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2017-12-07 梅花詩意圖 宋 巖叟(待考)
“梅蘭菊竹”為傳統“四君子”文人畫表現題材,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梅屬喬木,凌寒獨開,君子比德,香沁大干,為文人雅士和人民大眾所喜愛。 下面一起來畫梅: 畫 梅花枝條的幾個自然規律: 畫梅,從何下手,是初學者碰到的第一個問題。了解生長規律,理解形態結構,掌握基本造型規律,是首要的一環。畫梅枝起手是第一步,和書法筆順一樣,哪筆先哪筆后,都有講究,同時要了解,梅花枝條的基本單位組合,即從一筆到五筆、六筆,構成枝條的基本造型。
枝在大自然中生發,無拘無束,嫩枝昂首向上,老枝伸向四方,圓渾挺勁,不僅賞心悅目,更有充沛的力量之感,故稱梅枝為“鐵骨”。 畫 梅花的出枝方法:
梅枝有粗細、曲直,可分主枝、旁枝、細枝。主枝干多曲折,旁枝較細,一般在主枝干彎曲處發旁枝。主枝干的彎曲不要一般長,要在彎曲的長短和伸展姿態上求變化。主枝干較粗,旁枝較細。旁枝上再發小枝,要比旁枝更細些,其細枝數量中適當多些,以形成畫面疏密效果。 在歷史長河中,枝丫的形狀有如“女”“之”“丫”“叢”“S”形等,形枝實際上是兩個“丫”形的并列,畫時不要過于平行等長,應一長一短才有變化。“之”字形一般多在枝干的右側出現,這是筆順之緣故,向左則成“S”形。
出枝應避免的缺點:
畫梅要表現梅枝的鐵骨氣質,做到有快慢、頓挫、轉折之變化。
“彎曲如龍、挺拔似箭、仰似盤弓、垂如釣竿”,這十六個字,形象而科學的概括了梅枝曲直上下等形態特征和圓渾堅挺的筆墨要求。
畫 梅花主干畫法: 梅花主干是指老干、粗干(梗)部分。古梅的老干,龍蟠鳳舞,苔蘚滋蔓。有的樹樁疙疙瘩瘩,枝梗也是稀稀疏疏的。因此畫老干時要雙勾偏鋒著筆,墨色以淡、枯、渴為宜,并畫出飛白的筆墨情味,再用淡墨皴染,最后用濃墨點苔蘚,以濃破淡,枯濕相間,求其梅樹蒼勁老辣的質感和遒勁的精神。表現老干的基本方法有勾勒法;沒骨法;勾皴結合法等。 畫 勾勒法:
畫 梅花花朵畫法: 梅花有正、側、偃、仰、背等朝向,有盛開的、初放的、含蕊的、花蕾、開殘的,并有單瓣、復瓣兩種花式。寫意畫,一般畫單瓣為多。梅花為五瓣,花瓣呈圓形。開殘的可畫四瓣、三瓣、二瓣。花的色彩有紅、粉紅、白、黃等。也有白色略帶粉綠的,但不多見。花朵的表現方法,常用的有三種:圈花法(又稱勾勒法);點花法(又稱沒骨法);圈點結合法。
畫圈梅順序:先勾瓣、后花心,再剔花須、點蕊頭,最后點花蒂。
畫 梅花花朵的分布:
畫 點梅的畫法:
點梅,就是用筆蘸墨或色,直接點出花瓣的結構、形態。故稱沒骨畫法。 點墨梅,是用淡墨點梅花。
點綠梅,畫法和點墨梅大致相同。 用濕筆蘸白粉,筆尖蘸綠,即可點出嬌嫩的綠梅。心、須、蕊,蒂等用濃墨勾點。
點紅梅,可用朱砂、朱磦、曙紅、胭脂等色。 用禿筆先調蘸朱砂或朱磦,(含色稍飽和些)再用筆尖蘸胭脂,按花朵姿態和疏密點出,即成紅梅。朱砂顏色熱烈而沉著,點出的紅梅雅致含蓄。朱磦則火紅明快,點出的紅梅生機盎然,色調熱烈。作畫時可依不同需求和懸掛場合,采用不同色調。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里,大家記得多練習啦! 文 |源于網絡 編輯 | 漁公子 |
|