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人類對玉石的加工制作,歷史悠久,7000年前的遼河紅山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為中國的玉雕工藝揭開序幕。 和田玉:玉扳指 和田玉:瑞獸 出土文物表明,史前已有減地陽刻、陰刻、浮雕、圓雕、鏤雕的雛形,打孔技術也熟練。獸面紋早于青銅器獸面紋。當時尚未有金屬工具。先民們的藝術,其目的可能不僅是審美功能,而大多用于祭祀、禮儀、墓葬等,與我們已經有相當大的觀念上的距離,但其簡練、豪放的造型風格,以及大巧若拙的精湛技藝,還是透露出生命的力量與美,震撼人心。 和田玉:吉祥羊 夏、商、周是玉雕技藝發展的重要時期,夏玉發現較少,過渡到商代,成就很高,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雕達755件,其中“玉鱉”是最早的“俏色巧作”代表作;著名的圓雕“跪坐玉人”是殷商造型藝術的代表作,它以豐富的想像和細膩的寫實手法,傳神地表現了人物的狀貌。 和田玉:武財神關公讀兵書 到周時,玉雕列為“八材”之一,已成獨立行業。周玉很多是片狀及動物紋飾的配飾,具備政治、道德含義,以玉喻德之風在中國文化影響深遠。 和田玉:白玉雙耳瓶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重視玉雕制作,各王國的都邑都有玉雕生產。新美術思想出現,不再僅僅是宗教藝術。如“鸚鵡首拱形玉飾”,瑞鳥相鳴,蟠虺繚繞,與時代氣質相符;故宮“勾連云紋玉燈”,柿蒂紋在商周古玉見不到,反映了崇尚自然之美的趨向。此時期工藝創新不少,曾侯乙墓玉佩,是古代活環工藝的代表,此技術突破了材料局限,可以改易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玉料,且使造型更玲瓏。 和田玉:怡然自得(垂釣者) 秦玉出土較少,但秦代工藝美術異常發達,玉雕應當不弱。據《西京雜記》載,劉邦攻入咸陽,發現國庫有許多稀世珍寶,不乏玉器,如有一管玉笛,“長二尺二寸,二十九孔”,“吹之,則車馬山林,隱隱相次。”如屬實,則真可令人嘆為觀止。 和田玉:辟邪招財玉貔貅 漢代玉雕工藝蓬勃發展,結束商周古玉階段,禮玉、葬玉、佩玉、玉擺件四大類產品并駕齊驅。禮玉、葬玉工藝水平并不高,最好的如金縷玉衣。工藝水平最高成就最大的當屬佩玉和玉擺件。戰國時的曲線構圖大發展。西漢初期的各諸侯王墓中(如河北滿城的中山王,徐州地區的楚王、彭城王,揚州地區的廣陵王,廣州地區的南越王等)出土大量精美佩玉和玉擺件,件件堪稱稀世珍寶。 和田玉:攜手白頭(玉梳) 漢玉高度發達,然而在其后三百余年里進入低潮,玉雕行業難以興旺竟是因為人們認為“玉亦仙藥,”“服玉者,壽如玉”,故盛行覓玉吃玉。這種食玉文化直到唐朝才淡出主流。 和田玉:瑞獸 隋唐時期,玉雕工藝又一度興起。此時,玉雕制品不再神秘,珍玩為主,禮儀為輔。隋唐玉出土不多。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窯藏中出土了40多件玉器,像“獸首瑪瑙杯”、“八瓣花形玉杯”都極富生活情趣。千里運河的開鑿與通航,使南北玉雕技藝有了交流,揚州作為長江和運河交通交點,玉雕業非常發達,許多來自大食、波斯的珠寶玉器商人在揚州等地開店設鋪。 和田玉:暗香疏影(梅花瓶) |
|
來自: 申申如也x4y0io > 《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