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我們首先講了致敬加泰羅尼亞民族之魂拉斐爾·卡薩諾瓦的雕塑。這一期,我們就近,繼續講一講在巴塞羅那凱旋門(Arc de Triumf)周邊的三座雕塑,這是工作和生活在這里的華人經常出沒的地方。 巴塞羅那凱旋門 你是否注意過自行車bicing旁邊那個可愛的老頭(下圖地圖中的右上角),或是那位拿著手帕的婦女(地圖中的位置稍有偏差),或者是城市公園門前的那個高聳的紀念碑? 他們同樣可都是加泰羅尼亞和巴塞羅那歷史上有名的政治人物,聽我一一講來(多文多圖,請在空閑時間閱讀)。 本集講解的三副雕塑位置示意圖 1、《保羅·克拉里斯》:加泰羅尼亞第一共和國首任總統別看這位保羅的雕塑可愛,但他確是個大人物:是他在1641年發起創立了加泰羅尼亞共和國,并擔任第1任總統(不是加引號的總統,是合法的總統)。 保羅全名是Pau Claris i Casademunt (Barcelona,1586-1641),出生于巴塞羅那,是位律師和神職人員,在巴塞羅那大學獲得了民法與教會法學博士。開始從事神職工作,隨后在1626年當選為加泰羅尼亞議會(Corts Catalanes)代表。 加泰羅尼亞第一共和國首任總統 現在加泰羅尼亞人民要求獨立,恢復的共和國名稱就來自于1641年成立的加泰羅尼亞第一共和國。這個共和國的成立背景是這樣的: 首先得從馬丁·路德于的宗教改革開始,新教運動讓歐洲分為天主教和新教兩大區域并爆發一系列戰爭。在查理五世(關于他,參見我的文章《他的頭銜,比<權力的游戲>中的龍媽更長》權力的游戲> 一文)時,制定了“教隨國立”的合約《奧格斯堡和約》。大意就是,當地的王宮貴族統治者信什么教,老百姓就跟著信什么教。 但這個條約維持的和平沒多久,歐洲又起戰亂。無論是法國還是哈布斯堡地盤(見下圖,哈布斯堡王室控制下的歐洲),都不希望對方過于強大,那就接著打。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就此爆發。 哈布斯堡控制下的歐洲,幾乎包圍了法國 在這場戰爭中,哈布斯堡控制下的西班牙和神圣羅馬帝國是主力,而法國和英國及北歐各國為另一方。為了與法國作戰,西班牙部隊開進加泰羅尼亞地區,從南法進攻。但這些駐軍無視加泰羅尼亞法律,又騷擾農民,當時西班牙國王是腓力四世(Felipe IV;1621年-1665年在位),為了戰爭又加重征收賦稅。這些導致了加泰羅尼亞農民發生了暴動,史稱收割者戰爭(加泰語:Guerra dels Segadors)。 油畫《蒙錐克山之戰》 隨后,本來就與西班牙交戰的法國介入。1641年的1月17日,加泰羅尼亞共和國在法國的保護下宣布成立。法-加聯軍在巴塞羅那蒙錐克山(Montju?c)打敗西班牙軍隊。 三十年戰爭結束后。西班牙和法國簽訂了《比利牛斯條約》,將北加泰羅尼亞地區由法國統治(這個地區目前仍心屬加泰 ,也支持加泰羅尼亞獨立),而南加泰羅尼亞則劃歸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第一共和國也就此結束。 北加泰羅尼亞在地圖中的位置 在收割者戰爭中,成立的加泰羅尼亞共和國是史上第一個加泰羅尼亞共和國,在沒并入阿拉貢王國之前,統治者繼承的是巴塞羅那伯爵爵位,之后由阿拉貢國王繼承。阿拉貢王國與卡斯提利亞王國合并后,有了當今西班牙大部分版圖,由西班牙國王繼承巴塞羅那伯爵這個爵位。 因此,在這場戰爭中,尋求獨立的加泰羅尼亞已經沒有可選的爵位繼承人,但又想獨立于西班牙,這就出現了加泰羅尼亞共和國這樣的制度安排。 這個加泰羅尼亞共和國,也是繼荷蘭(當時稱尼德蘭七省共和國)從西班牙王國獨立出來之后第二個獨立的共和國體制,但卻沒有荷蘭共和國命長。 作為加泰羅尼亞第一共和國的首任總統,保羅·克拉里斯被當地所紀念也是在情理之中。