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er @ 2017.12.07 , 23:00
耳垢很像是丘疹中的化膿物質,它們本身很糟糕,你總忍不住想要將它們擠壓/摳出來。甚至有時候,僅僅是看著別人掏耳朵,都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所以,或許你會對下面的內容感到驚訝,耳垢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醫生建議,如非必要,請不要掏耳朵。 這是美國耳鼻喉科學會(AAO)的官方指導意見——在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正式準則中明確指出:“對于不會引發炎癥或阻塞了耳道的耵聹物質,不要去管他。” 不要耳燭療法。不要用充滿水的注射器。特別不要用Q-tips棉簽。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蠟、耳屎、耳垢。棉簽作為最頻繁的耳垢清理工具,Mark Vaughan大夫8月份告訴INSIDER網站,Q-tips棉簽太大而且太鈍,不能從耳朵里挖出耳垢。 “你做的其實是向里面推。”他說。 另外,正如指南所解釋的那樣,適量的耳垢能避免耳朵發干發癢,就像眼淚能潤滑眼睛一樣。這種黏性物質是由具有潤滑作用的分泌物、脫落的皮膚細胞、污物和灰塵構成的,大部分的耳垢能夠自行被清理出來。下顎的每一個動作(無論是說話或是咀嚼),都能將耳垢推出耳道,并不需要人為的處理。 當然,也有例外。 AAO指出,大約有百分之十的小孩、百分之五的成人和三分之一的老年人中,這種自我清潔機制會失效,導致耳垢過度生長。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可能會完全阻塞耳道。 指導手冊上提示,如果您有耳垢堵塞的癥狀,包括耳痛、瘙癢、耳鳴、耳分泌物增多或分泌物異味、或咳嗽,您都應該去醫生那里看一看。 必要時,醫務人員可以安全有效地清除耳垢。 但是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應該自己掏耳朵。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于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