層及中腦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腺體分泌及松馳平滑肌的痙攣. 據實驗和臨床觀察,鬧羊花與洋金花同用,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洋金花的麻醉作用,并能抵消或減少洋金花的副作用. 此二味藥皆有毒,應控制劑量,以免中毒;心、肝、腎功能損害者,青光眼、肺結核、高血壓患者慎用. 透骨散 威靈仙300透骨草300白芥子850洋金花300生南星300生川烏300生草烏300生乳香150生沒藥150細辛200生馬錢子200蛇床子200 上藥共為粉,用涼水拌糊敷患處。20分鐘左右患處會出現發熱,敷藥時間以耐受為度(不少于1小時),兩天敷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主治類風濕、軟組織損傷引起的關節疼痛。 注意事項高血壓、心臟病、孕婦禁用。 常用成藥 九味美活丸治落枕,當天見奇效九味羌活湯,中醫方劑名。為解表劑,具有辛溫解表,發汗祛濕,兼清里熱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臨床常用于治療感冒、急性肌炎、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腰肌勞損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證。組成與主治 羌活9克 防風9克 川芎9克 細辛6克 甘草6克 蒼術6克 白芷6克 黃芩6克 生地6克 水煎服。 ’ 功效與主治 功能發汗祛濕,兼清里熱。主治感冒暴寒,頭痛,發熱,無汗,項脊強,脈浮緊。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感冒,風濕熱;也可用于治療顏面神經麻痹,蕁麻疹,落枕,肌纖維織炎,下頜關節炎等病癥。腰息痛膠囊 腰息痛膠囊,舒筋活絡,祛瘀止痛,活血驅風。用于風濕性關節炎,肥大性腰椎炎,肥大性胸椎炎,頸椎炎,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 處方藥 成份 白芷、草烏(制)、獨活、續斷、牛膝、三七、防風、威靈仙、秦艽、川加皮、防己、海風藤、杜仲、土萆薢、何首烏、桑寄生、當歸、骨碎補、紅花、千年健、赤芍、桂枝、對乙酰胺基酚。 功能主治 舒筋活絡,祛瘀止痛,活血驅風。用于風濕性關節炎,肥大性腰椎炎,肥大性胸椎炎,頸椎炎,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 規格 每粒裝0.3g(含撲熱息痛0.1g)。 用法用量 飯后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注意事項 胃腸不適者慎服。 伸筋丹膠囊 伸筋丹膠囊,舒筋通絡,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用于血瘀絡阻引起的骨折后遺癥、勁椎病、肥大性脊椎炎、慢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肩周炎。 處方藥 成份 地龍、制馬錢子、紅花、乳香(醋炒)、防己、沒藥(醋炒)、香加皮、燙骨碎補。 功能主治 舒筋通絡,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用于血瘀絡阻引起的骨折后遺癥、勁椎病、肥大性脊椎炎、慢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肩周炎。 規格,每粒裝0.15g.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飯后服用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忌,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 注意事項 不宜過量、久服;心臟病患者慎用,運動員慎用。 風痛片 主要成份 由麻黃、馬錢子粉、防風、甘草、獨活、地楓皮、千年健、乳香、沒藥、羌活、木瓜、桂枝、牛膝、杜仲組成。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的功效。 用于風濕痹痛,四肢麻木,筋骨疼痛。 性狀 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棕褐色;氣微,味極苦。 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濕,舒筋活血。用于風濕痹痛,四肢麻木,筋骨疼痛。 規格 12s*2板。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片,一日2次。 禁忌 孕婦禁用。小兒及體弱者遵醫囑服用。 舒筋活血,祛風鎮痛。本品用于筋骨麻木﹑手足拘攣,腰腿疼痛,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病安泰片的主要成分是: 生川烏、生草烏、馬錢子(制)、羌活、紅花、骨碎補(制制)、烏梅、金銀花、細辛、紅參、鹿茸、黃柏、沒藥、廣地龍、地楓皮、老貫草、五加皮、續斷、麻黃、甘草、槲寄生、淫羊藿、牛膝、桂枝等。 主治:舒筋活血,祛風止痛。適用于筋骨麻木,手足僵硬,腰腿痛,風濕病。 萬通筋骨片成份 制川烏、制草烏、馬錢子(制)、淫羊藿、牛膝、羌活、貫眾、黃柏、烏鞘蛇、鹿茸、續斷、烏梅、細辛、麻黃、桂枝、紅花、刺五加、金銀花、地龍、桑寄生、甘草、骨碎補(燙)、地楓皮、沒藥(制)、紅參。 性狀 本品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顯棕褐色;味苦。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用于痹癥,肩周炎,頸椎病,腰腿痛,肌肉關節疼痛,屈伸不利,以及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見以上證候者。 規格 基片重0.28g。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片,一日2~3次;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 禁忌 孕婦禁服。 