在《雕塑里的巴塞羅那歷史(I):加泰民族日先祭拜誰?》一文里說到,1914年將卡薩諾瓦的雕像移走后,當地政府決定放置一尊別的雕塑在此,就是這座保羅·克拉里斯雕像。該雕塑由藝術家拉斐爾·阿奇(Rafael Atché)負責雕塑,于1917年5月6日揭幕。 然而,在西班牙內戰期間,這座雕像被收回后保存了下來。佛朗哥部隊取得勝利后,巴塞羅那很多雕像被融化,但有人將保羅·克拉里斯的雕像和拉斐爾·卡薩諾瓦等人等雕像一起偷偷保存。佛朗哥死后,1977年7月7日,雕像被取出后修復,并重新制作了底座,放到了現在的位置。 該雕像描繪的是加泰羅尼亞和西班牙爆發沖突的最激烈時刻,保羅·克拉里斯在加泰羅尼亞政府宮(Saló de Sant Jordi)發表演講。藝術家阿奇以其夸張的肢體語言,賦予表現力的手法,將保羅·克拉里斯的形象刻畫地更具有宗教性質。 除此雕塑之后,巴塞羅那還有其他方式表達對保羅·克拉里斯的紀念。在擴展區(L'Eixample)就有以其命名的街道。還有就是凱旋門旁邊的保羅·克拉里斯學校(Institut Pau Clarís),相信當地很多華人對此并不陌生。 巴塞羅那紀念保羅·克拉里斯的地方 2、《致敬路易斯·康帕涅斯》:總統與民女的一段往事不知道為什么繁體里要翻譯成莫祖錫,也將巴塞羅那的奧林匹克體育場Estadi Olímpic Lluís Companys翻譯為莫祖錫奧林匹克體育場。這里我們采用簡體翻譯方法,使用路易斯·康帕涅斯這個譯稱。 《致敬路易斯·康帕涅斯》 這座紀念路易斯·康帕涅斯的雕塑,主要的構成卻是一座女性全身銅像,靠在旁邊的浮雕銅像旁邊。所以,我們解讀這座雕塑,還得知道這個女子是誰?她與康帕涅斯是什么關系? 路易斯·康帕涅斯(1882-1940)是位律師,同時也是加泰羅尼亞左翼共和黨(ERC)的領袖。他出生于加泰羅尼亞萊里達省的塔羅斯(El Tarròs)小村,在巴塞羅那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后,從事政治,因其激進的觀點和活動數次被捕入獄。 1931年在西班牙地方選舉中,加泰羅尼亞左翼共和黨贏得了巴塞羅那的勝利。隨后,在當時ERC領袖弗朗西斯卡·瑪斯亞(Francesc Macià)下領導下,路易斯·康帕涅斯當選為巴塞羅那市長,他上任后就在市政廳的陽臺上掛了一面象征西班牙共和國的三色國旗。 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時期的三色國旗 而隨后弗朗西斯卡·瑪斯亞宣布加泰羅尼亞共和國作為“伊比利亞聯邦共和國”(República federal ibérica)之一。隨后,瑪斯亞升任康帕涅斯為巴塞羅那省的領導人。 在1933年弗朗西斯卡·瑪斯亞逝世后,加泰羅尼亞議會讓康帕涅斯擔任總統。1934年10月6日,康帕涅斯領導加泰羅尼亞民族主義起義,反對中右翼的西班牙共和國政府。但遭到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鎮壓。隨后,加泰羅尼亞自治權被取消,而康帕涅斯則被捕,后判刑30年監禁。 1936年,左翼政黨聯盟人民陣線(Frente Popular)取得了大選勝利,康帕涅斯獲釋,加泰羅尼亞恢復了其權利。同年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黨派互相殘殺,暴力橫行。 西班牙內戰結束后,佛朗哥上臺,康帕涅斯流亡法國,那時候完全有機會逃走,但因兒子在巴黎診所病情加重。1940年8月13日,康帕涅斯在法國南特被捕(當時法國已陷落于希特勒之手),鑒于佛朗哥和希特勒的狼狽關系,納粹將康帕涅斯轉移到了馬德里,關在太陽門廣場下的國家安全局總部的酒窖里,經過五個星期的拷打、折磨與羞辱后,他只經過一個小時的簡單審判后,就被判軍事叛亂罪,處以死刑。 