注意事項 (1)本品不宜超量服用。定期復查腎功能; (2)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用,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3)運動員慎用。 貯藏 ![]() 益腎蠲痹丸 益腎蠲痹丸,溫補腎陽,益腎壯督,搜風剔邪,蠲痹通絡。用于癥見發熱,關節疼痛、腫大、紅腫熱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頑痹(類風濕性關節炎)。 成份 骨碎補、熟地黃、當歸、徐長卿、土鱉蟲、僵蠶(麩炒)、蜈蚣、全蝎、蜂房(清炒)、廣地龍(酒制)、烏梢蛇(酒制)、延胡索、鹿銜草、淫羊藿、尋骨風、老鸛草、雞血藤、蓓草、生地黃、虎杖。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小丸;味微苦、澀。 功能主治 溫補腎陽,益腎壯督,搜風剔邪,蠲痹通絡。用于癥見發熱,關節疼痛、腫大、紅腫熱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頑痹(類風濕性關節炎)。 規格 每袋裝8 g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8~12 g,一日3次。 強力天麻杜仲膠囊, 散風活血,舒筋止痛。用于中風引起的筋脈掣痛,肢體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頭痛頭昏等 成份 天麻、杜仲(鹽制)、制草烏、附子(制)、獨活、藁本、玄參、當歸、地黃、川牛膝、槲寄生、羌活。 ![]() 梨狀肌 風濕馬錢片 馬錢子、 僵蠶 、乳香、 沒藥、 全蝎 、牛膝 、蒼術、 麻黃、 甘草。 風濕馬錢片,祛風,除濕,鎮痛。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坐骨神經痛。 處方】 馬錢子(制)313g 僵蠶(炒) 38g 乳香(炒) 38g 沒藥(炒) 38g 全蝎 38g 牛膝 38g 蒼術38g 麻黃 38g 甘草 38g 【制法】 以上九味,馬錢子、全蝎、乳香、沒藥和僵蠶粉碎成細粉;麻黃、蒼術 分別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17頁),用60%、70%乙醇作溶劑,進行 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甘草和牛膝加水煎煮三次,每次 1~2 小時 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稠膏。合并上述稠膏,加入馬錢子等細粉,混勻,制粒,干燥 壓制成2000片,片心重0.17g,包糖衣,即得。 【性狀】 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棕褐色;味苦。 【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濕,鎮痛。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坐骨神經痛。 【用法與用量】 口服,常用量,一次 2~3 片;極量,一次 4片,一日 1次。 【注意】 1.孕婦,高血壓患者,心、肝、腎病患者忌服;兒童、老弱者慎服;不 宜久服多服。 2.服本品后若出現頭暈、惡心、身軟,可減量或暫停服,并多飲溫開水或用甘草、 綠豆煎水服,即可緩解。 來氟米特片的作用 來氟米特片,適應癥為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 來氟米特片用于成人的風濕性關節炎或者是狼瘡性的腎炎的治療,還可以治療大泡性天胞瘡和結締組織病,還有嚴重的一個銀屑病。 來氟米特片用藥是負荷量是五十毫克每天,三天后就改為維持量二十毫克每天,病情緩解以后可以改為十毫克每天。如果是狼瘡性的腎炎,可以每天二十到四十毫克,根據病情緩解后可以適當的減量。這個藥物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良反應,主要是出現腹瀉、瘙癢、白細胞下降等癥狀,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盡量的減藥或者是停用藥物,在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是禁止使用的。 來氟米特片副作用 第一、來氟米特片在臨床應用當中會出現多種副作用,其中主要常見的就是出現:白細胞下降、皮膚瘙癢,食欲減退、乏力、頭暈、腹瀉、肝損傷、皮疹、惡心等。 第二、另外有可能會出現全身性的反應,出現局部膿腫、囊腫、發熱、頸部疼痛等。還有可能引起心絞痛、偏頭痛、心動過速、靜脈曲張、脈管炎;再就是引起膽結石、結腸炎、便秘、食管炎、黑便、咽炎;還有可能引起糖尿病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 第三、比較罕見的情況有可能引起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肺部不舒服、氣喘、呼吸困難。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會導致焦慮、抑郁、失眠、神經炎,睡眠紊亂;還有可能會對皮膚產生損傷,表現為痤瘡、接觸性皮炎、真菌性皮炎、帶狀皰疹、斑丘疹這樣的改變。另外有可能會對腎臟、肝臟產生影響。 治療坐骨神經痛 【辨證】風寒侵襲,脈絡阻滯。 【治法】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方名】蛇蝎湯。 【組成】烏梢蛇10克,炒地龍10克,僵蠶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烏6克,制草烏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烏先煎半小時以減少毒性,后入他藥,取藥液300毫升,每日1劑。 【出處】王健民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