1940年10月15日上午6:30,在巴塞羅那的蒙錐克城堡(Castell de Montju?c)被處決(在此處,現今樹立著另一座康帕涅斯紀念碑)。臨行前,康帕涅斯拒絕戴上眼罩,當警察開槍行刑時,他大叫“為了加泰羅尼亞!”(Per Catalunya!)。隨后,他就被葬在城堡附近的蒙錐克公墓里。 當地政治人物在康帕涅斯公墓前和處決處獻花 最后,我們再回到凱旋門前的這座雕塑上。那位靠在康帕涅斯浮雕像旁的女性是貢西塔·朱莉亞(Conxita Julià,貢西塔發音像“恭喜她”)。 1934年10月6日事件之后,康帕涅斯被捕。而當時還是少女的貢西塔寫信給監獄里的康帕涅斯支持他。隨后康帕涅斯釋放后回到加泰羅尼亞,在迎接的隊伍中就有貢西塔,康帕涅斯看到她之后,就將隨身攜帶的一副手帕送給了貢西塔作為紀念。后來,帕涅斯被處決后,貢西塔擔心遭到報復就將手帕送到國外保管。 佛朗哥死后,西班牙回到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貢西塔取回了手帕并將其捐獻給加泰羅尼亞歷史博物館(MHCAT) ![]() 康帕涅斯雕像與照片對比 藝術家Francisco López便以貢西塔和康帕涅斯的這段軼事作為雕塑的主題,貢西塔還給了雕塑家一些建議。Francisco López使用了自己最拿手的技巧,作為西班牙現實主義或超寫實主義(Transrealism)的代表人物,Francisco López以其非常近似真人照片的方式,和真人同比例大小的銅像刻畫了康帕涅斯和貢西塔兩人,將歷史上一個充滿希望與信心的加泰羅尼亞女子復制的栩栩如生。雕塑建成后,貢西塔還出席了揭幕儀式。 ![]() 圖中左二的老太太就是貢西塔 3、弗朗西斯科·利烏斯:當代巴塞羅那城市的奠基人弗朗西斯科·利烏斯·塔烏來(Francesc de Paula Rius i Taulet,1833生于巴塞羅那, 1889死于Olèrdola),是位律師和政治家,在西班牙波旁王朝復辟(1874 – 1931)期間,四次擔任巴塞羅那市長。在任期間,積極推動巴塞羅那萬國博覽會和巴塞羅那城市改造。巴塞羅那就是在他在任時,由Ildefons Cerdà主持設計了擴建。 ![]() 弗朗西斯科·利烏斯相片 他基本上奠定了巴塞羅那當下的城市外貌。因為1888年的世博會,城市公園成為巴塞羅那市最大的公園,從該公園到朗布拉大街之間的濱海道路改造完成,也是在同時建設了哥倫布紀念碑,而朗布拉大街、哥倫布大道(Passeig de Colom),Sant Jaume廣場和萬博會展覽館等內部都開始采用電燈照明。 ![]() 雕像正面 當時的攝政皇后Maria Cristina授予他侯爵的頭銜,以表彰為為巴塞羅那城市改造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可惜,他操勞過多,于萬博會結束后不久便死了。 在他死后不久的1896年,決定為他建造紀念碑。經過競標,建筑師Pere Falqués 和雕塑家Manuel Fuxà獲勝,隨后經過四年制作,1901年9月27日紀念碑正式揭幕。 雕塑家Manuel Fuxà在巴黎學藝,技術精湛,他基于學院派技巧,使用現實主義手法刻畫了利烏斯的半胸像。底座上左側,刻畫的是一個工人,其他雕像依次象征著科學,商業和名譽等。 ![]() 紀念碑細節 而在底部基座的四個角落,是用巴洛克的紋章樣式刻畫了此市長的主要功績的青銅浮雕,分別代表的是:哥倫布紀念碑,萬博會,城市公園和加泰羅尼亞議會大道(Gran Via)。 ![]() 底座四個紋章中間清晰的雕刻著該市長的功績 至此,我們已經將凱旋門的三個政治人物的雕塑介紹完了,實在沒有時間介紹紀念畢加索那個,留待下期。 城堡公園里的紀念碑與雕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